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大有作为

2015-04-18 01:16唐朝纪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转型大学院校

唐朝纪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成都61004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机遇转型发展,十分有利于我省高教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办学科学定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目前,四川共有本科院校50所,是我省高等教育的顶梁柱,除6所部属本科高校外,地方属本科院校44所,占全省本科院校的88%,在44所地方本科院校中,1999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30所,其中专升本公办14所,民办16所(含独立学院11所),都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子,是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如西昌学院的本科教育加职业技术教育,四川传媒学院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研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省还有14所老本科院校都具有研究生教育授予权,办学实力强,有的行业特色鲜明,将在转型发展中起到领头羊作用。如211工程的四川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类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西南石油大学开放办学,找到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金钥匙”。

我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大有作为,加快转型发展,关键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要形成“我要转的共识”,二要激发“主动转”的内生活力,三要有政府“支持转”的体制机制。

1 我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1.1 加快适应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成渝经济圈增长极打造,四川天府新区设立,我省规划优先发展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七大优势产业以及现代物流、养老健康服务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建设人才,我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然,大有用武之地。

1.2 加快建设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我省高职高专已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每年高考录取新生有5万左右不到校报到,报到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本原因是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存在断层,没有建立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相互衔接沟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没有建立多样化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今天,高等教育需要解决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与人才需求类型的断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解决本科阶段职业教育的断层,继续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解决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断点,就需要融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新型大学,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建设居于枢纽位置,这是转型发展的基本定位。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生逢其时,应主动担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要。

1.3 建设高教强省的需要

我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教育强省,高教是龙头。建设高教强省,任务艰巨。到2020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和全国同步,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4.5%,四川仅29.52%,比全国低近5个百分点。今后我省高教大众化的增量主要来自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随着技术进步使职业教育的层次不断提高。高教强省,更重要的是办学质量要高,强在培养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上,强在地方本科学校科研服务能力上,强在高教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引领上。而我省地方本科高校“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人才培养方式与实际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特征不清晰,缺乏科学定位,封闭办学。2013年8月底止,我省地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低6个百分点,比研究生就业率低1个多百分点。因此,加快我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推动我省地方本科院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倒逼体制机制的深层次改革,十分有利于我省地方高校做强做优,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建设高教强省。

1.4 加强政府分类指导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加快我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利于我省构建学术型、技能型、技术型、复合型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鼓励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争创一流。

2 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加快转型发展的主要举措

2.1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观念更新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先导前提。长期以来,由于受精英教育的思想影响,高校普遍存在攀高求全、重学轻术、轻视劳动实践,缺乏市场观念,服务地方意识淡薄等。要围绕“为什么要转型”,“怎样办好应用型大学、怎样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等核心问题,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不断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教育观念,引导广大干部教师树立新观念,打好高校转型发展的思想基础。

2.2 明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

为地方服务是地方大学的生存之基和活力之源。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定位为教学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充分了解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方向和需求,立足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科学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构建我省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2.3 加强学科专业群建设

学科是大学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专业水平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学科组织建设,以发展应用型学科为支撑,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团队建设,进一步明确学科组织的责任和发展定位,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程,特别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优势。专业群要突出针对技术密集型领域,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较高的应用技术型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提升专业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专业建设转型,要克服盲目的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产业设专业的片面性,更不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专业越分越细、越办越多的老路上去。

2.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就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一线行业或企业实践实战经验几乎没有体验,实训教学、现场指导能力较弱,可以说是“清一色”理论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实践性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其次,要完善师资培训制度,加大师资培训投入,灵活多样培训,进行教师的专业进修和企业培训。再其次,要完善转型院校教师补充机制、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转型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2.5 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必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来实现。转型发展地方高校要加大与企业的育人合作,联合企业力量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鼓励从行业企业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授课,实践指导,共建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与产业实践,将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课堂、进教材。同时,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2.6 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的科研水平

科研是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职能。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总体实力不强,科研成果水平不高,对区域经济贡献率低。地方本科院校要科研上转型,必须搭建服务地方科研平台,提高科研水平,按应用型大学要求从科研规划制定、科研方向确定、科研队伍建设、服务方式等方向彻底改革创新,建立鼓励教师结合教学搞科研,结合产业搞科研,结合行业搞科研的机制,以应用创新、消化创新、组合创新为主体,以科技作为主要目标,突出发明专利、实用专利的创造和高效转化率,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科研能力、水平及技术贡献率,以贡献求支持、求发展。

