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朱文娟
【摘 要】儿童剧的主要观众是儿童,不仅需要考虑孩子的视角、喜好,给孩子们愉快的审美经验,并且担负着引领孩子积极思考,呈现真、善、美的任务,并且应当对孩子的未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本文以马鞍山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小雨贝梦幻奇遇记》为例,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儿童戏剧相结合,实现“寓教于乐”。
【关键词】儿童戏剧;传统美德;《小雨贝梦幻奇遇记》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3-0030-01
一、戏剧是最好的老师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台呈现来释放情感,达到“净化”的功能。而儿童剧无疑是戏剧中非常特殊的分类,由于它的主要观众是儿童,不仅需要考虑孩子的视角、喜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们愉快的审美经验,并且担负着引领孩子积极思考,呈现真、善、美的教育作用。
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诗学》中提出了“卡塔西斯”(Katharsis)的观点,明确指出戏剧具有“净化”、“陶冶”人类心灵的作用;而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主张通过戏剧影响人们的精神,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这一观点由来已久,儿童剧更是需要将“教”的功能包含在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精致的演出之中。因此,通过戏剧的方式,让故事通过艺术的表现影响孩子,让艺术本身成为孩子的老师,同时也让孩子通过对艺术的欣赏懂得道理、学会生活,这是儿童剧对于孩子来说十分珍贵的启蒙和教育的作用。
二、“寓教于乐”,儿童剧的教育功能
讲道理、说教的方式无论在哪一个时代的儿童教育中效果都非常差,而孩子们通常更能够接受故事或童话的形式。与无声的书籍读物、虚幻的动画片、儿童故事等相比,舞台剧的形式不仅对孩子们产生强烈直观的视觉冲击,并且能够与孩子互动,让孩子们产生参与感,其娱乐作用对于孩子活跃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培养健康身心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儿童剧的表演对于孩子们与伙伴们之间的交往、交流、共同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前,不少儿童戏剧不重视戏剧的内容,忽视教育功能,更加重视其娱乐性、商业性和美轮美奂的特效形式,在声光特效上大投入大制作,舞美投资不惜血本,恰恰不重视戏剧本身的精神内核,最终落败而归。抓住儿童戏剧和现代儿童观众的基本特性,才能满足孩子们的审美趣味。
三、儿童剧《小雨贝梦幻奇遇记》中的美德教育
究竟什么样的戏剧内容适合我国的儿童,在中国首届儿童艺术节上,伊维萨就提出“为什么要把不相干的童话搬到舞台上”的观点。他指出,许多童话故事并不适合今天的生活,而很多童话甚至表现了逃避现实、逃避责任,告诉孩子现实很残酷等观念,如《爱丽丝历险记》。他呼吁新的故事、新的剧目,和孩子们交流一些健康、有意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伊维萨着重指出,儿童剧工作者面临的是孩子的情感,在儿童剧中给孩子传递信息一定要十分小心,因为信息的传递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如何做人,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让孩子接受好的思想、好的道德观念势在必行,儿童剧如果能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吸纳为自身的血肉,通过戏剧的形式,让孩子们再次感受到德育的伟大力量,便能够真正实现五千年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马鞍山艺术剧院在2013年推出的儿童剧《小雨贝梦幻奇遇记》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儿童戏剧结合的先行者。该剧是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大型儿童系列剧的第一部作品,以“孝道”与“礼让”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思想内核和戏剧内容,力图在孩子们小小的脑海中种下传统美德的种子,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和应有的责任。
《小雨贝梦幻奇遇记》穿插了“孔融让梨”和“蔡顺拾葚”两个小故事,巧妙地将现代儿童与古代儿童的世界融合起来,讨论了孩子们身上共有的特性,同时给孩子们传达古老而永恒的道德观念、美德情怀。
从《小雨贝梦幻奇遇记》当前的演出情况和演出效果能够看出,讲中华民族自己的故事,让五千年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和前景。该剧自2013年六一儿童节首演开始,半年内在安徽、江苏巡演,并且应邀参加了江苏省少儿精品艺术进校园活动。在不断的演出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感动和心灵的震撼,证实了通过儿童剧的形式,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传承,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对于孩子的成长、民族的未来和儿童剧内容的突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为孩子建立对美学的理解,告诉他们什么是美,这种美不仅仅是画面美、故事新,更是德性美、生活美。在这条路上,儿童戏剧工作者应该有自己健康的价值取向、美德观念,将人性、精神落实到真正的艺术创作实处,为孩子的精神世界留下对美、对善、对爱的理解,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任重而道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