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玉带河大街站一体化设计探讨

2015-04-20 20:18郎静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防一体化

郎静

摘 要:玉带河大街站为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的其中一站,与地块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同时,是北京地区首座引入自然光线的地下车站。

关键词:一体化;自然采光天窗;人防;中庭空间

地铁车站通常设置于地下,自然光线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同时,地铁车站多属于人防工程,需要满足相应的人防等级要求,与自然采光的开窗相矛盾。本站在特殊的站址环境下,重点解决如何让自然光线与人防共存。同时车站与开发建筑一体化设计,在土地的综合利用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1 设计概况

玉带河大街站为北京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中间站,6号线二期自一期工程终点草房站东端,沿朝阳北路由西向东,下穿京承铁路之后沿北运河西岸滨河路向东南,下穿京哈高速公路后转向南;而后沿通州核心区内规划北关大道向南,下穿通惠河后继续沿北关大道、规划东关大道、规划赵登禹大街向南下穿新华大街、玉带河大街、北运河及京秦铁路,而后线路穿过规划地块向东,下穿东六环路后沿运河东大街北侧绿化带向东至线路终点东小营站。二期线路全长12.415km,全部为地下线。玉带河大街站位于通州新城核心区的南端,为带动通州新城发展的重要地段,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地铁车站通常设置于市政道路下方,而玉带河大街站较为特殊,因线路等因素影响,车站设置于规划内块内。该规划地块属性为多功能用地。同时沿北运河一侧,为规划绿化带。利用既有条件,车站与地块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站内设置自然采光天窗与中庭,形成开阔通畅的公共空间。

2 一体化设计

2.1 理念与构思

地下车站多位于道路下方,但玉带河大街站因线路等条件控制,位于北运河以西的多功能规划地块內。车站的设计在满足自身设计、施工的情况下,还要综合考虑与后期的地块开发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地铁车站带动地块的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2 车站与周边地块一体化方案

车站位于规划的多功能地块内,车站沿线路东西走向,成为地块内的第一条轴线;根据周边环境条件及客流方向,确定南北向的第二条轴线。地上地下的功能与流线均围绕这两条轴线展开。(如图1)

图1 一体化设计理念示意图

地块沿北运河一侧有规划绿化带,与规划部门协商后,将绿化带调整至地铁主体上方。同时,车站主体公共区顶板设置连续的天窗,与绿化带一起形成第一条轴线。既减少了对地块建设用地的占用,也更利于地面景观的设计。

地块南北两个对角连线为第二条轴线,除了作为人流主要动线之外,也是视觉的通廊,与东侧的运河景观遥相呼应。该轴线同样是建筑内部的联系。车站地下一层站厅在轴线上设置接口及通道,与开发建筑的地下部分紧密相连,形成共融的整体。

2.3 方案比选与变化

车站经过三次较大的方案调整:在第一版方案设计中,车站为标准的两层12米岛式站台明挖车站。第二版方案设计中,考虑地块的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将车站与开发建筑一体化设计,同时为了营造通透流畅的空间效果,车站站内调整为中庭空间。第三版方案设计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将中庭空间存在的安全疏散、防排烟等消防问题进行了性能化设计,增加各种手段及措施,保障了乘客的使用安全。

2.4 与周边结合的一体化措施

为了与地块内的建筑更好的一体化结合,车站的公共区侧墙均预留了结构暗柱,保证后期衔接。同时将位于开发建筑内的3号出入口交给开发商代建,发挥一体化的的整合优势,提高地块的综合利用价值和效益。

3 站内天窗与中庭空间设计

3.1 北京地区第一个自然采光的地下车站

地下车站位于规划的多功能地块内,并且延滨河路有规划绿带,充分利用该优势,在车站顶板设置天窗。与规划部门协商,将规划绿带调整至天窗位置,既减少了对地块建设用地的占用,也更利于地面景观的设计。成为北京地区第一个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的车站。

6号线二期全线为六级人防工程,如何能在开天窗的同时,满足人防需求,是本站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经过与人防专业的反复商量、配合,天窗的人防采用战时封堵的方式。车站顶板设计了日常存储人防板的空间,并围绕天窗四周设置了特殊的滑轨。日常不影响天窗的使用,战时,人防板通过滑轨对天窗进行封堵,完美得实现了天窗与人防的共存,也为今后类似的项目开展积累了经验。

3.2 中庭空间

在站内,站厅层中板打开,形成中庭空间,此种形式会带来楼扶梯中部风速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因此进行了专门的消防性能化设计,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证乘客的疏散安全。同时,为了增加乘客有效的通行面积,站厅层公共区外扩一跨,开敞的中庭与顶部的自然采光一起营造出通透、流动的空间效果。(如图2)

图2 中庭空间与天窗室内效果图

4 结束语

自然采光对于地下空间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本站不仅在站内为乘客提供了自然的光线,还满足了六级人防的需求,这对于后续类似车站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及参考价值。同时车站与开发建筑的共融设计,也为地铁车站的一体化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本站设计仍留有些许遗憾:针对后期开发建筑的预留设计条件上,若南侧代建出入口在前期以超过60米为条件预留,可以给开发建筑的设计提供更大的便利与灵活。

参考文献

[1]邵韦平,孙明杰.自然采光在诺曼·福斯特建筑中的运用[J].建筑创作,2006(1).

[2]玛丽·古佐夫斯基,汪芳.可持续建筑的自然光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人防一体化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小品)人防VS技防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平时使用人防工程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