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健身与警务训练孰重孰轻之辨

2015-04-18 06:47:43王海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练兵警务

王海源

当前,在公安教育训练中注重警务训练与轻视警察健身的倾向比较突出,一是思维观不同,认为警察健身没什么价值,警务训练更贴近实战;二是教育观不同,过于强调警察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忽略了警察健身活动的基础性;三是取向不同,过于追求警务训练的前置作用,忽略了警察健身锻炼的后效作用。因意念不同折射出的科学素养和价值取向截然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警察“练、战、研一体化”训练模式和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揭示警察健身与警务训练的本真要义、本质特征及功用,对促进现代警务研究训练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对警察健身的释义

(一)警察健身的本真要义

健身是一种人体活动,俗称“健身活动”。人体活动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的人体活动都属于健身活动。如运动训练、军事训练、警务训练等,是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最大潜能的基础上,以达到提高运动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为目的的活动,这种以竞争、技艺、博弈为特色的人体活动突显了竞技运动的功利性。健身活动是采用运动手段,以增强体质、祛病保健为目的,并结合自然力来锻炼身体的活动方式。这种以健身、休闲、保健为主要任务的人体活动摒弃了竞技运动的功利性,人们可根据不同的愿望和需求进行适量运动。由此可得知,健身活动方式要比竞技运动方式简单、方便,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祛病保健、益寿延年之功效。领悟了健身活动的要义,就不难理解公安机关实施警察健身活动的战略举措了。

实践表明,运动是健康之本,是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良方。要获得锻炼成效,关键在于运动适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科学健身是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效运动锻炼的途径。科学锻炼有以下功效:一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改善身体状况、适应外界环境;二是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发展素质、提高运动能力;三是治疗疾病、康复身体、避免伤害,收获健康。基于上述理由,警察开展健身活动的目的应以强健体魄、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康复保健为目标,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能力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动力。因为,运动是把双刃剑,科学健身能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普通民警因工作而产生的机体疲劳、心理压力、精神紧张等不良身体状况而获得健康发展;持续的健身活动能增加生活乐趣和改变生活方式,有效防治肥胖和改善身体虚弱以维护健康的机体;规律的健身活动能革除不良生活习惯防止生活方式病的发生,以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快乐的健身活动能培养健康的人格、开发人的活动潜能、增强人际之间沟通,使人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而不科学的健身会伤害身心,甚至危及生命。可见,健身活动并不复杂,只要锻炼方法得当,便能对参与健身锻炼的各年龄段、各职业人群起到有益的身体健康促进作用。

(二)警察健身的本质特征

健身活动是人脑与肢体结合而产生的运动,具体表现在各种运动有其自己的符合人体特点所需要的内容、形式、方法,是融合人体运动、社会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其本质特点是以身体锻炼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人体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健身方式简便,任何人都能接受,何时何地都可进行,体现的是社会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生活方式,主要以满足健康人生的需求为目标;健身活动安全,经常进行健身活动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器官机能、发展身体素质、维护身体健康、排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主要以增进、维护身心健康为目标。由此,警察健身理应是全面发展身体过程的基础教育活动,其运动程序的设计和运动锻炼的控制严格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原则,目的是推动全警健身活动的开展和普及,突显简朴、方便、愉悦、快乐的人体运动特点。迄今,许多公安民警借助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些积极、有效、可靠的健身手段和简便、实用、快乐的运动方式,在健身锻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运用已掌握了的人体运动基本知识,采用科学锻炼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效的健身活动,既促进了身体全面发展,又提高了自我锻炼能力;二是选用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户外或室内进行的健身锻炼,也有休闲、娱乐进行的健身活动,还有个人、结伴或群体进行的竞技运动等,充分显示出健身活动的简便性、娱乐性、余暇性、生活性、竞争性、规则性的多元化元素;三是选择的健身项目丰富多彩,如健身走、慢速跑、跳绳、跳舞、打拳、做操、爬山、骑车、打球等,既开发了人体活动潜能,又收获了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些便于操作的健身活动,可因地制宜动起来,也可因时制宜巧锻炼,有助于养成健身好习惯。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和形式各异的健身活动,为广大公安干警人人健身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但能使广大民警的身体得以健康发展,还能解脱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使人感到轻松、舒适并保持充沛的精力、体力和旺盛的斗志。这种有目的而无形式约束的自主式锻炼方式,既表现出社会化、大众化健身活动的特点和风尚,又展示了警察健身活动的色彩和风格,常常可以作为提高公安民警身体状态优劣的重要手段。

