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闸村:原汁原味的渔民生活

2015-04-21 07:14:11程丽高启民
走向世界 2015年37期
关键词:台儿庄渔民运河

文/程丽 图/高启民

南闸村:原汁原味的渔民生活

NANZHA VILLAGE OF TAIERZHUANG: FISHERMAN’S LIFE WITH ORIGINAL FLAVOR

文/程丽 图/高启民

村民们在古运河边捕鱼、放鸭、割草、闲聊,斑驳的木船停在古码头边,夏天气温适宜时,还可以在河里游泳。这座饱经历史沧桑的古村落,百年的老建筑随处可见,巷陌幽深,杂花茂盛,仍然保持着运河沿岸老渔村的传统。

自从千百年前的运河开挖以来,运河流域的百姓生活就与之息息相关。

我们先不谈官商漕运从江南运至京城的壮举,单说台儿庄一年四季的粮食、蔬菜、瓜果、手工业产品汇集在运河各码头销往四方,还有渔民捕到的鱼类、蟹虾通过运河销往城乡的情形,就知道大运河带动了水乡的渔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还有,每逢丰收和节庆的日子,运河沿岸就人来船往,热闹非凡。

一个老台儿庄人说,他生活的村子南闸村三面环水,是现在少有的原汁原味的渔民村,不妨去看看。想到那些人们,和我一样依水而生,便觉亲近。于是,第二天就奔了过去。

曾经,马可波罗笔下的运河是这样的:“河中航行的船舶,数量之多,几乎令人不敢相信……仅看这些运载着价值连城的商品的船舶吨位与数量,就会令人惊讶不已。”那时,随船运入台儿庄的货物,不仅有南方的竹材、木材、布匹,以及江西的瓷器、湖北的桐油、浙江的红白糖等,还有山西的木材和北方的毛皮等等。从台儿庄运出的货物有棉花、烟叶、各种干鲜果品以及粮食、煤炭和各种手工业产品等等都要经由运河并在台儿庄中转。台儿庄码头的繁华盛况可见一斑。

和之前看到的京杭大运河不一样,这里是大运河的古道,显得非常细小。村书记栗思怀说台儿庄古运河上原来有八座船闸,1958年整运时,因河床加宽,从运河北岸侯迁闸迁此另立新村,居民以栗姓居多,栗氏已传十世,因位于侯迁闸之南故名为“南闸”。迁于闸之北故名为“北闸”。

除此,另一个感觉是——绿。河两岸树木丛生,河堤上草被包裹,河上漂满了浮萍。沿着“运河南堤”走,不时看到渔网。

当地人很喜欢吃鱼。糖醋鲤鱼,运河沿岸一个能代表整个区域的名菜。它的始创,据说是为适应来台儿庄的山西客商口味而产生的。后来做法几经改进,糖醋鲤鱼成了大菜。在台儿庄的大小餐馆,几乎餐餐有这道菜。

除了鱼塘,南闸村的运河古道里还有鸡、鸭,木质的小船,当地村民傍依着古老的运河,进行着现代文明社会里罕见的生活方式。遥望这片土地,正被一片金灿灿地麦子覆盖——丰收的季节,到来了。

运河兴旺,商业繁盛。这是一代又一代南闸人的记忆。那时一条流淌了上千年的水路,五十年前,祁保珍老人在泇运河摆渡为生,彼时没有桥。只有“南闸千年古渡口,泇河三堰一扁舟”的说法,南闸人们为了上学、结婚、去台儿庄城里赶集,只能坐船渡河。“我们家那地候住在南闸村,靠水吃水嘛,都是以捕鱼为生。”56岁的栗广浩告诉我们,他和妻子杨秀花都是出生在渔民世家。阳光照在农家小院,土坯的房子在一簇翠竹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清新利落。额头上长期风吹日晒留下的皱纹,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长几岁。作为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他曾像大多数住在运河边的人一样“靠水吃水”。

南闸村渔民的捕鱼方式有很多种。13岁,栗广浩就和爷爷栗冠道拉网捕鱼,用微薄的捕鱼收入补贴家用。说起捕鱼的方法,栗广浩滔滔不绝。南闸村渔民的捕鱼方式有很多种。什么拉网、风网、抄虾、下箔、刺网等。每次夫妻俩上船捕鱼,都会满载而归,在他们心里,这就是大运河的馈赠。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人已经不在于捕鱼的收入,转身投入滚滚商海,昔日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不得不将渔船存放,渔网高挂,一批又一批的人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可是,这夫妻俩就临河而居,河滩上养养鹅,赶赶鸭,一起划船捕鱼,一起赶集卖鱼,一起收摊回家,一起在河边生火做饭,生活真真是悠然惬意。

