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焦裕禄》中焦裕禄的人物形象分析
高竞男
(吉林化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部,吉林 吉林132022)
摘要:人物形象是人物传记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形象的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有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或者也可以是其他事件和角色所反衬出塑造的人物形象。从影片中主人公焦裕禄的人生信仰为切入点,分析电影《焦裕禄》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焦裕禄;人物形象;人生信仰;当代价值
收稿日期:2014-09-25
作者简介:高竞男(1982-),女,吉林松原人,硕士,吉林化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03-0087-03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3.023
Abstract:Figure is the theme of a biographical film.The presentation of the main figure can be achieved from many aspects;it could be the characters of the figure itself or figures reflected through other events or characters.This paper uses the protagonist’s belief in life as the penetrating point to analyze the building of figure in the film "Jiao Yulu"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Jiao Yulu’s spirit.
焦裕禄去世50年,电影《焦裕禄》也已经问世20多年,但焦裕禄的名字至今难忘。因为,生活中的和电影中的焦裕禄的形象感人至深。焦裕禄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他的事迹和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因工作而忘我,因奉献而升华,他的崇高精神永远都是亿万中国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1]。重温经典电影《焦裕禄》,再一次被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所深深地打动。作为人物传记影片,《焦裕禄》用纪实的手法和剧情的矛盾,完整地再现了焦裕禄生前的英雄事迹,影片记录了焦裕禄从1962年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开始到1964年病逝的两年间,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恰当地处理好了历史现实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给观众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影片情节感人至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坚定的人生信仰
影片《焦裕禄》的感人,就在于焦裕禄时时、处处都坚持和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焦裕禄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做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焦裕禄在兰考平凡、普通的生活片段,却让每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中国人深深地感动。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把群众放在心里,把群众的利益放到工作首位,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党的工作的唯一标准,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信仰,才始终做到不为名利,不怕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装着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这就是影片中焦裕禄的人生信仰,也是焦裕禄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的根本的原因所在。
焦裕禄生前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焦裕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电影中的细节处理上让焦裕禄这一县委书记的形象活在当下,也活在永远。天灾面前,焦裕禄要求干部不动一粒救济粮;在他一家老小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时,却用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百姓。在大灾面前,焦裕禄和全县人民一起同心协力,与天斗与地斗。他把老百姓当做父母,温暖了老百姓的心。深入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带动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摆脱兰考贫穷的战斗中。他重视科技人才,用科学方法治理“三害”,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纷争。他把县委会搬到兰考火车站去开,在风雪中护送灾民上车,以及由此引发的那一番话和深深内疚;他在风雪交加中去访贫问苦,在脏乱的茅屋中为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和卧病的大爷送上面粉和钱,送上党的关怀和温暖;他不顾自己重病在身,硬撑着去看望受伤的饲养员,并亲自护送饲养员去医院,跌倒了爬起来继续送;他真诚地赶去火车站为林学院大学生小魏送行送上一袋兰考的泥土,又奔走在一个又一个车窗口探望,想再看看小魏;他因为小儿子想吃红烧肉不得,扔掉窝窝头而打骂儿子,后来又负疚地认错;他喊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狂风暴雨中挣扎着去探查治水挖渠之路;他强忍着剧烈的肝部疼痛,倾听基层干部汇报救灾方案。这一件件看似小的事情,却在我们面前矗立起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因为在焦裕禄同志的信仰中,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问题,人民才能满意和相信党。这也使焦裕禄的形象能够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无不对焦裕禄高尚的人格发出由衷地赞叹,为之洒下感动的热泪。
焦裕禄有着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仁者爱人的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忧国忧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他的事迹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高谈阔论,没有故作高深的反复思考,他认准的只有一条:一切为了人民。正是因为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有焦裕禄这样甘做螺丝钉的人,才能为党和国家打下了后来复兴的坚实基础[2]。
二、坚韧的人生意志
兰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县是这样一个状况:土地被黄沙覆盖着,内涝的土地已经结冰,枯草在茫茫的盐碱地上摇晃。20万亩麦子被风沙毁坏,30万亩庄稼被水灾淹没,10万亩禾苗被碱死,粮食产量和以往比较降到历史最低点,很多难民被迫出外逃荒。面对兰考县贫穷落后的现实,焦裕禄同志没有向上级提任何要求,而是亲自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地解决各种困难[3]。焦裕禄到兰考上任的第二天,就深入灾害第一线,带领着兰考人民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到老百姓的茅草屋里,到饲养棚里、田边地头,了解灾情。为了能弄清楚“三害”的问题,寻找治理方法,他和老百姓一起背着干粮,拿起雨伞,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用舌头辨别碱的种类和含碱量,用自己的行动率领全县干部群众掀起改变兰考面貌的攻坚战。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收集提炼出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影片中有这样一场戏: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里,面对洪涝灾害的突然来袭,很多领导干部都束手无策。焦裕禄这时已经病得非常严重,他为了给大家鼓劲,靠着坚强的毅力支撑着,亲自带领干部群众挖水渠,和大家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向大家传递激昂向上的正能量。焦裕禄这种坚韧的毅力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去学习,遇到困难不是退缩而是知难而上。
正是因为有了焦裕禄的引领,兰考县的老百姓才有了前进奋斗的目标,也更加坚定了与自然灾害做斗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信心。要使贫困县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焦裕禄给予自己一生的使命。影片开始,成千上万的人为焦裕禄送行的情节历历在目,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冲击着银幕内外,人民呼唤着他们的亲人焦裕禄,兰考人民舍不得他们的好书记。电影中悲怆的音乐和感人的画面,烘托出兰考人民失去他们深深敬仰的焦裕禄那种悲痛的心情。 影片中塑造的焦裕禄形象感动着每一位观众,一个压不垮、吓不倒的铮铮铁汉,一个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人民公仆鲜明地屹立在观众面前。
三、焦裕禄人物形象的当代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刻不容缓的[4]。焦裕禄的光辉形象有其存在的深深土壤,因为社会和人民需要焦裕禄,党需要培养出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焦裕禄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要用手中的权利为人民多谋取福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干部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手中的权利为人民所用。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这一切,又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他笃诚地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5]。在工作上,他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身边的同事和下属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生活上,他清贫简朴,严格约束家人子女,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经常教育子女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他长期患有肝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坚决拒绝救济。在焦裕禄生前的办公室,可以看到他生前使用着的已经破损的办公桌椅,用过的一条被子上就有40多个补丁,褥子上有30多个补丁。把自己全部身心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焦裕禄用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树立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搞特殊、与民同行的领导干部形象。焦裕禄以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的高风亮节,塑造了一个县委书记和党员干部的楷模,也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如何抵御诱惑、洁身自好、清正廉洁提供了榜样。
影片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围绕焦裕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用自然朴素的手法表现了他热爱人民、献身于党的事业的崇高精神,非常具有感染力。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县作为联系点,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他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为纪念焦裕禄写下的一首《念奴娇》词,词中写道:“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正是对心系兰考、为兰考不惜献出生命的焦裕禄精神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杨长兴.焦裕禄一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孙翔.质朴的信仰——电影《焦裕禄》中焦裕禄的形象分析[J].大舞台,2011(4).
[3]刘源源.多元价值观视角下的焦裕禄精神[J].学习论坛,2013(12).
[4]孔德成.弘扬焦裕禄精神促进科学发展[J].决策探索,2014(5)
[5]孙永绥.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An Analysis of Jiao Yulu’s Figure in the Film “Jiao Yulu”
GAO Jing-na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Key words:Jiao Yulu;characters;belief in life;contemporary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