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识论的城镇特色研究
——以南安市石井镇为例

2015-04-21 02:03
福建建筑 2015年12期
关键词:石井客体城镇

刘 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福建厦门 361000)

基于认识论的城镇特色研究
——以南安市石井镇为例

刘 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本文从哲学的认识论的角度,对城镇特色的构成、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进行讨论。并提出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存在的三种关系: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基于这三种关系来研究城镇特色,有助于全面、理性的认识城镇特色,为科学的规划、管理与建设等活动提供前提和基础。科学的规划、管理与建设活动能够促进城镇特色的形成、发扬和传播,同时可以提升城镇特色及其内涵。

城镇特色;认识论;主体;客体;石井

E-mail:lium880@163.com

1 认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

1.1 认识论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等问题的哲学学说。本文在认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的构成及关系中讨论城镇特色的构成及其实践中的一般规律。

1.2 主体与客体及其构成

主体为认知、了解和参与城镇规划、管理及建设等实践活动的人。即参与认知活动的人,可以是城市规划师、城镇居民、规划管理人员等。

客体为认知对象城镇特色。客体的构成: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有形要素:为直接可以通过感知器官感知的城镇特色要素——自然生态环境要素、人工物质环境要素等。无形要素:社会、历史及文化等要素。

1.3 城镇特色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1)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互为统一

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二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统一。有形要素为无形要素的提供物质载体和形成环境,无形要素同时又影响着有形要素的存在形式和外部形态。两者之间的统一才是城镇特色的最基本的形式。

(2)城镇特色的内容伴随着认识主体的认知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不断发展

城镇特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的提升,人们对城镇特色的理解也在不断的扩充和加深,同时在逐渐形成的社会经济环境演变的过程中,城镇特色也在进行更新和演变。“小桥流水人家”,成为江南地区的区域性的城镇特色的代表,对应着当时的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和以水路和船舶为主要对外交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随着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江南地区的城镇特色构成中也新增了“高楼林立、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等现代化城市特征。

(3)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物质环境共同构成城镇特色的重要物质背景

城镇特色依赖于城镇所处的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为城镇特色形成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自然生态环境是城镇特色的不变的物质基底,人工物质环境是不断跟随历史社会文化变化而变化的因变量。在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人们根据对自然环境与城镇特色的理解和认识,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实践),丰富了具有当地特点的人工物质环境,即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下衍生出不同的人工物质环境,也就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主动适应过程。茅台镇作为我国著名的酿酒之乡,是与其所处的特殊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同时无形的酿酒技术通过世代的改进和传承,形成了茅台镇特有的酒文化,同时也是茅台镇最显著的城镇特色。反过来,不同时代的人工物质环境也反映了当时主体改造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能力。《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中对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形态有如下描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城市形态对应着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马车和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

(4)历史社会文化为构成城镇特色体系中无形要素中的主要方面

城镇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既离不开自然与物质环境的基础,更离不开历史社会文化特色。历史社会文化依靠自然环境和人工物质环境来承载,同时城镇特色也是历史社会文化的综合产物。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人们改造自然环境,创造人工物质环境的方式和方法。无形要素通过在意识形态上对有形要素进行影响。

总之,自然生态环境是构成城镇特色的基本不变的基底,同时也是城镇特色形成的基石。人工物质环境是城镇内涵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历史社会文化因素是贯穿有形要素始终的灵魂,同时也是联系历史与现在的纽带。

2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在对城镇特色的不断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如下的关系。

2.1 认识关系

认识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认识就是从事城镇规划设计、管理的规划从业人员,对所设计和管理等实践活动的对象——城镇特色的反映和城镇特色被主体反映的一种关系。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基本上都会遵循从肤浅到深入、从片面到全面、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对城镇特色的认识亦是如此,在具体的工作中,现状调查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就是有形要素,那么人工物质环境又是最先被认识的,如城镇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等。自然生态环境在具体工作中很容易被忽略掉,忽略了任何一个因素,都将对城镇特色的认知产生偏差。因此在从事关于城镇特色的实践活动中,要遵循认识的普遍规律,编制规划不能仅靠对城镇特色的有形要素的认识,还要研究影响其形成的无形因素。历史文化社会因素是影响城镇特色中的有形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对城镇特色的把握更要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城镇特色的构成要素、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并在认识过程中遵循这一规律来制定相关规划。