二、对警务训练的释义

(一)警务训练的本真要义

训练是一种磨砺精兵的活动,是一种打磨公安民警特殊技能和独特能力的强化手段。开展警务训练是公安机关根据现代警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为达到公安民警娴熟掌握和应用警务技能和采取规范执法行动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培训。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公安民警个人和集体在体能、技能、战术、智力、心力等方面的潜力,夯实基本功和过硬本领,以此提高警务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严格和规范人民警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执法行为,造就一支忠诚可靠、训练有素、精通业务、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和战斗力强的队伍。警务训练内容多种多样,有警务技能训练、执法行动训练、战术训练和模拟演练等。其中,警务技能是指公安民警在行使警察职务时必须掌握和应用职业技术的能力。如发展体能(奔跑、越障、攀爬等),适于追堵围捕嫌疑人;强化技能(控制、射击、驾驶、通讯、械具实用、计算机操作等),适于控制惩治嫌疑人;执法行动是指公安机关对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犯罪活动依法采取的严厉打击行动,如解救人质行动、反恐防暴行动、禁毒扫黄行动、网络追逃行动,境外追逃行动等。这些执法行动有专项打击和综合治理行动,也有短平快和长效打击行动。领悟了警务训练的本义,就不难理解公安机关开展警务训练的价值取向了。

实践表明,警务技能和执法行动训练既是警察能力、技巧和策略的训练,也是警察执法水平的训练和塑造警察形象的训练。前者可以体现公安民警智能、体能、技能、战术的基本功,塑造的是警察战斗形象;后者可以体现公安机关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的执法水平,塑造的是警察执法形象。被视为现代公安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训练内容,也是公安民警必学、必训、必考科目之一。《致命错误》一书警示我们,为适应打击违法犯罪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需要,公安民警必须掌握并会应用徒手或持械追捕与抓捕、搜身与押解、盘查与搜查、查控与堵截车辆、解救人质与反恐怖活动等,学会安全执法,保护自己。由此可见,这些训练科目是在突出警务活动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专业化的警察特殊技能,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或实战演练方可获得。例如,公安民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首先要以跑来追捕目标——“追得上”,而后用控制技法制伏嫌疑人——“擒得住”。其中,“追”体现的是警察的奔跑能力,“擒”体现出的是警察的控制技能。倘若在执法过程中仅跑得快而控制不了嫌疑人,或者捕抓技巧好而追赶不上嫌疑人,都不能实现面向实战、讲究应用、追求实效的警务训练目的。这种贴近警务实战化的训练旨在夯实警察必备的特殊技能、执法能力和战斗力,为平安社会保驾护航,体现的是警察队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展示的是其依法维护治安、打击犯罪、服务百姓的过硬本领。为此,积极推进警务训练像实战化方向发展既是现代警察职业和警务活动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训练的要求。

(二)警务训练的本质特征

警务训练以警务实践准备为基点,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为依据,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为目的,重点突出了时代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实战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各种技能训练有其自己的符合警察职业和执法活动所需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一种全面提升警察职业技能和执法能力的应用性教育活动。其训练程序的设计和特殊训练的控制严格遵循苦练基本功、贴近实战化训练要求,具有强化、苦练、严格、认真磨砺精兵的特色,体现的是职业化、警务化、实战化的强警练兵之道。

通过各种实训、模拟训练、研究性训练,学习和掌握一些警察必备的职业技术和法律常识,使民警能熟练运用警务活动中防、控、查、抓、带基本技能或战术动作。大力推进贴近实战的训练,是对照新时期公安工作的任务要求,针对警务活动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强化训练,既有益于促进警务实战技能的创新和发展,又有助于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素质和实战能力。通常,这种战、训合一的训练大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情景模拟演练、对抗性行动,如处置突发事件、群体事件、暴力恐怖活动和应急救助、救护等,既是一种针对性、适应性的基本功训练,又是促进公安民警应用能力、操作能力、使用能力、应变能力提高的特殊技能训练,表现出了警察职业的独特色彩和风格。事实表明,以强化警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贴近实战的训练,不同与一般的健身活动和纯竞技运动,它既涵盖了人体运动的健身性和生活化,又突出了警务训练的对抗性和实战化,形成了警察职业训练特色。出神入化的练兵活动磨砺出的一招一式,娴熟了公安民警快速、准确、流畅的实战技能和技法,显示了公安队伍习武练精兵和提高过硬本领之功效,从而有效地将体能、技能、战术转化为战斗力,使整个警察生涯受益。