南闸村吸引人的地方不仅是渔民的原味生活,还有一座座上百年的土坯房,斑驳的墙面沉寂的是岁月的痕迹,房檐上方的芦苇长满了厚厚的青苔。白发的老人们在门口的石墩上闲聊,看有外人来,起身热情招呼喝水、歇脚,路边的黄狗跑前跑后,不亦乐乎。

古老的渔家宅院透着历史的陈香。悠悠运河畔,幽静树林边,一座座漂亮的老土房,院中的枣树和石榴树分立在门台前,门上、木窗棂还透着久远的气息,时光侵蚀了老房子的墙根,不过大门前那对石狮子的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南闸村里静默着的老房子是有生命的,那一砖一瓦一石一木,见证了一代代人在漫长岁月里不动声色的情感传递。86岁的王汉云老人就住在这两进院的土房里,轻叩锈迹斑斑的门闩,等待老人的应声。可是,陈旧的木门怎么也关不住院子里的风景。一串串大蒜挂在过道的土墙上,院子里的晾晒的衣服是深蓝色的,大襟式样的服饰,解放前才可以看到的服饰。老人满头白发,闻声踱步走出来,身后的花猫伸个懒腰,迎上前来。

原来这个家,就老人一个人守着。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闹水灾时,别人都走了,老人却因为深厚的恋家情结独自一人默默地守着家,勤劳的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即使有空坐在门前歇一会儿,也是一边择菜,一边听收音机记下一些精彩的片段。她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都很好,每到夏天的晚上,好多村民都到老房子门前听说书听唱戏听故事。老人的四个儿子都在城里工作,老人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这冬暖夏凉的土坯房好,住了几辈人了舍不得离开。老人慈祥的面容我仍能清楚地忆起。她总是喜欢坐在门前的树荫下玩赏,记不清她做针线活的姿势,夏天坐一把竹椅,哈哈大笑地拉家常,到冬天仰在一把藤椅上,一边逗孩子,一边晒太阳。

南闸村是运河岸边淳朴且美丽的村庄。栗思怀很自豪的告诉我们,2007年6月著名导演张惠中率领电视剧《石榴花开》剧组到南闸村取景,足以看出这个渔村的魅力所在。

○古城晨曦。 图/李建辉Early morning of the ancient city.

○邻里之间。Neighborhood.

几十年的变迁,南闸村现有一千多人。这座东西长2.5公里的村落,依然夹在两运河之间,与水依依相连。栗思怀感慨地说,过去侯迁闸的祖先是以在渡口摆渡过往行人为生,现在的南闸村村民虽然开始种地、打工,但是也有很多依靠捕鱼,依靠运河生活的人。旧时商船每每经过侯迁闸都会往两岸扔铜钱,祈祷河神保佑平安。满载货物的大木船上挂起船帆,后边拖着一只小舢板,纤夫们拉着长纤,蹒跚地行走在岸上,一边走,一边喊着号子。那号子是随便编成的,可以说是即景生情,高亢有力,充满韵律,十分动听。侯迁闸的旧址就在运河旁边,如今早已变成田地,小时候在这里玩耍,还经常会挖出来铜钱……

Nanzha Village, standing by the river on 3 directions, is a rare fisherman village with original flavor. According to the village secretary Su Sihuai, there used to be 8 ship locks on the ancient canal of Taierzhua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s in 1958, with the widening of the canal bed, the former village was moved from Houqianzha on the northern bank to this place, forming a new village, which is the Nanzha Village.

Nanzha Village is not only charming for the fisherman’s life with original flavor, but also for the adobe houses with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For generations, fishermen have been dwelling by the river. With the vicissitudes over the decades, there are now over 1000 people in Nanzha Village. The village, which has the length of 2.5km from east to west, is still interspersed between two canals, binding it closely to the river.

猜你喜欢
台儿庄渔民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又见菜花黄
——忆台儿庄大捷
歌唱艺术(2022年8期)2022-02-02 20:29:36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4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8 16:31:42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43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军事历史(1994年4期)1994-08-20 07:25:14
张自忠部与台儿庄战役
军事历史(1988年4期)1988-08-20 06: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