因此在对城镇特色认识的过程中,要遵循城镇特色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城镇特色的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认识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其动态性。在充分认识自然生态环境基底的基础上,总结建筑空间与建筑风格等外部空间形态上的变化规律,探寻其内在的历史文化社会根源,使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认知更加趋近于城镇特色的客观事实。认识的任务就是使主观的思想更加符合于实际,认识主体的思想更加趋近于城镇特色的客观事实,并形成思维逻辑来指导实践活动,这就是主观和客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所有的认识活动都有其阶段性,主体对城镇特色的认知亦是如此。通过感官得到的城镇特色的外部物质形态的信息,是人们取得城镇特色认识的的第一步,也是对城镇特色的最直接反映,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对城镇特色有形要素的特征和元素的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得到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判断其形成的历史文化社会原因,即得到构成城镇特色组成无形因素。这就是认知的阶段的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级,即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进一步对历史文化社会因素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预判城镇特色作为一个动态系统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这就是认识活动的更进一步的升级。从抽象上升到思维逻辑,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形成对城镇特色的理论知识的体系,把城镇特色作为许多规定的综合,并在实践过程中再现出来,这就是对城镇特色的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对城镇特色认识的高级阶段。

2.2 实践关系

实践关系是主体从事与城镇特色相关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活动及城镇特色通过以上的活动的形成过程。实践活动是认识城镇特色的重要来源,对城镇特色认识的发生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对城镇认识的发展和深入依赖于实践活动的推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对城镇特色的认知和判断是最具有现实依据的,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主体对城镇特色认知的阶段,并按照认识过程中总结的规律来丰富城镇特色内涵。对城镇特色认识不同的阶段,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不同。仅停留在对城镇特色认知的感性的认识阶段,会对实践活动的产生更多的负效应。由于初级阶段认知的片面性,会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产生严重偏差。而认识的高级阶段,对实践活动会产生更多正效应的指导意义。从而更加接近其客观真实,并用其指导城镇管理及建设,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是统一。实践活动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最直接的来源[1],认识城镇特色只有在从事城镇规划设计、管理等实践活动过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并依赖于实践活动的推动才能发展。

2.3 价值关系

价值关系就是从事与城镇特色相关的设计、建设管理等活动的主体与城镇特色之间的意义关系。在实践活动中,主体根据自身的需求,认识和掌握客体,并利用客体的属性来满足自身的需要[2]。因此价值关系也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城镇特色进行选择、利用和发展等实践活动的关系,或者说城镇特色的内涵对主体需求满足的关系。主体的需求是主体的自我学习、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并运用于对城镇特色的认知、建设和管理等实践活动,进而带动城镇特色发展的一个过程。

价值关系存在双向度——正向度和反向度。正向度即城镇特色适应主体,满足主体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需求,是正向价值。反之,主体改变城镇特色,甚至消灭其属性和内涵,是反向价值。因此,主体应更加广泛的学习,更深入认知城镇特色,使其达到更高级别的认识关系,并在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关系向正向发展,避免反向价值。价值是主体的实践、认识活动的内在尺度、目的和动力,价值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层次。

对城镇特色的高级阶段的认识有利于指导城镇的规划、管理和建设等实践活动,同时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丰富了城镇特色的内容,并在动态变化中实现其正向价值。

3 南安市石井镇特色研究

3.1 石井镇区位概况

石井镇,地濒福建省东南海陬,位于南安市的南部,闽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如图1所示,地理位置在东经118.26°,北纬24.38°的交汇处,是南安市重要的港口城镇。镇域范围东隔石井江与晋江东石镇相对,西接同安莲河镇,北与水头镇相接,南面环海,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距金门岛6海里,水陆交通便利。

