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有两股

2015-04-21 02:26金慧慧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产品

○ 文/本刊记者 金慧慧

东风有两股

○ 文/本刊记者 金慧慧

化工回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要搭乘这股东风,抓住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镇海炼化副总经理…………………………徐 涛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

茂名石化研究院院长………………………钟向宏

齐鲁石化研究院院长………………………达建文

隆众石化网高级分析师……………………郭 越

茂名石化化工分部生产处处长……………廖昌勇

广州石化化工二部部长……………………陈卓立

“上半年应该是这几年来化工板块形势的时候。”业内人士如是说。

为什么这样说?除了炼化企业主观努力、原油价格很给力外,还有哪些客观因素对市场发生着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曾经加大投资提振需求。在消费低迷的当下,投资的拉动力有多大?需求又在哪里?炼化公司如何走出一条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之路?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约请了众多专家和业内一线人士进行了访谈。

煤削石化涨

中国石油石化:从各炼化企业这段时间的利润情况可以看出,上半年化工市场形势向好。除低油价的支撑因素外,您认为还有哪些客观因素发挥了作用?

郭 越: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运行环境比较好。石化行业和制品制造业、民生消费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流通环节中化工材料最终流向了制品市场,比如说塑料管材、塑料制品、家电,还有包装等等,资本市场形势好对石化行业是有推动作用的。

再有就是原油、煤炭合理价差遏制了势头强硬的煤化工。因为煤的价格比原油低,所以在高油价时煤制聚烯烃就比石脑油制聚烯烃更有优势。油制聚烯烃的技术成熟度较高,在特种牌号、改性料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而且工厂距离下游市场较近具备运费优势。而现阶段煤制聚烯烃工艺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主要用于做通用料。煤制聚烯烃装置多分布在煤炭丰富区域,与塑料制品集中区域相距较远,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原材料成本优势。

上半年环保压力显现,也使煤化工新增产能的释放速度有所放缓。从工艺上来说,煤化工主要是煤的组分重组,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大致为石油化工的3~7倍。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总体呈逆向分布,煤炭产区大部分为缺水地区。随着新《环保法》的出台,《水十条》的发布,后期煤化工产能过剩的压力有所缓解。

原油的价格和煤的价格有一个平衡点,现在就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的局面下。

中国石油石化:这个平衡点是多少?它对化工市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郭 越:按照当前煤炭自供煤化工企业成本,油价在65美元~70美元/桶是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大致平衡点。处于这种平衡局面之下煤化工的发展速度会有所缓和,给石化行业发展提供了一段时间以消化和吸收剩余产能。

当下化工市场产能过剩,但特种牌号的化工材料却是匮乏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而作为化工产品的源头,原油进口依赖度高达59%,煤化工的装置兴建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油进口依赖度过高的局面,填补石脑油化工的缺口,但是需要一个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塑料的进口依赖度高达20%之多,但是煤制聚烯烃现阶段多以生产通用牌号为主,在特种牌号的工艺、催化剂等方面有待突破,并不能有效地代替塑料进口牌号。另外,因为煤化工是联合生产的,部分产品如煤制乙二醇由于质量问题大多无法用于下游化纤工厂。如今原油价格走低,煤化工价格优势不再凸显,发展速度会有所减缓。这将留给整个行业更多的时间去消化中低端产品的过剩产能,督促煤化工行业进行品质升级,从长远看对发展煤化工也是有利的。

还能赚三年

中国石油石化:很多人认为化工市场的回暖主要是因为成本下降,需求仍处于低迷状态。2008年为刺激消费,国家投入了4万亿元资金。今年国家是否还会用这种方式拉动需求?

张明森:今年的投资会远远大于2008年,预计会有十几万亿元,央行接二连三地降准、降息也意在刺激消费。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出口拉动是负值,出口受外需影响,人民币升值,再加上我们生产成本的提高,出口不会像以前一样增幅巨大,5%~7%是正常值。消费的拉动是非常平稳的,维持在10%左右,远远高于GDP增速,而且现在的消费比较成熟,逐步进入稳定时期,不会出现一窝蜂抢购的局面。

6月10日央行公布《央行工作论文》,正式将2015年GDP增速调降至7%。目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5%左右。如果要保证7%的GDP增速,投资要达到10%。这中间5%的增量还需进一步填充。

中国石油石化:巨大数额的投资效果会在什么时候显现?化工板块的好形势能维持多久?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是占领市场的关键。

