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198例临床护理观察

2015-04-19 08:04王会富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外渗针头资料

吴 萍 王会富

(云南省绥江县人民医院 云南 绥江 657700)

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的给药技术,旨在通过延长留置针头时间,降低反复穿刺需要,以减轻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降低穿刺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最终提高治疗效果。但应注意的是小儿因自制力差、自我护理能力不足,在针头留置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较高,不仅给患儿带来额外的痛苦,还可能增加并发几率、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既往接受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并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198例,其中男105例、女94例;年龄0~14岁,其中<6个月91例、7~24个月51例、2~5岁28例、>5岁28例;新生儿疾病68例、腹泻病5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其它24例。

1.2 方法

1.2.1 置针

(1)血管选择: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宜选用粗直、富有弹性、无损伤血管,婴幼儿<2岁者宜选择头皮静脉,或耳后静脉(不作为首选),3岁以上者宜选手背远离关节之浅表静脉,或足背静脉(不作为首选)[1]。

(2)穿刺:选用穿刺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护士,据穿刺部位选择不同穿刺方法,头皮静脉穿刺步骤:①以穿刺点为中心,以碘棉签反复擦拭周围皮肤,顺血管左右约5cm,前后≥3.5cm,一人固定患儿头部,一人负责穿刺;②检查针头,确认无误,左手固定,右手持针于血管正上方,顺血管流向以15~30°入路;③缓缓前进,待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拔出针芯少许,并以此为着力点,将外套管送入血管,松带按压静脉,缓缓抽出针芯,以贴膏粘固,以胶布标注使用时间,以头皮针固定[2]。

(3)封管:给药完毕后,以肝素盐水封管,从肝素帽末端注入,拔出注射器,留置固定针,在晚八点至九点再次封管。

1.2.2 留置护理:评估风险,指标包括患儿体质(出汗、过敏等)、患儿血管条件(耳后、足背静脉、肥胖、瘦削等)、患儿情绪(哭闹、好动等)、患儿病情(惊厥、咳嗽、疼痛等)、治疗(高渗漏药品、输液时间较长、夜间输液)、其它(天气炎热、气温急剧变化等),对伴有以上指标者提高监护标准,注重巡视,持续风险评估。掌握患儿信息,对陪护家属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务必使患儿家属具备执行皮肤护理、导管保护等家庭护理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穿刺感染、堵塞、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例。

1.4 统计学处理: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24个月患儿外渗发生率高于<6个月患儿、>2年患儿,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高于>2年患儿、>2年高于<6个月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布[n(%)]

3 讨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一种适用于小儿的给药技术,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相关并发与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减轻患儿痛苦、改善治疗效果,但留置针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研究中发现,穿刺感染、堵塞、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是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相关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留置针特点、患儿特点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小儿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体动、咳嗽、穿刺、哭闹等活动,反复触碰、刺激穿刺点组织,拉扯导管致粘固物松动,是致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监护、提高穿刺质量等护理管理策略,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本次研究中,通过归纳风险因素,建立较粗糙的风险评估体系,关注重点人群,如年龄6~24个月之间者、体动频繁者、疾病不适感较强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1] 邱梅,张华.PDCA 循环护理队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率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12(30):3772-3773

[2] 秦凌艳.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9,8(2):68-69

[3] 姚艳,槐宇,薛菲.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2518-2519

猜你喜欢
外渗针头资料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报复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