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 易东生 钟远梅
乳腺实性肿物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为7%~10%[1],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仅次于子宫癌之后第2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疾病[2-3],因此,乳腺实性肿物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从其发病机制水平寻找干预措施是国内外医学界所热门关注的课题[4]。随着行为医学、心身医学与健康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重视职业及人格特质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子宫颈癌、膀胱癌等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人格特质具有相关性,且其职业为发病的高危因素[5-6],但是关于乳腺实性肿物患者的职业因素及人格特质鲜有报道,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乳腺癌筛查对象中乳腺肿瘤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其中有1处病灶者171例,占85.5%。2处病灶29例,占14.5%,病灶范围0.4 cm×0.8 cm~12 cm×8 cm;年龄30~65岁,平均(45.28±2.64)岁;受教育年限(13.45±1.09)年。纳入标准:(1)均经高频彩超确诊为乳腺肿瘤;(2)均为女性患者;(3)入组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其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3)合并心、肝、肾、脑、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4)严重躯体疾病,如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同时抽取20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年龄33~55岁,平均(45.71±2.59)岁,受教育年限(13.56±0.87)年,均知情同意,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安装了 Microsoft Access 软件格式问卷的笔记本电脑,按照问卷的内容向患者进行提问,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及其职业,根据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进行职业分类,对比分析两组职业。参考文献,采用艾森克理论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格分型,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问卷(Minnesota Muh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格特质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职业分布比较 对两组职业因素进行单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电子工人、化工工人、塑料加工工人、教师及个体户有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的倾向(OR值均大于1.0,P<0.05);而工艺美术设计人员、会计、护士、机关事业人员及待业对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具有保护作用(OR值均小于 1.0,P<0.05),见表 1。
2.2 两组人格分型比较 观察组人格不稳定型为59.0%(118/200),稳定型为41.0%(82/200);对照组人格不稳定型为45.5%(91/200),稳定型为54.5%(10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305,P<0.05)。观察组患者疑病症、抑郁症、歇斯底里、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轻躁狂及社会内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职业环境是人类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自1895年德国Rehn报道染料工人比普通人群膀胱癌发病率以来,职业暴露与癌症之间关系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当所从事的职业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因素中,其长期综合性地作用于人体会诱发疾病的发生,而有关职业与乳腺增生症、食管癌、不育等疾病的相关性也相继被报道[7]。人格是一个个体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自英国Kissen首先指出了肺癌患者大多具有某些特殊的性格,国内研究无论是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还是回顾性研究均认为人格对疾病的发生起着一定的作用[8-10],同时,随着行为医学、心身医学与健康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职业暴露及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中所起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表2 两组MMPI各评分项的比较(±s) 分
表2 两组MMPI各评分项的比较(±s) 分
组别 说谎(L)效度(F)修正(K)疑病症(Hs)抑郁症(D)歇斯底里(Hy)对照组(n=200)6.03±0.48 12.27±1.35 12.46±1.78 10.09±1.12 25.21±2.08 22.95±1.94观察组(n=200)6.15±0.37 12.24±1.43 13.09±1.81 13.57±1.59 31.84±2.67 28.24±2.53 t值 -0.783 0.067 -0.965 -2.824 -7.456 -6.901 P值 0.252 1 0.147 0.011 0 0.002续表2组别 精神病态偏倚(Pd)妄想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对照组(n=200)15.77±1.41 14.06±1.28 19.79±2.02 19.30±1.88 18.45±1.79 24.46±2.83观察组(n=200)17.64±1.72 12.87±1.04 23.09±2.35 20.10±1.93 24.86±2.58 30.74±2.92 t值 -1.832 1.217 -3.193 -0.841 -5.746 -7.092 P值 0.024 0.062 0.009 0.195 0.004 0.001
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是女性性器官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激素,而其水平异常变化,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异常,而乳腺作为女性性腺内分泌轴的靶器官之一,内分泌失调容易诱发乳腺实性肿物的发生。研究表明,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1-12],因此,乳腺实性肿块不仅是生理疾病,其发病也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患者表现出焦躁、偏执、抑郁或其他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会影响患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此外,有文献报道,抑郁症及焦虑情绪均和乳腺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患者的不稳定人格如情绪波动较大也会加大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异常的精神病态包括多疑、精神分裂、精神衰弱和癔症等人格特征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几率[13-14]。乳腺高危人群也存在一定的人格特征如社会内向型,表现为社会交际比较被动,生活圈子相对较小,情感压抑缺少不良情绪的疏松渠道。
本组研究发现,电子工人、化工工人、塑料加工工人、教师及个体户有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的倾向(OR值均大于1.0,P<0.05);而工艺美术设计人员、会计、护士、机关事业人员及待业对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具有保护作用(OR值均小于1.0,P<0.05),考虑是由于电子工人、化工工人、塑料加工工人长时间暴露于含有危害物质的环境中,而教师及个体户由于长期劳累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诱发疾病,因此,上述职业场所中人员的减少及劳动强度的改善将有助于减少职业因素对乳腺实性肿物发生所起到的作用[15-16]。人格分型研究发现,观察组人格不稳定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格不稳定型患者为乳腺肿瘤的高发人群,此外,观察组患者疑病症、抑郁症、歇斯底里、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轻躁狂及社会内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疑病、抑郁等人格程度高人群易患乳腺实性肿物,临床上要加强此类人群的心理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发现,关于职业因素及人格筛查乳腺肿瘤的工作目前尚为初步探讨阶段,且本组研究样本量较小,为本院单中心研究,因此,尚需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从事电子、化工、塑料加工、教师职业及个体户,及抑郁、歇斯底里、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轻躁等人格特质容易诱发乳腺实性肿物,建议采取积极的职业防护及心理支持,降低其影响。
[1]方琼英,吴琼,张秀玲,等.乳腺癌的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志,2012,29(5):333-335.
[2]吴祖扬,焦志新.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0,7(9):151-152.
[3]廖洪叶,郭巨江.乳腺癌预防性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47-149.
[4]闽斌,梁秀芬,冀焕梅,等.动态增强MRI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病变的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0):1573-1577.
[5]何广宁.膀胱癌发病率与职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医学院,2012.
[6]魏慧军.综合性中医院失眠患者人格特点研究初探[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7]赵涛,胡秀玉,赵敏英,等.皖江地区不育患者职业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17-1221.
[8]赵蕾.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1.
[9]赵京,肖利军,骆利,等.195例漏斗胸患者16种人格因素问卷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2):38-40.
[10]汪俏俏.论九型人格与护士长领导艺术[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124-125.
[11]赵海平.乳腺癌患者人格、应对方式与活动参与功能和生命质量关系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1.
[12]李明.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3,15(3):125-126.
[13]薛治国,刘金彪,丁斌,等.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1):35-37.
[14]王珂,周灿,谢四梅,等.患者职业对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模式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34(2):218-223.
[15]顾建琴.浅谈如何做好职业健康体检[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43.
[16]鲜莉,何长春.某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现状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