摄影/刘玉福 郎 勇

张明森:2008年金融危机后4万亿元投资下去,市场立马反弹回来了。按照以前的规律,这么多投资下去,市场应该迅速反弹,但事实上并没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投资没有进入市场,而是进入了股市。沪深两个股票交易所每天的交易额都在2万多亿元。2008年4万亿元的投资还不如股市两天的交易量,可见当下股市投资的规模之大。

另一个原因是地方的建设积极性不高导致需求难以提上来。

国家已经批复了一部分项目但迟迟未见动工。原因在于以前GDP是政府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所以政府积极组织项目建设,而且那时候对政府的追责情况也比较少,政府官员们胆子也比较大,想干也敢干。2012年12月,中组部首次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领导“拍脑袋决策”将被追责,再加上单一GDP考核指标的弱化,怠政、懒政现象势头加重。

这么多投资项目启动了就必须完成,而且中央也一定不会让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针对这种现象,李克强总理在6月10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一些地方钱拨下去了,再迟迟不开工,我们就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收回来,调到那些中央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上去,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

我预计,大的建设高潮将在明年这个时候到来。这么大额的投资撒下去,需求一定会拉上来,而且由于世界政治的影响,原油价格不一定会立即反弹上来,接下来的两三年是很好的赚钱机会。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如何做才能把握住这两三年的赚钱机会?

张明森:企业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完成检修和技术改造,为将来大规模的产品供应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炼化国企要丢掉幻想,积极面对市场竞争。我们国企运行靠的是人才、资金实力和垄断。行政垄断经常被诟病,但国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拥有了雄厚的资金。这是自然形成的,不能说是坏事。而技术是企业投资研发得来的,垄断也是合理合法的,但一旦某个产品失去了这两方面的保护,就别想再回到一家独大的过去。

民企一旦掌握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就会无节制地繁殖,最简单的赚钱方法是生产装置的复制,直至产能过剩。对于这样的品种,有能力改产的就改产,达不到改产条件的要想法设法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我们的综合成本比不过民企,只能降低技术成本,弥补综合成本的短板。

国企这么大的企业,这么沉重的综合成本及繁琐的管理体制,想在短时间内通过一个什么改革一下子就变成民企的机制,从而与民企在同等条件下竞争,估计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能够垄断的产品或技术,否则将很难立足。

我见过一个公司,产品赔钱卖不出去了,全公司从上到下积极准备改产新品种。后来价格上涨了,由每吨产品赔500元变为盈利200元,就闭口不谈改产和升级换代的事,幻想好日子又回来了。这种想法只会让企业慢慢走向死胡同。

油价低位震荡并逐渐上升为化工盈利铺就光明大道。 供图/CFP

找准市场需求点

中国石油石化:现在经济发展趋缓,需求增幅降低。化工板块是不是也是这样?诸位如何看待当前炼化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

徐 涛:目前我们面临很大的压力。东北亚乙烯装置检修和漳州古雷腾龙芳烃爆炸等突发事件造成了化工产品价格一定的上扬,但这是阶段性的。总体来讲市场相对低迷,不容乐观。

达建文:我觉得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我们总体上要相信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起作用。宏观经济面向好需求就会旺盛起来,企业整体的基本面也会随之向好。

另外,也要看国际形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自贸区的发展动态也要保持关注。

钟向宏:目前看似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景气,实际上是没有找到市场真正的需求点。经过这几年的走访,我们发现,市场需要的不一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以前我们非常在意一个产品的技术含量,而现在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市场需要,而国内市场上又是空白的地带。有的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市场需求很好。我们只要在现有的产品技术基础上稍微做一些调整,就可以迎合市场需求。

比如说汽车油箱料,现在轿车用的是6层的塑料油箱。就其产品技术开发含量而言,在我们的眼里并不是很高,只要能符合国家相关测试标准,产品就算合格,但客户不会接受。在该领域,客户要求的不仅仅是合格更是要好用的产品。我们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以前我们想方设法去推广的产品总是不成功,也曾一度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们改变了思路,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改进,很快就赢得了客户的订单。

廖昌勇:未来的市场形势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都有关系。国际环境整体是向好的,各大经济体都在复苏。美国表现最为突出,日本和欧洲的成绩也不错。目前国内的能源经济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经济上行压力较大的时候国家立即上马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有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托底动作,整个市场还是在逐渐趋向稳定的。

虽然从总体来看的话会颇感压力,但市场不是单一的,产品也不是单一的,有红花也有绿叶。如果我们把受影响的产业链进行细分、延伸,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发现不同的机会。

陈卓立: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了一些刺激需求的政策,但这种需求是很难持久的,我觉得现在和当时的情况不太一样,现在的需求更理性了。

