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

2015-04-20 03:59:27吕文冰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观恩格斯文化产业

摘 要:当前,全球化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已经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多元文化的不断碰撞下,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义问题,并提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一个方面,关系弘扬中国精神、铸造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魂,至关重要。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否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文化建设能否健康地快速地开展的关键环节。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1.坚持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区别于以往文化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从“人类生存的前提”即人的劳动实践出发来阐发自己的文化观的,真正做到了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把现实的个人当作他们文化观的现实出发点,而且明确地把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确定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并认为这是首先应当确立的前提。人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只有从人的生产实践出发才能够理解整个历史的基础。

2.贯穿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意识形态没有历史。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为阶级社会的维护意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分析洞穿了文化意识形态性的阶级本质。

3.倡导文化科学性。文化科学的作用是一种精神生产力和革命力量。我们在资本主义的工厂中发现“成千的定理带来的金色果实,这些定理在专科大学的高墙深院里是长期不结果实的”,这是马克思引用英国学者尤尔十分形象的话,这说明马克思把文化科学看作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精神生产力,它必须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物化的科学力量,因而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科学的本质是一般社会生产力,如果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就会力大无穷。

二、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核心价值观整合多样文化的能力不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等,它融于民族性格,渗透在国家意志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分、分配方式、就业形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各种腐朽、低俗和落后的思想纷纷涌现。加上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西方带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社会思潮与意识也不断涌入。这对我国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了极大的冲击,使思想文化在社会中的基础被削弱。

2.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引领多样文化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方面的能力不强。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尊重、包容和引领多样文化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方面的能力不强,这是影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际方面来说,全球化发展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深受其害。发达国家正在凭借其强有力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不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等不平等的侵略,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引领文化思潮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3.文化市场潜力开发不够,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当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举措。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忽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够,不仅表现在文化产业还未形成规模,还表现在文化产品缺乏创新,产品形式单调等。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风格与品质,它不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风格。因此,要通过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发展教育和科学,通过生产新的文化产品等举措,来增强全体中国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

2.挖掘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第一,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如儒家关于“和谐”的思想有“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中庸之道”。道家关于和谐的思想有“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知足常乐”。佛教传入中国后吸收了儒、道的思想,更多的强调“明心见性”,“净化心灵”,强调了人的内心和谐方面。第二,要吸收借鉴它国优秀文化。将本国文化与它国文化进行交流,吸收对方有利的文化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第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法律制度建设不仅是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坚实保障,而且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文化法制建设要保证各个文化市场主体能公平竞争,互利双赢。同时,要加大对文化作品的保护,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积极拓展文化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会多种多样。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就应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让各个文化市场主体相互合作,共同繁荣文化市场。

参考文献:

[1]黄楠森,龚书铎,陈先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2] [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文贯中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 [美]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 1780-1950[M].吴松江,张文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吕文冰(198612—),女,汉,山东聊城,聊城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文化观恩格斯文化产业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08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4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