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天
新常态引领下,青岛传统老工业区李沧区正在利用“通达”优势和历史机遇,力图打造东、中、西并驾齐飞的经济版图,通过科技的力量,为区域城市功能再造注入新鲜活力。
李沧曾经承载着青岛重工业的半壁江山。老工业的遗留在这里随处可见:纺织、锻造、炼油……受惠于青岛市几年前启动的大企业搬迁工程,青钢、碱业等昔日两高一低的重工企业纷纷搬离迁出,“腾笼换鸟”的成果是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双向优化,成就了“城市会客厅”“生态居住区”的现代化新城新貌。
繁荣之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在进一步引发李沧人的思考。
“工业企业的搬迁能够给我们腾出空间、改善环境,但是同时也拿走我们的经济总量。老工业搬走了,我们用什么经济活力让这个地方重新焕发生机?我们靠什么来支撑这个区域今后的发展?我们如何同步推进环境改善和经济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李沧区委书记李奉利称,“传统工业区正面临一个新选择。”
这个新选择,就是用新思路孵化新产业,通过创新驱动,为解决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注入新活力。
多位一体的投营模式
当下,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写中国经济的当前格局和未来走势。“三驾马车”持续乏力,根植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寄予厚望,期待成为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作为青岛市主城区的重要部分,这几年,李沧区抓住世园会举办和铁路青岛北站建设机遇,持续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抓住机遇,以孵化器建设力促区内创新创业,培养企业,涵养税源,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新业态,这是我们当前的发展思路。”李沧区科技局局长曹义德告诉记者。
作为青岛市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城区,李沧13家孵化器既有国家级的,也有市级、区级以及企业内部的孵化器。投资主体包括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四种。投资主体多元,运行机制多样。
李沧区科技局副调研员刘长喜告诉记者,“立足区内实际,嫁接和调动各种能够利用的资源,突出专业化和特色建设,李沧区孵化器的投资运营方式甚为灵活。”
青岛M6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在原国棉六厂的废旧厂区基础上,改建完成的青岛市市级专业孵化器。毗邻铁路青岛北客站。作为青岛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和见证者,厂区的每一块砖瓦上都折射着历史与现实的流光。人们评价“推倒重建无论开发成什么样子都是对历史的亵渎”,纪念和留住昔日辉煌的最好方式,就是为旧厂区注入时代的血液。
根据M6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氛围计,运营方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定位M6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复合科技研发、创意文化、创新服务、金融商务等多种实用功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是集艺术展示、创意设计、时尚娱乐、影视基地等功能为—体的北部时尚中心。”
位于郑佛路17号的青岛制造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李沧区的国家级孵化器。占地面积仅有49亩,目前孵化器入驻企业却有100多家。
作为一个专业的制造业孵化器,青岛制造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采用“一站式”服务模式,不仅在硬件配备上实现了孵化楼、科研楼、综合楼、孵化产业区、研发和生产经营场地资源共享,创业企业拎包即入的程度,而且在孵化器的软环境服务上,无论是企业入驻到公司注册,还是日常的税务、财务记账等外围业务,孵化器也都可以实现代为办理,让企业专心研发,省心省力。
运行5年多,制造业孵化器先后组建了先进成形技术实验室、企业诊断与发展战略服务中心、产品质量管理认证服务中心、标准与专利服务中心、产品检测服务中心、工程技术人才培训中心、李沧制造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聚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一条龙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2014年数据显示孵化器年产值达到5亿元。
孵化器虽然是一个有形的物理空间,但是空间内聚集和吸引的企业,不是业务相关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专业孵化器的定位,自然汇聚起产业链条利益多方,无论是在人财物的资源高效配置上,还是在实现产业集群功能、形成规模效应上,往往事半功倍。
为产业空心化注入新引擎
在专业化地服务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李沧区将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与壮大科技服务新业态相结合,大力探索符合区情区况的创新发展之举。
李沧区科技局局长曹义德跟记者交流时表示,“突出创新要素聚集,在优势企业的平台上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是条捷径。”
发掘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企业,重点培育,鼓励做大做强。在实力民营企业建设孵化器,鼓励和帮助一批龙头民营企业围绕主营业务筹建专业孵化器。
鲁强机械模具科技孵化器就是这样一家围绕民营企业的主营业务,建设和规划的专业孵化器。孵化器立足机械模具领域,重点定位汽车和家电模具。2014年产值突破2亿元。孵化器内入驻企业常年为海尔、海信、一汽青岛汽车厂、中航黑豹等国内知名企业配套,并成功开发埃及、印度等国外市场。
不仅如此,李沧区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充分发挥创新人才优势,着力打造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
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计划、科研攻关项目,引导企业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二十多所大学共建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兼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聘为高级顾问、首席专家等形式柔性引进100余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李沧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人才服务李沧经济发展;依托环境检测、电子检测、医药检测等行业相对集中的优势,集聚区内现有仪器仪表及公共检测设备,组建检测行业战略联盟。
发挥哈工大(威海)科技创新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中心”的技术优势,打造深海焊接技术产业园,建成集引进、示范、推广为一体的产业化、工程化研发实体;积极培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院士、千人计划、博士工作站。
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中心8家,市级技术中心16家。引进千人计划专家6名。
为创新插上资本的翅膀
资本是产业的助推器。
每年,李沧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通过无息贷款、奖励扶持等多种方式,用于支持科技企业。
2015年,随着财政资金拨、改、投、转的新要求,李沧区适时探索与担保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出资,组建李沧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以引导基金的形式,调动更广大社会资本对创新创业的支持。
创新创业尤其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支持。在引导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发展方面,李沧区做出许多尝试。
青岛捷诚知产是青岛市技术交易第一股和山东省技术交易第一股,更是区内第一家踏入资本市场的孵化器服务机构。
作为微信第三方服务商,卡铺信息研发的“微信智能餐厅”,被评为“2014中国10大优秀微信开发商”。融易支付在孵四个月,实现了山东支付服务类企业在“四板”挂牌的零突破,挂牌当日融易支付市值达到2.04亿元。
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等一批区内孵化的高新科技企业,进入到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进入到依靠科技和资本双动力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李沧区期待未来,走入四板、新三板,主板市场的孵化器企业能够越来越多。
延伸产业服务链条
孵化器的带动作用是多方面的。尤其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接方面,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地方亟须的“体外智库”。
嫁接孵化器的平台,山东省花生所、农科院、青岛畜牧研究所、青岛恒星学院等驻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区内企业实现协同创新、紧密合作,合作的共赢点放到着力提升企业、高校和院所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上。
时间和力量用在哪里,效果就在哪里。
近年来,李沧区的“智慧产业”长足发展。2014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2126件,同比增长7.16%。发明专利授权量146件,同比增长64%。素来受困于人才资源限制的李沧区,被确定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
科技服务业的长足发展和经济质量的向前发展,对“智慧人才”的迫切需求,又引发技术经纪人、专利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科技咨询师、评估师、质量认证师、信息分析师等在职教育培训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李沧区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投入使用面积2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65家,实现利税86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其中,青岛亿明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等62个项目孵化毕业,成功实现产业化。
孵化器的功能和显见价值着眼于未来。路虽漫漫,其实也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