综上所述,具有鲜明特色的警务训练为广大公安干警开展全警练兵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但能帮助公安民警苦练过硬本领和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还能解决警种部门各自为战和打防脱节问题,进而提升警务协作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这种以坚持训练内容职业化、训练过程实战化、训练管理警务化、战训研究一体化的训练模式,既表现了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教育的特点和风范,又展示了现代警务研究和警务训练的特色和风格,被视为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助推器。

三、警察健身与练兵的轻与重

“强警必先健身、强警必须练兵”有两层意思,一是健身能增强人体多功能的体力,体力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基础;二是练兵能磨砺警察职业特殊的技能,技能乃是警察执法行动的重要手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健康的基本要求,后者是职业的基本要求,标志着公安机关对以人为主体的公安队伍质量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现实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忙忙碌碌的警务工作,让许多公安民警难以挤出时间去健身、去运动;夜以继日的备勤、执勤、接警、处警、巡逻、办案等,让很多民警感到体力不支、心力疲惫,哪还有余力参加警务训练和岗位练兵。久而久之,公安民警的健康出了问题,警务技能和执法行动满足不了警务工作的要求。尤其是面对多元、系统化警务革新,原有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已不能适应现代警务活动发展的需要,单纯依靠增加警力或加大民警的工作强度难以有效应对警务活动中的现实问题。由此,警察健身与警务训练并重,对打造一支高效率、高质量、职业化的公安队伍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这也是现代警务研究训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健身与警察人生

现代科技日益发展,逐渐改变了警务工作方式和警察生活方式。如运用技术进步的现代化成果取代了大部分体力劳动,一些久坐不动的工作方式和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患上了运动缺乏症和生活方式病,这种现象已引起公安机关和公安教育的高度重视。警察健身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警察健身活动主要以普通公安民警为对象,即让所有民警都能享受到健身活动的乐趣,体现的是大众化和生活化的特色。事实表明,健身活动展现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人人都能得到锻炼实惠的景象,描绘的是全警健身事业整体发展的蓝图,最终使公安民警的身心不断获得健康发展。

为了推动和鼓励公安民警积极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体能素质,提高队伍战斗力,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1999年公安部颁布了《公安民警体育锻炼锻炼标准》,2011年又颁布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比照老标准实施的实际情况,《新标准》保留项目有:跑步(100 米、800 米、1000 米、1500 米、10 米×4 往返跑)、跳绳/分、俯卧撑/分、仰卧起坐/分、双杠臂屈伸、引体向上;删掉项目有:手枪射击、23 式太极拳和擒敌拳;增加项目有:立定跳远、纵跳、健步走。《新标准》摆脱了竞技体育功利性的束缚,突出了大众化的健身性、全民性、社会性、余暇性、主动性、多样性、时代性、民族性的特色,既符合全民健身的指向,也符合全警健身的要求,既能评价公安民警身体素质的优劣,也能衡量警察健康素养和运动能力的强弱,对推进警察健身活动的开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新标准》重视从基层民警抓起,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健身锻炼的准则,以此激励广大公安干警积极参与健身锻炼;以科学态度引导公安民警学习健身、参与健身,不断提高健身意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有助于推进警察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以不影响健康为取向,以有利健康为目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身锻炼习惯,可使身心不断获得健康发展。可见,健身锻炼不仅是公安民警个人健康的需要,也是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需要。

