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下快乐抒写

2015-04-22 07:04白爽
投资与理财 2015年8期
关键词:湖南人草书书法艺术

白爽

冷柏青

1970年生于湖南祁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书法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国际重大书法展览并获奖,2001年湖南省文联授予其首届湖南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2002年湖南省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出版有《楚志.墨 湖南十人法集一冷柏青》、《流行书风精品集——冷柏青》、《十方书道.名家特刊——冷柏青》、《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冷柏青》等。

十多年前,我就非常关注冷柏青的书法创作了,记得其时《书法导报》曾为他发了一个整版的介绍,所刊发的几件书作皆不主故常,开张纵横,善于造险而轻解之,予我以极深印象,细细品读,精神为之一粲!

我喜欢冷柏青的字儿,不唯是因为他的字写得棒!或许还夹杂着我对湖南人的特殊好感。

忆昔少时,我对唐浩明先生所著之三卷本历史小说《曾国藩》可谓百读不厌。近世以降,曾国藩应是湖南人深以为傲的几个大人物之一,透过唐浩明笔下所传的曾国藩,可以轻易捕捉到湖南人身上特有的那股蛮劲儿与狠劲儿。此等情节我曾在同砚胡紫桂兄身上领略过,这当是我佩服湖南人的根本原因。我与冷柏青固无深交,但观书识人,他笔下那多变怪百出,姿态横生的墨痕大约已告知了我想要得到的答案。

讨论冷柏青的书法创作,需要把他的作品放到我们所处时代的背景中,才会得到准确解读。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创造意识有潜在的一面,也有显在的一面,又有割不断的连续性,就像奥林匹克的火炬一样,不熄地传递着。古老书法艺术折射出的光,必定是灵魂的光,它的“化”法,同科技创新迥然不同,淹贯博大的书法传统无论如何辉煌,也只有活在当代人的感受中、继承和发扬中,即再创造的过程中,才会衍生出新的生命。

冷柏青的书作是不入俗眼的,这是基于俗眼人对既有书法传统的理解过于抱残守缺。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今知识结构的差异,书法艺术内核中的某些质素正在迅速改变着。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是书法向全民开放的一个标志,这就意味着书法已由过去书斋修炼的自娱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展览为中心、以社会流通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如此,对书法创作中视觉效应的重视,必将成为书法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书法创作与古人相较,最大的区别即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主流形态以一种彻底的态度,使书法回复到以纯粹审美为旨归的发展轨迹中,进而开启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新途径。

把以“美”及视觉效应作为终极目的的当代书法创作,描述为书法的“现代化”,势必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不屑。然而,无论文学艺术,其创作的本质终究要适应当代人的感受,而后更能概括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创作理路、思路又能对当代人的现代化生活起到共振作用。冷柏青是当代书法创作主流形态中的一员“骁将”,他在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所追求的,或正是以上我所论及的。

冷柏青的学书理路大抵肇自汉魏六朝与明末清初,其后,在构字的奇思妙想方面,又撷取了诸如敦煌遗书一类民间书迹的灵乳,因之能生面别开,技惊四座。我尝见冷柏青临写的《石门铭》及两周金文,他绝去金石派书风末流书家对金石气的偏面理解,不以抖擞过甚的颤笔来表现金石意韵,而是放笔直写,挥运之间,微妙地提按使转俱在,“写”意盎然,正所谓发乎性情,得之心源,自适其意,显现出书写的愉悦感。吾乡泉城之趵突泉,号为“天下第一泉”,在1980年代中期,这“天下第一泉”曾一度枯竭了,现在又变活了。活泉可以变死,死泉可以变活,这又说明伟大的书法传统,在智者笔下可成为活泉,在愚者手中则又可成死泉。见冷柏青学古之能,大可当一智者矣。