2.7 用大学章程推动转型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发展,必须从管理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做出系统的改革,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制定大学章程为主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建立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标准体系,以管理转型升级推动转型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实行开放办学,深化校地对接。另一方面,学校应以内部治理求突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内部管理改革上下功夫,实行现代治理,简政放权,重心下移,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积极性,使其主动走进行业企业,深度推进人才培养层面的实质性的校地合作,使学校的办学落地生根,办出特色和水平,真正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

2.8 要学习借鉴欧洲创新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

应用型技术大学数量在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占绝大部分,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相吻合,而应用技术型高校是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构成了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完善了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应用技术大学的创新实践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欧洲创新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十分重要。我国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学习借鉴,已经走在转型发展的前列。如今年4月,178所地方本科院校响应国务院“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共同探讨转型发展,发布《驻马店共识》,承担使命与责任。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欧洲经验,加强调查研究和实践理论探索,为加快我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助威呐喊。

3 加强政府领导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保证

3.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接着,《国家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9月,四川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批准省教育厅等6部门制定了《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引导一批普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标志着在政府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新的布局结构调整期,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已经提到高教综合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

3.2 在调研的基础上搞好顶层设计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从以分级设置向分类设置转变,确定应用技术大学同普通大学具有同等地位,制定和落实好对不同类型高校分类管理的政策,真正将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新类型加以指导,促使不同地域、不同基础、不同科类、不同服务面向的地方高校形成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特色,使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中呈现出互补关系。二是构建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设计,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贯通机制,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机制,高职与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办高职本科教育,真正形成从中职、高职到高职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教育的立交桥。三是做好转型发展规划,抓好新建本科院校和地方特色大学为试点改革,用试点经验带动转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探索多种转型路径,从实际出发,可以整体转、部分转,不搞一刀切,更要避免上世纪末一些高校“蜂拥式”合并、更名、升格的现象发生。

3.3 加强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首先政府要简政放权,维护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发挥高校主动转型发展的作用,如扩大转型高校的专业设置权,引进教师的自主权等。二是要统筹建立转型高校与省、市级政府合作共建机制,建立地方政府——地方高校——行协企业联动机制,以保证转型高校能够得到所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实现校地互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要统筹好不同科类、地方高校转型中的服务面向,即面向全国、面向地方、面向行业等问题;解决好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全国性和地方性并存,培养面向地方性和行业性并存,学生就业全国性和生源地并存与直接融入区域发展等自相矛盾问题。四是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政策保障,强化企业与高校合作育人意识和社会责任。

3.4 政府加大对转型发展高校的经费投入

应用技术大学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硬件条件要求高,培养成本高于其它类型高校。因此各级政府应给予应用技术大学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一是选择转型试点院校,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转型试点高校特殊支持。二是改变现行对高校的财政拨款方式,按学校类型确定高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三是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制定鼓励企业投资教育的法律法规,支持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四是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省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政府也应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推动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3.5 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引导转型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出台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如应用本科技术大学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人才培养专业认证及评估标准、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评价标准等。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分类评估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3.6 以信息服务促进转型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收集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及时发布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就业预警机制,建立符合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共同共享信息资源平台,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3.7 不断推进转型院校开展国际合作

开放是大学发展的动力。国际合作是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总体设计和整体推进。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1+1”国际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欧洲国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地处内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我们要积极争取教育部的大力支持,按照地方政府推荐合作高校的学科和专业群,确定合作对象、建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之间、学校之间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需要建立现代教育体系,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和造就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应认真吸取过去抓职教转型的经验教训,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策略,充分调动高校、政府和社会积极性,积极稳妥转型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体交叉、融合健康发展。

[1]杜玉波.高等教育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J].新华文摘,2014(20).

[2]佚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政策研究报告[J].中国教育科研参考,2014,(17).

[3]朱虹.坚持问题导向发展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10-25(10).

猜你喜欢
转型大学院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沣芝转型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