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与实践研究

2015-04-20 02:52吴萌萌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

摘 要: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指导思想。研究这一思想的形成及内容,对于更好地领悟毛泽东思想精神,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方针,了解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自觉地完善我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多党合作;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指导思想。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丰富内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毛泽东思想,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总的说来,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运用过程中,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的基本思想为其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到了多党合作的理论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在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斗争过程中,不仅要联合工人阶级的政党,还要联合社会主义的各民主党。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多党合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俄国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思想和统一战线理论。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决不应该把其他阶级和政党看作‘反动的一群,应该支持一切反对现存制度的革命运动” 。在推翻沙皇统治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列宁进行了多党合作短暂和初步的实践。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其产生的外部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践经验,为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提出的第一个纲领,由于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并不十分了解,从而错误的认为:“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与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对其他政党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认为:“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无产阶级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在之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基本确定同其他政党合作的思想与方式。

1923年6月,在共产国际的秘密帮助下,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和办法。次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同共产党全面合作的政策。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虽然第一次国共合作因国民党单方面背叛而破裂,但是这次合作给共产党人留下了很大的教训和启示。

(三)民族生存危机与宪政运动的发展是其产生的现实推力

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图谋全面占领中国。在此关乎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中共召开的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案。毛泽东深刻剖析了当前中国的新形势,并由此论证了与民族资产阶级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电告全国人民:“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此形势下,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为挽救民族生存的危机,真正把各党派团结在一起,建立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对于党外人士,只要是抗日的并且意愿与共产党合作的, 我们都应以合作的态度对待他们。”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对各种关系进行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加强同国民党和其他政党的密切合作,并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这些探索与实践,为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建立,提供了大量的经验。

二、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大致分为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四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共两党合作的实践经验,为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毛泽东在《北京政变与商人》中提及:“唯有号召全国商人、工人、农人、学生、教职员,乃至全国所有同受压迫的国民,建立严密的联合战线,这个革命才可以成功。”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指出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的形势,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中国各个阶级和政党进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明确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该阶段只是多党合作思想的萌芽时期。

(二)形成时期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总结了国共两党合作的经验及我党自身所犯错误的教训,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其他政党全面合作,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初步形成。

1935年8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在《八一宣言》中初步提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路。1935年11月,毛泽东在《抗日救国宣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思想,他指出:“不论任何派别、任何武装队伍、任何社会团体、任何个人类别,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者,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随后,在《论反对日本帝国的策略》中,他又阐明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936年8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名党书》中,正式提出国共再次合作的建议,并明确阐述了多党合作过程中领导权问题和独立自主原则。这表明多党合作思想已经正式形成。

(三)成熟时期

在多党合作的进程当中,产生了许多必须立刻解决的新问题。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利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毛泽东多党合作的思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熟。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首次将多党合作制度上升为国家制度。他在文章中指出,应在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联合专政政权,这标志着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成熟。 “三三制”原则对人民联合政权的阶级组成和各阶级在政权中的地位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是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完全成熟的标志。

(四)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多党合作制度做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建国后,由于社会性质和党的任务发生根本转变。毛泽东对由此在多党合作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进行了统一论述。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八大”开幕词中,对“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进一步的进行了阐述,宣告共产党同各党派人士的民主合作制度坚固不变的。这标志着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57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反右斗争不断扩大化,多党合作思想的发展在曲折中进行。 “文革”期间,多党合作制度一度被中断。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多党合作制度才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基础

毛泽东认为,多党之间要想成功合作,应该有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共同纲领和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合作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多党合作的共同纲领。他指出:“共同纲领是这个统一战线的行动方针,它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团体和个人加入统一战线,并紧紧地约束起来。”各党派之间只有拥有了共同的纲领,合作才能长久建立。

多党合作的共同纲领,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各党派间共同目的与利益变化而不断改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同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在基本原则上基本相同。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与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共同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二)基本原则

毛泽东在总结前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了,提出了多党合作必须遵循的几项重要原则。

首先,各党派在合作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毛泽东强调,多党合作不是无条件的融合,而且建立在各党派保持独立性基础的合作。大革命后期,由于“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占据了领导地位,导致了革命的失败。在抗日民族战争期间,毛泽东始终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他认为,多党之间的合作要想顺利延续,那么就必须坚持各党派的独立性。坚持各党派独立性,不但服从了民族利益,还在坚持党的领导权的同时维护了统一战线。

其次,各党派在合作中应坚持互敬互商、互助互让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 “为了长期合作, 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实行互助互让是必要的。”他提出,“共产党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小宗派,它真心实意是想把国事办好。因此它必须注意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必须向别人长处学习,必须学会善于同别人商量问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第三,各党派在合作中应坚持长期性的原则。毛泽东认为,多党合作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长期性、系统的合作。各党派间的民主合作的必须坚定不移,长久实施。要想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最终的抗战胜利,只有将多党合作的思想长期贯彻下去。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全国一切抗日的党派、阶级、民族合作,而且是始终一致的”,“现在我们还没有胜利,还要继续奋斗,因此各党派合作必须长期合作。”

第四,各党派在合作中应坚持广泛性的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不是仅仅限于国共两党的统一,而是广泛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党派,与其他党派互相协作。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抗日战争中,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政党、阶级,只要不是汉奸、反动派就都要团结,共同奋斗。

(三)基本方针

在抗日战争期间, 毛泽东将多党合作的方针定义为长期合作,而不是权宜之计。他指出: “我们将和所有愿意抗日到底的阶级、阶层、政团以及个人, 坚持统一战线, 实现长期合作。”

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违背前期国共合作的协议,一再破坏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对此,毛泽东表示:“我们关于合作的方针是希望长期合作,而且努力争取这种合作。”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对此毛泽东表示:“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可能, 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

四、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多党合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多党合作的可能性、必要信与长期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多党合作思想同中国民主政治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了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遇事协商等各项原则。因此说,多党合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二)多党合作思想是反对一党专制的坚实利器

毛泽东非常重视抗战中多党派合作。正是在多党合作思想的影响下,各民主党派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一党专制的有效武器。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进一步被人民所接受,蒋介石的一党专制制度被人民逐渐看清,直至唾弃。

(三)多党合作思想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粘合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稳固发展同国民党共同抗日关系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民主党派的扶持。同各民主党相互协作,并肩战斗,共同抗日。多党合作思想对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建国后多党合作思想的实施准备了条件。

(四)多党合作思想是人民主专政制度的思想基础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民主人士的支持,在统一战线政策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三三制”的原则。为后来民主政权的建立树立了榜样。1948年5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负责人的致信中提出了多党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想法。可以说多党合作思想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吴萌萌(1984-9),女,汉族,山东广饶人,研究生,南川区委党校,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664.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
多党合作理论的辩证思考
关于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的理性思考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推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问题探析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