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4-19 09:10:58姚榕威欧阳绍基徐学江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8期
关键词:管术咽鼓管腺样体

姚榕威 欧阳绍基 徐学江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是由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或免疫反应等引起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免疫反应等,病因多与腺样体肥大引起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1]。主要临床表现为鼓室积液、听力下降,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病情,治疗不及时的患儿可引起听力障碍、语言发育不良等,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3]。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尽早恢复听力至关重要,临床多采用鼓膜置管术,同时合并腺样体肥大因素的患儿,可采用腺样体切除术[4]。本研究选取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均行鼻咽侧位线摄片检查或纤维鼻咽镜检查,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5];(2)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3)排除精神病史、耳聋家族史、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4~9岁、平均(5.3±1.1)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7.2±2.9)个月。对照组:男34例、女性21例,年龄3~10岁、平均(5.9±1.7)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7.4±2.5)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构成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采用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入手术室监测生命体征,全身麻醉,使用开口器充分暴露口咽部,拉起悬雍垂,插入70°硬性鼻内镜,仔细辨认腺样体、咽鼓管圆枕、咽鼓管腭等,使用弯头电动负压吸割器切除腺样体,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纱球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点使用电凝止血。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手术操作方式进行鼓膜置管术。

1.2.2 对照组 采用鼓膜置管术:入手术室监测生命体征,全身麻醉,使用75%乙醇消毒外耳道皮肤,吸净外耳道脓液,经外耳道导入直径2.7 mm 0°的耳内镜,仔细观察鼓膜、中耳腔积液,用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耳镜,而用另一只手施行鼓膜切开的操作,放射状切开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使用鼓膜切开刀切开鼓膜1.0~1.5 mm,避免损伤鼓室黏膜,吸除鼓室内积液,使用中耳置管专用手术器械将通气管准确放入切口内,做适当调整,用无菌棉球堵塞外耳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通气管位置及通气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鼓膜恢复正常,积液消失,纯音测听在正常范围,鼓室导抗图由B型转为A型或As型;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纯音测听听力恢复≥15~25 dBHL,鼓室图由B型转为C型;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听力和声阻无改变,鼓室图B型[6]。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综合比较两组患儿听力变化、中耳积液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纯音听力和中耳积液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纯音听力和中耳积液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纯音听力和中耳积液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纯音听力和中耳积液时间比较(±s)

组别 纯音听力(dBHL)中耳积液时间(h)研究组(n=55)21.5±4.3 8.3±1.2对照组(n=55)19.4±3.9 10.5±2.1 t值 2.6828 6.7457 P值 <0.01 <0.001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9495,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字2=4.6809,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字2=7.3138,P<0.01),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常见疾病,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儿童多见,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减退,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听力损失、语言发育障碍等,应尽早明确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尽早缓解症状,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7]。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传导性耳聋、鼓室积液,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初发临床症状不明显或儿童表达困难,易导致误诊,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免疫反应等[8]。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尽早恢复听力至关重要[9]。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临床多采用鼓膜置管术,同时合并腺样体肥大因素的患儿,可采用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10]。鼓膜置管术适用于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大疱性中耳炎等疾病。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属于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表面呈桔瓣样,儿童鼻咽腔狭小,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症状。陈学良等[11]研究显示,肥大的腺样体可直接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阻塞性功能障碍,是细菌的储蓄池,可引起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或功能障碍,咽鼓管反流,引起鼓室负压致鼓室黏膜渗液,使鼻咽部黏膜易感染和水肿,致使咽鼓管功能紊乱,引起分泌性中耳炎[12-14]。腺样体切除术适用于复发分泌性中耳炎和持续的积液性中耳炎,可去除鼻咽部的慢性病灶,有效缓解鼻腔导气管的阻塞,解除对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促进中耳病变的恢复,改善咽鼓管功能,减少复发率[15-17]。使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配合耳内镜,视野清晰,较刮匙可有效避免损伤鼻黏膜和鼻甲,避免咽后壁、侧壁出血。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可及时清除中耳腔内分泌物,保持中耳腔内通气、干燥,有效提高听力,同时,耳内镜在耳道内可变换视角,鼓膜切口大小、位置适宜,不易损伤中耳内结构,有效防止了鼻咽部分泌物吸入中耳,减少了中耳内非感染性渗液的积存,促进咽鼓管功能的恢复[18]。刘晖[19]的研究提出,术中注意鼓膜切开刀需锐利,防止撕裂鼓膜,切口应在鼓膜前下、后下或前部,注意勿向后上方切开,防止损伤该区域的听小骨,鼓膜切开刀不宜刺入过深,以免伤及中耳腔内壁,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儿局部和全身情况,进一步了解病变是否有发展或消退。本研究中分别采用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和单纯鼓膜置管术治疗,旨在探讨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后纯音听力和中耳积液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孙杨[20]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满意,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中耳通气,恢复咽鼓管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历建强,吕春雷,亓晓茗,等.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重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0(4):445-447.

[2] Vlastos I M,Houlakis M,Kandiloros D,et al.Adenoidectomy plus tympanostomy tube insertion versus adenoidectomy plus myringotomy in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J].Th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2011,125(3):274-278.

[3]刘飞,史保轩.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63-2470.

[4]赵春红,李玉杰.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97-98.

[5]路婷,曹桂芳,郭爱萍.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4):178-179.

[6] Hong P,Smith N,Johnson L B,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of phosphorylcholine‐coated tympanostomy tube versus standard tympanostomy tube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acute and chronic otitis media[J].The Laryngoscope,2011,121(1):214-219.

[7]汤晨,刘收厚,吕凌云.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并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31-1133.

[8]韦木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61-162.

[9]冯晓华,龙孝斌,汪建,等.鼓膜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危险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1):56-59.

[10] Arif N,Ajmal M,Qureshi N.Comparison of rate of recurrence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torrhea) in patients treated by myringotomy and tympanostomy tubes with patients treated by additional adenoidectomy[J].Journal of Rawalpindi Medical College(JRMC),2014,18(1):104-106.

[11]陈学良,王德乐,韦一,等.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9):4116-4117.

[12]向明亮,吴皓,王振涛,等.根据鼓室积液物理特性处理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6):299-301.

[13]毛承刚,万俐佳,周小淳,等.鼓室置管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8(6):445-447.

[14] Xian X,Jiang G,Xie M.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ympanostomy tube placement to prevent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fter radiotherapy[J].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Head,and Neck Surgery,2013,27(10):490.

[15]苏怡.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78耳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64-65.

[16]周福林.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274.

[17]王宇娟.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41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19):62.

[18]王淑芬,王智楠,徐忠强.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2):129-131.

[19]刘晖.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5-96.

[20]孙杨.耳内镜下双人操作鼓膜穿刺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122-124.

猜你喜欢
管术咽鼓管腺样体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父母必读(2022年3期)2022-03-22 16:39:31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重庆医学(2017年5期)2017-03-01 02:34:05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鼻窦炎转归的影响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