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羿 董琦
服饰是一本无字之书,表达着审美意识,反映着民族历史。
他们居住在我国西南边陲,中国与缅甸的交界处;
他们身着宽大的衣衫,大襟、右衽,手工织布、染色、缝制成衣。
如果说今天当你看到这样一群人,依然固守着传统服饰形制,你是否有穿越之感?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并非少数民族,而是汉族。
穿在身上的历史
当今社会正在飞速发展、在科技、文化、经济、服饰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早已在时代的车轮中被碾压得无处寻踪,少数民族服饰也已然面目全非,但汉族内部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着装风格至今与现代人迥异。
他们聚居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自治乡,周围连绵的山脉形成了其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使这部分人群及其文化、历史得以完整保留。当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四季花开,仿佛人间的“世外桃源”,其特有的服饰形态也可谓是历史的“活化石”。
这部分汉族因女子头部缠有硕大的包头而被亲切地称为“大包头汉族”。据2011年统计,现有8000余人。
“大包头汉族”的服装为十字平面结构,多为黑色,男子上穿对襟短褂,下穿裤腿肥大的裤子,整体呈现出一种深沉、稳重之感。
相对于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则要绚丽丰富得多。
女子上穿前短后长的袍服,下穿毛边肥腿裤(裤脚为布边),身前系围裙,身后戴刺绣围腰,脚踩“公鸡鞋”,头缠大包头,上插各色花朵、金银挂件等,再配上色彩艳丽的围巾、手巾、金银首饰,整体色彩斑斓,层次丰富,好一番热闹景象,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
这部分特殊的汉族人群多是由于战争、逃难等原因于明清时期迁往此处定居,究其源头,当地老者们总会拿出家谱向我们叙述其历史。在说起祖先中的杰出人物、讲述其功绩时,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而当讲述起祖先的艰辛历史,对先人生活不易的感伤之情也都渗透在语言之中。也正是由于这段迁徙的历史,让我们从其服饰中仍能清楚地看出明清时期传统服饰的影子。
清朝时期,汉族女子多穿袍、袄与裙、裤,“大包头汉族”女子的服装就延续了这种传统。但不同的是,其裤脚不折边。这也是“大包头汉族”服饰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不折边的毛脚裤(毛边肥腿裤),还隐藏了一段辛酸的历史。保平村老汪寨的一个老者向我们讲述,先人行至此处时,想要在当地安家,融入当地民族,但遭到拒绝。虽然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但到达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后,汉族则成为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排挤。
为此,他们只得变换自己的传统服饰,使本民族看上去与当地民族相似,后几经周折,当地人终于同意他们在这片土地生活,但为了区分他们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不允许他们的裤脚折边。后来多个民族一直和谐共处,但裤脚不折边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
织在布里的情感
虽然“大包头汉族”现在所呈现出的服装形态更像是少数民族的服装形态,但其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深藏在其服饰之中。这种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在其刺绣纹样上。
“大包头汉族”服装中的刺绣集中在其围腰与鞋上,多以花卉为主。项姐村项姐寨的张益仙老人已74岁高龄,她用略显干瘪的手颤微微地托着年轻时亲手绣的围腰,向我们展示上面绣的图案,讲述其深层寓意。
围腰上的主体图案有豌豆花、水草花、五叶梅及斜字。其中豌豆花与水草花都象征了多子多孙,表达了期望香火延续的美好愿望;而五叶梅是坚毅的象征,体现了“大包头汉族”坚毅勇敢的性格。
围腰在佩戴时总是藏在围裙之中,仅露出三分之一,这让我们十分不解,为什么要将花费那么长时间与精力制作的精美围腰藏起来呢?原来这也与汉族人的传统文化有关。
围腰整体的寓意都是表现女子期望为家里添丁、延续香火的愿望,这在汉族人的保守思想中是羞于表达的,怎么好意思将其直接展露在外?所以大部分要藏于围腰之下,体现了汉族人含蓄的性格与保守的传统。
“大包头汉族”对于服装与配饰的珍惜之情也让人感动。她们拿出的每件服装都被包裹得十分细致,因为布料为植物染色,易掉色,保存不当,衣服与衣服之间、衣服与配饰之间就很容易染色。但更为重要的是,“大包头汉族”服装中饱含着穿着者的辛勤汗水与无限深情。
每件衣服、每个服饰配件都是“大包头汉族”女子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每一块零碎的面料都是她们亲手织造。织布机上满是汗水,每一件衣服,哪怕一个小小的套袖,里面都倾注了她们无限的心血与美好的寄托,因此格外爱惜。正是服饰中蕴藏的这无限的感情,也使得我们在接过每一件衣服时都像捧着一个珍宝,十分小心,生怕弄脏、弄皱,伤了阿婆们的心。
联想到现代都市,纵使衣橱里有几十件款式新颖、做工精良的服装,但有一件能让我们像“大包头汉族”对待衣服这样珍惜的么?恐怕多数人都很难开口说个“有”字。
现代化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沉浸其中的我们日益浮躁。社会发展,财富积累,已经使得我们不需要像物资匮乏年代那样,再亲手缝制衣衫。在追求速度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也不会再为了一件衣服而耗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购买不同款式、尝试不同风格的服饰,“喜新厌旧”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然而,令人感慨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同流走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我们与衣、物之间的那份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