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辽宁 沈 阳110141)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医院中的非发酵条件致病菌,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等[1,2]。鲍曼不动杆菌的推广和应用,关键在于需要合适的培养基质,采用目前经典的用于富集鲍曼不动杆菌的常规培养基,其平均富集时间为35~45 h,周期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验提供一种富集鲍曼不动杆菌的培养基,用本实验的培养基培养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速度快,成本低。
实验所用菌株为从东北制药总厂曝气池和集水池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可在低温条件下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3]。
基础培养基:磷酸氢二钾3.8 g、磷酸二氢钾1 g、氯化钠1 g、氯化铵0.1 g、硫酸镁0.2 g、葡萄糖2 g,用蒸馏水配成1 000 m L。酵母膏、羟基丁二酸。
HZQ-QX型恒温振荡培养箱(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MLS-3750型灭菌箱(日本三洋电机公司),LRH-250A型生化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BS110S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Cary 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Varian)。
2.4.1 酵母膏和羟基丁二酸的用量情况
分别在250 m L已灭菌的锥形瓶中配制100 m L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1.5、2、2.5、3、3.5 g/L酵母膏和0.5、1、1.5、2、2.5、3 g/L羟基丁二酸,接入体积分数为10%的对数生长期菌液,在pH值为7,温度为30℃,摇床转速140 r/min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28 h分别测定菌株的生长情况[4,5]。
2.4.2 菌株生长情况的比较
分别在250 m L已灭菌的锥形瓶中配制100 m L基础盐培养基,在其中一瓶加入酵母膏和羟基丁二酸,使其浓度分别为2.5 g/L和1.5 g/L,接入体积分数为10%的对数生长期菌液,在pH值为7,30℃,摇床转速140 r/min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与单纯的基础培养基培养相比,对菌株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比较。
细胞浓度采用光电比浊法测定溶液OD600,以新鲜去离子水作参比。
图1 酵母膏用量的确定
如图1所示,酵母膏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量的影响随着酵母膏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经过28 h的振荡培养后,当酵母膏的用量为2.5 g/L时(每1 000 m L基础培养基加入2.5 g),其菌体繁殖速度很快,菌液OD600达1.9,当酵母膏的用量小于2.5 g/L时,菌液 OD600小于1.9,而当大于2.5 g/L时,菌株的生长的上升趋势并不明显,因此,酵母膏的用量以2.5 g/L的为宜。
图2 羟基丁二酸用量的确定
如图2所示,为羟基丁二酸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量的影响,随着羟基丁二酸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经过28 h的光照培养后,当羟基丁二酸的用量为1.5 g/L(每1 000 m L基础培养基加入1.5 g)时,菌株的生物量很大,菌液OD600达1.9,当羟基丁二酸的用量大于1.5 g/L时,菌液OD600小于1.9。因此,羟基丁二酸的用量以1.5 g/L为宜。
图3 菌株生长情况比较
如图3所示,为两种培养基对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接种量为10%,pH值为7,温度为30℃,摇床转速140 r/min的条件下,优化后的培养基对菌株的生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振荡培养30 h,菌株的OD600就达2.0,在48 h进入了稳定期,OD600为0.2784,较基础培养基的稳定期提前了12 h。
(1)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1.5、2、2.5、3、3.5 g/L酵母膏和0.5、1、1.5、2、2.5、3 g/L羟基丁二酸,接入体积分数为10%的对数生长期菌液,在pH值为7,30℃,摇床转速140 r/min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28 h测定菌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加入2.5 g/L酵母膏和1.5 g/L羟基丁二酸菌株生长较好。
(2)比较了基础培养基和优化培养基对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在接种量为10%,pH值为7,温度为30℃,摇床转速140 r/min的培养箱中振荡培养,优化后的培养基振荡培养30 h,菌株的OD600达2.0,较基础培养基的稳定期提前了12 h。
[1]Chwartz Palleroni,N J.Gram-negative aerobic rods and cocci[C]//In N.R.Krieg,J.G Holt(ed).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Baltimore:The Williams &Wilkins Co,1984(1).
[2]D Roy Cullimore.Practical atlas for bacteria identification[M].USA:Lewis publishers,2000.
[3]马溪平,李银萍,徐成斌.低温条件下硝基苯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9):1793~1797.
[4]郭建华,刘晓兰,孙丽华.苍白杆菌还原Cr(Ⅵ)的最适条件及其豆渣培养基的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07,1(9):137~138.
[5]蒋 玮,陈 强,肖 宁,等.产生物絮凝剂自生固氮菌HY1141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26(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