图1 石井镇区位图

3.2 石井镇特色构成

3.2.1 自然生态环境

山:眠虎山,扬仔山,狮头山,扁担山。

海:安海湾,海岸线24km,水源宽阔,从湾口到五里桥南北长达10km,东西宽2km。

溪:寿溪,老港溪,店溪,西溪,双溪。

石:石井镇储藏大量的花岗岩。

山、海、溪、石共同构成了石井镇特色的基底(图2)。

图2 石井镇山水格局图

3.2.2 人工物质环境

历史遗存:延平郡王祠,海上视师石,石井宫,清水岩寺,中宪大夫第,石井铳城遗址(包括靖海门、铳城门)。

文化设施: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碑林。

历史遗存见图3,作为历史人物与事件等无形要素的有形物质体现,也担任着石井镇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作用。

图3 石井镇特色历史文化分布图

3.2.3 历史社会文化

历史沿革:“石井镇的由来”。

历史人物:郑成功,朱熹,洪埔,黄华秀,释性愿 。

特色文化: 郑成功文化,高甲戏。

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石材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

历史社会文化特色,则成为石井镇特色体系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在影响着石井镇物质环境的外部形态。

3.2.4 石井镇特色总结

石井镇的特色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山、海、溪、石”,构成了石井镇特色的生态基底。郑成功及郑成功的民族英雄文化,串联了延平郡王祠,海上视师石,石井宫,等历史遗存,同时郑成功文化也成为郑成功纪念馆和郑成功碑林的灵魂。洪埔是“高甲戏”的创始人,也是石井镇地域非物质文化的代表。中宪大夫第为石井镇乃至南安市的古建筑的代表,反映了当时的人建筑的审美与工程技术。储量丰富的石材资源也为石材加工成为石井镇的特色产业提供物质基础。

3.3 主客体关系中的石井镇特色解读

(1)认识活动的阶段性决定了石井镇城镇特色体系的不完整性

由于对石井镇的不同历史遗存认识的阶段性,使得部分历史文化因素被很完整的保存下来,并且修建

了纪念馆等。如与郑成功相关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等,另一些遗迹则在开发建设等实践过程中没有被保留下来,仅留下了书面的记录。有部分历史文化遗迹,虽然遗迹本身被很好的保留下来,但在后续的维护与周边环境控制方面并不是很理想,这就需要加强对这些历史文化特色的认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不仅仅是对其本身的保护,也要对其所处环境进行协调。

(2)正效应的实践活动是有利于石井镇城镇特色的发展

石井镇由于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并申请并获得了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并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这些正效应的实践活动是有利于石井镇特色体系的形成和健康发展的。

(3)石井镇特色价值的实现是需要主体与客体的正向统一

石井镇的特色的产业形成,是建立在对其拥有的石材资源的开采的基础上的,开采石材资源过程中,对石井镇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要实现石井镇特色的正向价值,就要限制对石井镇特色基底有破坏的实践活动。

石井镇的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但其并没有成为石井镇的优势资源,也没有为石井镇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这就是石井镇特色的只实现了其在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正向价值,而在经济价值的实现上还有更多的潜力。

4 结语

掌握主体与客体的这三种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城镇特色,并将这种认知上升到逻辑思维,运用于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去,发展和发扬城镇特色。城镇特色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其内容和内涵亦是不断的发展和扩充的,因此要营造城镇特色,应从主体和客体俩个方面去努力。主体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保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认识提升客体,从而实现其价值。客体方面,要遵循其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并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发展和发扬。从而实现城镇特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确保城镇特色的继承和延续。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2]张晋.论认识的主体性原则[J].晋中学院学报,2005(10):34-36 .

刘 明(1982.1- ),男,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区域规划与城镇规划方面的研究。

Town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Based on Epistemology:A Case Study of Shijing Town Nan'an City

LIUMing

(Xiamen branch of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Xiamen 36100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ow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And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ree kinds of relations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Epistemology: cognition, practice and value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se three kinds of relations to study the town characteristics,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t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town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improve the tow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nnotation.

Urban;Characteristics; Epistemology; Subject; Object; Shijing

刘明(1982.1- ),男,城市规划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

2015-10-20

TU984

A

1004-6135(2015)12-0012-04

猜你喜欢
石井客体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那口石井
文化边城镇远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泉州府录立海防碑浅谈
简析日美交锋中美国的政治妥协:从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到石井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