稻田养殖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立体、循环种养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著名水生生物专家倪达书曾指出,稻田养殖既可以在省工、省力、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水产品,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促使稻谷增收一成以上。因此,近年来稻田养殖正得到较快推广。
养殖范围在扩大
目前,全国稻田养殖的范围存在四个转移:一是地理纬度上的转移,从以往主要在南方进行扩展到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二是地形地貌上的转移,从以往主要在丘陵山区向平原、城郊地区转移。三是养殖规模上的扩大,从以往主要解决农民自食为主、养殖分散、粗放经营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移,推进了产业化经营。
养殖内涵在扩展
在种养模式上,稻田养殖由最传统的稻鱼型发展为稻蟹型、稻虾型、稻虾蟹型、稻鳝型、稻鳅型、稻鸭型。在发展稻田养殖多种水生动物的同时,不少地区还开展了稻田种植莲藕、茭白、茨菇、水芹等与水产养殖结合,由单品种种养向多品种混养发展,由种养常规品种向种养名特优新品种发展,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丰富、发展了水田半旱式耕作技术和自然免耕理论,使稻田养殖向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综合农业的方向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期《实用信息》栏目主要介绍稻田养鱼的相关实用信息。
一、稻田养鱼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节约耕地。稻田养鱼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它节约耕地,既可减少占田挖鱼塘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又可避免因单一种粮效益不高而撂荒耕地的现象发生。
2、节约肥料。草食性鱼类在稻田中活动可起到保田造肥的作用,有利于稻禾有效分蘖增多和谷粒饱满。稻田养鱼农户反映,稻田养鱼2、3年后,不施或少施化肥,稻谷同样能增产。据四川省大足县水产部门测定,亩产成鱼90千克的稻田,鱼所排出的粪便相当于增加了12.6千克纯氮(相当于27.4千克尿素)。
3、节约用工。稻田养鱼工程使稻田的进排水渠、田埂等得到永久性修固,不需再每年护埂;鱼的觅食活动可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可以免耕;草食性鱼类以稻田杂草为食,不需要人工薅秧除草。
4、节省农药。鱼能吞食水稻的害虫,还可吃掉多余的“稻脚叶”,可使稻田通风、透光性增强,增加溶氧,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据试验观察,不养鱼的稻田中飞虱、稻叶蝉的发生率,比养鱼稻田高200%至300%。因此,稻田养鱼每年每亩可节约农药开支10至15元。
5、增产粮食。稻田养鱼虽然因开挖沟要占用少量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内养鱼,使土壤肥力提高,杂草减少,透光性增强,稻田水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蘖,能使水稻产量增加5%至10%。
6、增产鲜鱼。稻田养鱼把池塘养鱼的高产技术和稻田的生态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使产量大大提高。亩单产一般能达到50至100千克,最高的可达500千克。
7、增加收入。由于稻田养鱼是一家一户经营,这种增收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据测算,一般的稻田养鱼每亩可综合增收100元左右。如果实施高产模式的“稻鱼工程”,平均每亩可增收400至800元。稻田中养殖名、特、优、新品种的鱼类,每亩稻田增收则能超过千元,相当于甚至超过了稻谷的收入。
(二)生态效益
1、增加有效蓄水。稻田养鱼,相应加高、加固了田埂,开挖沟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如果田埂加高到1~1.2米,且不渗水,就可使每亩稻田蓄水量增加200立方米。
2、除虫、灭害、防病。据调查,稻田养鱼后,田里对人类有害的病原生物大为减少,如血吸虫、丝虫、蚊子幼虫等基本绝迹。
3、优化生态环境。稻田养鱼后,水稻的病虫害明显下降,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使稻田环境中和稻谷中的农药残毒有所减少,而且稻田中天敌蜘蛛、青蛙明显增加。
4、鱼类的增肥保肥效果显著提升。据分析,水稻一生中所吸收的养分2/3来自土壤的自生肥力,只有1/3来自人工施肥。纵观稻田全局,水稻、杂草、光合细菌和浮游生物一类的生物都是依靠细胞内含的叶绿素,它们利用水、二氧化碳和养分,借助光合作用来组织自己的机体。这就是说,稻田的土壤和水体,除了供给水稻生长外,其他养分被同时存在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所夺走。稻田养鱼后,首先消灭和抑制了杂草这一因素,起到了保肥作用。
