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思考

2015-04-21 08:54李海宝
黑河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咨询室危机心理健康

李海宝

近年来,中小学生犯罪案件在我国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虽然每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心理原因,但如果学校能构建起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下面,试对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及如何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作以简述。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分析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对困难情境时,其原有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所面临的困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或暂时的心理困扰,称为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心理困扰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未来新的心理危机的发生。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癔症、网瘾、抑郁障碍、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患者在逐年增加。与这一数据相不协调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较弱,表现在:

(一)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干预意识淡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进而没有制定相关的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错失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二)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缺乏

目前,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水平不高,许多学校只是形式上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实际上是师资配备严重不足,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缺乏。心理咨询室的教师多为学校的政工人员兼职,缺乏系统的心理咨询知识,缺少广泛的专业性知识和心理诊疗技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差强人意。

(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没形成合力

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着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上下联动,统一步调;社会、学校、家庭没有形成合力,资源难以整合,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机制。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包括危机发生之前的预警机制、危机发生时的处理机制和发生之后的善后机制,这些相应的机制对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和保持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建立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

1.预防教育。预警机制要注重事前防御,以教育为出发点,重在预防。为此,学校要通过心理活动课、学科渗透、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极端事件的前兆,对出现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此外,还要通过制作心理板报、心理校报,推荐心理书籍,设立知心邮箱,心理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的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早期预警。学校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分析,早治疗,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学校心理咨询室每年要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的高危个体,并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

2.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问题者;

3.存在诸如失恋、学业严重受挫、身体疾病、家庭变故、严重人际冲突或突遇严重挫折者;

4.过去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或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明显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以及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产生危害者。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学校要将其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地进行危机分析与干预:

1.讨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的方法,包括在网络、日记、图画或交谈中流露死亡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怪异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从低落变为平静,或不思茶饭、失眠者。

(三)建立心理健康情况汇报制度

为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通过班级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每周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汇报一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要及时、全面了解全系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四)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档案》

心理咨询室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档案》,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

(五)建立危机发生时的机制

1.建立支持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班主任要及时地与其家长沟通,教育家长给予其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反馈;班主任要了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交友状况,督促好友及时与其沟通,给予其更多的关心。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在应对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必要时要求学生的亲人来校陪伴学生。

2.建立治疗系统。学校要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或在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较重者,须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校或在相应的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通知其家长并送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3.建立监护系统。对在校期间的心理危机者要进行监护: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成立以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监护小组,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其进行安全监护;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应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协商具体事宜。

(六)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善后机制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同学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应对心理问题。

1.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所在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2.学生复学后,学校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避免其他同学和他发生激烈冲突。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一职,对其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班主任、心理委员每周与其谈心一次,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每周填写一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并向学校报告该生的心理状况。

3.心理咨询室要根据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定期以谈心或随访咨询的形式,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4.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想法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校及班主任应给他们特别的关心,安排班级干部、室友或好友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预案,随时防止其心理状况的恶化。

构建及时、有效、安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学生因心理危机问题而走上犯罪道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咨询室危机心理健康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