改革开放早已成为我国不移的国策,当代的书法创作同样需要一种开放的理念。返观我国的历史,凡是文艺振兴的时候,几乎都是开放时代,汉魏六朝各民族的大融合时期也许是不自觉的,盛唐时代可以说是最富有自觉意识的开放气度。凡各朝每到闭关锁国时代,就会显得弱不禁风了。欣赏解读冷柏青的书法创作,必备有一种大度的开放心态,才能深入其胜人处而抉妙发微。冷柏青以行草书见长,他的行草书总体看来,是以势胜,其行草书作品中的这一“势气”,不啻瓣香晚期书风而后得也。“势”构成了冷柏青行草书创作的总体特征,他的行草书作品凡结字忽大忽小,纵横跌宕;行笔忽轻忽重,疾涩相间;用墨忽润忽燥,浓淡相宜。而字势、墨势作为内在之气紧紧连在一起,浩浩荡荡,如江河蜿蜒奔流,势若不尽。

在书法艺术的诸种表现形式中,冷柏青无疑最善于手卷的形式,早在2004年北京·湖南书法双年展中,他曾出展一件以书写苏东坡《水调歌头》为素材的手卷作品,这件作品令我对他的书法创作灵思大为钦仰。我能想象到他在创作中显然已成为统率三军的主帅,书写内容的字数较多,遂使得他有“千军万马”可以调遣,秉笔濡墨之际,若出闸之水,时疏而密,时正时欹,或长袖善舞,或珠落玉盘,变化奇逸,时见出人意料处。王镛先生对这件作品大为嘉许。王先生是书中解人,从不轻易许人,冷柏青于书法有别才,由斯可窥一斑。

近时,冷柏青在手卷书法的实践中又备新变,首先是字构。冷柏青于民间书迹中构字,生动奇崛者多有会心,因之他塑造结字造型变数的方法特多,其作品中字构灵气四溢者,好似九天飞瀑倾泻,狂澜横溃,让欣赏者触目惊心。其次,冷柏青对枯笔墨色的实践渐呈成熟之态。众所周知,于墨法,王铎擅用涨墨,王氏涨墨是墨多笔饱,一注入纸,犹如风吹云霞,雨打春花,是纸与墨之间的渗透、接收关系,而非人力所能成的形状。冷柏青的枯墨,枯而不竭,散而不乱,是迷离的、朦胧的、散漫的,他以枯墨写就的字,单字看来可能不得读之,这在不经意间引人想象的升腾,仿佛欣赏屋漏痕、锥画沙,一派天纵之意、天纵之举,与王铎之涨墨法可称是殊途同归。

书法艺术是一个黑白世界,如果说黑色的墨痕是实体,那么空白的宣纸就是虚体。古人论画云:“无画处皆成妙境”,我言:“无字处皆具其意”。冷柏青书作中空白处的经营多很讲究,这是异于一般书家的。墨线之外的虚白,往往产生以虚映实的作用,以一种局部传递大千神韵,以无字处激发观赏者的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力,应该说这是艺术创造达到一定高度后所获得的一种境界。

早些年,冷柏青曾用名“冷风子”,这是否是出于仰慕五代书家杨风子的缘故?我没有请教过柏青,不得而知。不过,以冷柏青的勤奋、颖悟以及湖南人独有的狠劲儿,他最终一定能够获得“换凡骨”的“金丹”,在一片阳光下,快乐地挥毫泼墨,尽情地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惑……

名家看冷柏青书法

王 镛(北京)中央美院博导、著名书法家

草书姿肆飞动,行书舒卷旷达,并佳。

沃兴华(上海)复旦大学博导、著名书法家

冷柏青的书法,把握了流行书风的本质,对书法艺术的绘画性和音乐性作出了相当出色的阐述。

顾工(江苏)中国书协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

对冷柏青的书法,我尝试从“大、奇、野”三字来概括。“大”是从气象上说。柏青笔力强健,格局开张,点画舒展,字的中宫放开,笔画交织处,形成的空白宁大勿小。“奇”是从形态上说。字形的收放往往出人意料,大小、粗细、正斜、长短完全由作者书写时刹那间的感觉来控制,处处造险,似无章法,细察之却无杂乱之象。“野”是从气质上说。书法作品能写出个人气质很难,但柏青做到了。他在作品中表露出来的气质,非张长史式的癫狂,非米南阳式的俊逸,非董其昌式的闲雅,非杨维桢式的放旷。这不是文人气,更不是仕宦气,而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气质!

猜你喜欢
湖南人草书书法艺术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湖南人精神的深度开掘——读《湖南人的精神》有感
所谓书法艺术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草书与翻译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