但化工企业的盈利模式不能再是粗放型的了。虽然这段时间大家喊着生意难做,但精心经营还是有利可图的,如果还像原来那样大手大脚肯定是不行的。

中国石油石化:未来化工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钟向宏:刚才有人提到我国的消费增长步入成熟和稳定期。我很认同这一点。中国经济还较落后的时候消费水平很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水平也迅速提高。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这一点是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如果这些消费需求都被调动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廖昌勇:我们未来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消费品。南方很多企业出现过用工荒,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待遇有了更高的期待。工人的工资提高了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但这一现象的背后却是消费市场的扩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

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转为消费拉动型,国内的消费市场在不断地扩张,而化工产品很大一部分用于生产消费品,所以未来乙烯行业前景看好。

达建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如以前人们重视的是洗衣机的耐用性,现在对抗菌性也提出了要求。对于生产原料聚丙烯,我们就需要满足它的抗菌性。这种特殊需求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石油石化:目前哪一类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钟向宏:去年到今年,合成树脂的市场状况一直比较好。这是由产品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合成树脂的应用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包装、建筑用品、电子、家具等领域。现在的合成树脂可以做出千姿百态的产品,用途越来越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的白色污染现在变成了绿色低碳的产品。另外,合成树脂的回收技术也日趋成熟,高性能的产品已在众多领域开始替代了以往各种高污染、高耗能的材料。如汽车的保险杠以前都用钢铁做原料,现在用高抗冲的聚丙烯后汽车变轻了,不仅减少了对钢铁的依赖,更降低了燃油的消耗,让环境更加的美好。

郭 越:我也非常推崇合成树脂。因为它的产品附加值高,利润较好,且进口依赖度大。现在我们很多生产传统塑料的企业都在研究如何升级配方,将高端特种牌号实现本土化生产。如果我们的装置和技术能够在这方面取得突破,那将是个很大的市场,同时将缓解合成树脂通用市场产能过剩、企业利润微薄的不利局面。

创新定制

中国石油石化: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势必对产品创新提出要求。当前形势下的产品创新有什么特点?

钟向宏:以前我们对市场的关注度较小,随着竞争的加剧我们的创新工作也围绕着市场需求展开。中国石化在大力推动差异化战略,原董事长傅成玉提出了研发加服务的转型理念。

茂名石化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2012年开始,我们每年都推出10个合成树脂方面的新产品,3年共累计30个。今年我们还要超过10个。这些产品不一定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但一定都是市场需要的。

达建文:我们实行的是产销研一体化。公司有一套管理办法和机制,协调生产、销售和研发,结合市场反馈生产出市场所需的新产品。比如低气味的汽车内饰很受欢迎,我们就开发低气味的产品。我们和海尔合作生产抗菌冰箱,客户喜欢这样的产品反过来又带动产品的需求。

去年至今年5月,仅齐鲁石化塑料厂就为客户“量身定制”了11个新产品。部分新产品还获得了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的认可,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今年1-5月,塑料厂新产品和专用料累计完成38万吨。其中,新产品比例20.39%,专用料比例42.07%。

中国石油石化:如此高的创新产品量是如何实现的?

钟向宏:我们有一支科研队伍。这个科研队伍的主要工作不是在科研室,而是在市场上。

我们发现很多客户不懂得如何用塑料产品去加工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反而抱怨我们的产品不好。关在科研室里并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于是我们就走访客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创新灵感。

这一个性化服务叫一品一顾问,每一个客户都有一个产品顾问。刚开始我们的客户是一些小作坊,后来逐渐扩展到大的民企,现在主要为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方式升级为一品一策,生产、研发和销售形成一条龙服务。我们搞科研的产品工程师先去拜访客户,把产品的性能和用法介绍清楚,得到对方的认可后再由销售人员去谈商务方面的问题。如此一来加深了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新产品的价值也能得到快速突显。

达建文:和茂名石化研究院一样,我们也有专门的研发团队,配合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应对市场。

支撑创新的动力是激励机制,创新的激励主要靠体制机制。这包括人才队伍的培养、发展战略、规划,属于系统工程。

人才是创新的主力。生产人才的激励重点是在管理上,通过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生产像是一个团体包,每个人都要做得好。研发更多的就是要有专家、杰出的人才,就像足球队,要有球星把球踢进去。研发要有成果,才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激励的差距要拉大,效率优先,以成败论英雄。

当然,作为国企还有很多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还不如人意。但这是发展所必须的。

对比上游的惨淡经营,炼化板块盈利对两大石油公司扛过低油价寒冬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石杏茹

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产品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新产品
“三无”产品
OPPO:坚守本分,将产品做到极致
”这些产品,我不打算回购。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golo6可以听的OBD产品
gol6——可以听的OBD产品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