(二)练兵与警察生涯

近年来,“科技强警”提高了警用装备的功能、创造了高效的警务手段、增强了警务活动广度,为公安工作带来了便利,也为提高警务效能注入了新活力。科技警务革命将公安教育训练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构成了现代警务训练的两大发展趋势,并在公安工作和警务领域中充分显露出来,一是信息警务训练的普及面越来越宽泛,已成为公安民警的一种需要;二是合成警务训练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公安机关的一种要求。由此可见,揭示练兵活动的基本规律,形成警察特色的基本训练,满足警务实战化基本需求,将是未来警务研究训练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公安机关将改进和加强警察职业培训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1995年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培训暂行规定》要求公安民警上岗、授衔、晋升警衔和晋升职务必须经过培训。2001年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将公安教育训练与公安民警的使用、晋升职务挂钩,实现了警务教育训练的制度化、常态化。此后,又为适应警务实战需要的训练体系要求,推行了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基层和一线民警每年实战必训的三个必训制度;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苦练过硬本领的实训、实战演练。为进一步健全人民警察职业教育训练机制和构建具有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体系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公安机关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的意见》和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警务训练研究实践的探索,于2011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训练基地举办了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活动,比武内容有实战基础知识、教学训练法、高墙越障、强制使用操作、全能枪手射击、战术攻防对抗等六大项,比武目的旨在加强和检验警察实战训练教官的教、训能力,以期更好地指导各警种及基层民警的警务实战训练。2012年8月在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大连)举办了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治安类专业教学、侦查类专业教学、刑事类专业教学、警务技能类专业教学等四大项,比赛目的在于深化公安院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可见,剑砺精兵是强警之路,平日多练兵,功夫过得硬,战时才会少流血。

(三)价值取向各具特色

普及警察健身与强化警务训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强体、强警,反映的既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综合警力体现。第一,警察健身能激发人体运动的活力,有促进健康功用,是警察练兵的基础,主要以满足警察人生的需求为目标。第二,警务训练能激发苦练过硬本领的动力,有提升警力功效,是公安特色的练兵活动,主要以满足警察生涯的需要为目标。毋庸置疑,两者的用途、作用和价值观虽有不同却难以进退行止、权衡取舍。从健康角度说,警察健身具有强加体魄、增进健康的功用,可操作的方法是把健身锻炼作为生活中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的事,以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标准,以满足警察人生的质和量及各种愿望和需求为程度。从职业角度说,警务训练的内核是全警参与、岗位练兵,具有苦练本领、提升警力的功效,可操作的方法是将警务基本技能作为职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或工具,以是否有利于公安民警安全执法和自我防范为标准,以满足警察生涯的质和量及各种愿望和需要为程度。

健身与练兵对人体的影响和取向各异,但目标一致。第一,警察健身活动主要以满足日常工作和健康生活需求为目标,警务训练主要以满足公安工作和警务活动的要求为目标;前者收获的是警察人生的健康幸福,后者收获的是警察职业必备的技能本领。虽然都具有人体运动的属性,却因意图不同,故运动的指向目标不同。第二,参与健身和练兵的主体同是警察,构成人体运动的元素也同是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自身条件。但若从健身与练兵的本质特征和指向目标来看,前者主要是培养公安民警主动参与健身锻炼或满足各种活动愿望和需要的态度及行为表现,后者则是强化警察职业的必备技能和高效执法的各种能力。虽然都具有人体运动的元素,却因要求不同,故运动的基本路径不同。第三,在活动的形式、方法上及目的、要求上,健身主要是培养人的健身锻炼态度、行为及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以满足日常工作、健康生活的需要;练兵主要是培养公安民警苦练过硬本领和贴近实战化的战斗能力,以满足公安工作和警务活动的需要。虽然都具有人体运动的动因,却因动能不同,故训练的方法手段不同。种种现象表明,健身生活化是实现警察终身体育目标的基本条件,练兵是体现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的核心部分。生活化的健身理论和健康教育与实战化的警务训练理论和职业教育之间已逐步建立起了一座可操作性的桥梁,两者有时会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有时也会呈现出不一致的现象。若能辨别其价值取向,便可获得有效训练。

四、结束语

强警必强体,因为健康是立警之本;强警必练兵,因为磨砺是立警之途。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注重警察健身和警务训练的和谐发展,有益于公安民警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有益于公安民警体能素质的均衡发展,有益于公安民警警务技能和执法能力的显著提高,同时还能够满足现代公安工作和警务贴近实战化的要求。警察的健康在于健身,警力的强大在于练兵,两者意蕴各具特色,没有虚实之分,意图相互影响,难以权衡取舍,有着合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健身是引导公安民警人人参与基础性的促进积极健康的活动,推动和普及全警健身活动的开展,是警察人生追求的目标;警务训练是坚持实战为牵引的应用性的独特而有效的练兵活动,开创和推进全警练兵活动,是警察生涯追求的目标。两者相互呼应,方能共同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练兵警务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2
练兵集锦
孙武练兵
大练兵切忌“念歪经”
多措并举且督且练兵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人民周刊(2016年8期)2016-04-29 15:21:21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察技术(2015年4期)2015-02-27 15: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