二、稻田养鱼技术概要
(一)开挖稻田
1、养鱼稻田的选择。要求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交通便利,田块面积1―5亩为宜。
2、开挖鱼沟、鱼凼。视田块大小,可以开挖成“一”字、“十”字或“井”字型鱼沟,沟宽1-1.5米,深0.8-1米。同时开挖一个10-20平方米的鱼凼。鱼沟、鱼凼的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15-20%。
3、建设进排水口。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布拦好,夯实基部。在排水口处的沟要挖至深1.5米、长3-5米,便于集中捕捞。
4、加高加固田坎。田坎用砖或条石、片石护坡,以防止风浪和渗漏,坎高要求1-1.2米。
(二)放养鱼种
适宜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很多,主要有湘云鲫、草鱼、白鲢、花鲢、大口鲶、乌棒等品种。每亩放鱼种300尾左右。
(三)田间管理
1、水的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适时加深田水。即前期以水稻为主,兼顾鱼类生活,可保持水深6-10cm;在秧苗基本出齐后,应逐步加深田水,保持水深15-20cm;水稻收割后,要加水至最高水位。endprint
2、稻田施肥。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绿肥、畜禽粪肥等。一般堆放在田角或某一段鱼沟里。
3、水稻用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品,如杀虫螟、稻风散、叶枯灵、杀虫双等。施药原则:一是按规定量用药;二是分片施药;三是水剂须在中午秧苗露水干后进行喷施,颗粒和粉剂须在秧苗露水未干时施撒。
(四)饲养管理
1、做好放逃、防洪工作。在洪水期间,要加强巡查,防止逃鱼现象发生。
2、投喂饲料。稻田养鱼可补充投喂青草、浮萍、农作物秸杆以及米糠、麸皮、红苕等青、精饲料。
3、定期防治鱼病。可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或用生石灰泼洒鱼沟、鱼凼,以调节水质。
三、稻田养鱼的捕捞技法
当稻田养鱼的鱼、稻养成之后,即是鱼、稻双收之时。是先收稻后捕鱼,还是先捕鱼再收稻,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一)捕鱼方式
如深水田、冬水田、宽沟田、回形沟田,因收稻之后还要继续养鱼,则要先收稻穗,留下部分稻秆肥水养鱼。一般稻田养鱼,需先捕鱼,待稻田泥底适当干硬之后利用收割机收稻。这种捕鱼方式,需稻田比较平整,田中鱼群能顺利随排水进沟,才便于捕捞;否则会有部分鱼在田中搁浅造成损失。所以捕鱼时应检查田中、沟中是否还有留鱼,如有可进行人工捕捉。
(二)准备工作
为了有效、快捷、安全捕鱼,需要一定的工具和设备。其中包括捞海、抄网、小网、鱼桶、网箱等。这些小鱼具和简单设备,可以自行制作或以通用设备代替。
(三)捕鱼方法
捕鱼前,要先疏理鱼沟、鱼溜,使沟、溜通畅,然后缓慢放水,使鱼落沟,辅以适当驱赶,再用小网、抄网或捞海轻轻地捕鱼,集中放到鱼桶,再运往附近塘、河的网箱中暂养。如果鱼多,一次性难以捕完,可再次进水集鱼排水捕捞。之后需检查沟、溜和脚坑中是否还留有鱼。在捕鱼过程中,为保护鱼体,要及时把鱼放入网箱,避免鱼受伤死亡,从而保持活鱼上市。鱼进箱后,须洗净淤泥,清除杂物,分类分格,对于不符合食用标准的鱼种,转入其它养殖水面,以备翌年放养。
故事:稻田养鱼蟹 一地三收成
“除了割草喂鱼和投放毛蟹饵料,水稻任其自然生长,三项收益一亩超过1万元。我明年种养面积要从5亩增加到50亩。”90后小伙子周希希道出了他对稻田养殖的信心。
周希希是福建邵武市拿口镇界竹村人。2013年11月,他前往江苏兴化考察养蟹技术,并运回了养殖蟹所需的三四种水草。
2014年4月,水稻秧苗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开始返青,周希希便把从上海崇明岛引进的4000只蟹苗,放养到5亩稻田中。时隔半个月后再投放600尾草鱼和鲤鱼。
稻田养鱼蟹,水质的好坏决定鱼蟹品质。周希希特意找有山泉水源的农田,在水稻种植的全过程,不施用任何化肥和农药,依靠鱼蟹清除稻田杂草,鱼蟹粪便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对于鱼蟹的营销,善于运用网络的周希希打算在当地团购网上发布信息,从元旦开始接受顾客预定,临近春节再放水抓鱼蟹,或自己送货上门,或顾客自己下田捕捞,保证鱼蟹新鲜。
购买蟹苗、水草、饲料等,只需投入少量资金,而挖掘环沟、搭防护栏均可循环使用。毛蟹在稻田中食物很多,可以吃杂草、田螺、小鱼等,因此只需投入少量饵料,成本很低。因此,周希希想把这一种养模式推荐给水稻主产区的广大农民。据他总结,蟹苗放养到稻田有不少讲究:水稻还没有返青,蟹苗放养到稻田,毛蟹活动时会破坏水稻秧苗;放养毛蟹前,须在稻田四周搭建约50厘米高的塑料薄膜防护栏,防止毛蟹从稻田中爬出、逃走;还要注意调节水温、监测水质的清洁度,每隔3到4天要更换一次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