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

2015-04-18 01:12李新市
关键词:总书记海洋文明

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

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要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如此。马克思曾经对人类“整个生态可持续性”是否具有可能性做过长期的研究,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人们除了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之外,还要依据生态规律而不是经济规律来建立一种“更加彻底的可持续发展关系”。[1]2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且使之融入国家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唤起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觉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倡导人们要不断地培育和强化对自然的认同感、亲近感和归属感,要睿智地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然的历史性或人的历史的自然性,表现为人既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这就是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即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两者中无论欠缺哪个方面,都不是完美的人生。我们党的十八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这一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释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能够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的结果和预期的目的就会愈加吻合。[2]274我国经济社会在发展、在进步,我们应彻底摒弃传统的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观念,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3]208为此,我们应做到:第一,要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为不断地促进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第二,要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既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又要为可持续发展科学谋划,不仅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而且留下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第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要有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要密切关注与之协调发展的具体成效,要使人民群众能够切实看到、感受到“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

根据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我们党正领导人民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促进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样就为科学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家仔细地想一想,如果仍然坚持粗放发展,到时候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可是资源环境就承载不了,经济指标上去了,可老百姓的幸福感却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怎么得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看作是经济问题。其中有很大的政治成分。[4]103我们在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致力于不断地减少生态危害,不断地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评价性指标,而且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实效性指标。[5]5不断地减少生态危害,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二,要通过不断地了解和深化自然生态环境控制的当下特点和规律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必须懂得,在当前能够对我国生态危害研究与管理提供话语和分析工具支持的,既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及管理学,政府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既要密切关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治理环境危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力争取得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第三,要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福祉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下决心解决好。要密切关注生态灾害的政治化倾向,要学会透过生态灾害的自身危害性,评估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后果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更能够激起党的各级组织、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就是维护社会稳定,是某种程度的政治任务,人民群众看到了具体环境监测数据向好发展,对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度会不断加强。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到目前为止,地球依然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正因为如此,人类生存的限度取决于地球提供的总的资料,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生存环境等等。在环境问题频出和国家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正在逐步清醒地认识到,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并不仅仅是经济指标和社会保障数据,环境因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已经凸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理念,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4]107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总书记讲话的精神。第一,要深入学习理解“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思想。无数事实证明,对环境的危害能够毁损人们已经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也能够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挫折性变化,带来苦恼乃至沮丧情绪。只有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人民群众把发展自己的理想变成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第二,要深入学习和领会“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这一科学论断。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强化全体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人与自然要实现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实践成效。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换来清新的空气、绿色的大地和蓝色的海洋,这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我们都能够普遍地公平地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进而,还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念及其创造的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

对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解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更高境界。我们党领导人民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这是我国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新特点。

(一)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和不断地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理念,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举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动摇,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不断地优化我国生态环境,要尽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4]104我们学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应该注意:第一,人在大自然中是唯一具有改造自然能力的高级生物,必须树立和强化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这些理念包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要特别注意不是“改造自然”,强调人们应以这三种方式处理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第二,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升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方式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将其视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要使我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朝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目标迈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地取得新成就的同时,要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样取得与之相协调的业绩。

(二)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制度更具有根本保障作用。从现实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视角来看,人们发现了一种可喜的变化:我们党正致力于把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制度,用制度建设的新成果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靠制度、靠法治。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励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从制度的层面来说,我们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要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要建立和不断地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地强化制度约束作用。总书记强调,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和国家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有权人意义上的权利,后者是管理者意义上的权力。这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要建立自然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组织部门、统计部门、监察部门等都要把这项工作落实好。[4]104-109我们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以制度为根据、为根本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时,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第一,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通过强化对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的制度约束,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目的。第二,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现由用政策、用行政命令向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跨越。要用制度规范主体行为,实现罚劣奖优、劣汰优胜。第三,国家通过实行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的制度、国家实行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制度,实现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覆盖管理和监督。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

随着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保护自然的方式的洞察也在逐步深入: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应该依托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基本知识,调动群众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探索解决自然生态问题的个性化特征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污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理和区域协作相互促进的原则,要坚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要聚焦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四大重点领域,集中实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措施。要建立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确定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红线。当环境指标接近这一红线时便及时提出警告警示。要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要严肃追究违反者的责任。[4]106我们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聚焦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四大重点领域,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即是说,对危害环境问题要目标明确,要注意对这四大领域危害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分析,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力争收到明显的效果。第二,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集中实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措施。对这四项措施要明确于胸,要在获得群众满意的成效上下功夫。第三,明确建立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方法。只有弄清楚具体环境中主客体的矛盾关系,才能发现并确立符合客观要求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目标。[6]90要科学地确定我国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红线,当接近这一红线时及时地提出警告警示。

(四)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其他自然存在物的最大的区别是,人同时是社会存在物。[7]39-40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3]208走向美丽中国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8]8不坚决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产量降下来,资源环境就承受不了。试想,如果粉尘滚滚,则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4]106-107总书记的这些讲话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第一,要把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要把建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地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第二,要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产量降下来,为我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扫清道路。实现这样的建设目标,政府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对大气的污染看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来抓。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大气质量,对于人民群众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不可小视。要充分借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使人民群众获得接近事实原貌的科学知识,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畅通人民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努力在环境监测和大气治理方面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果。

(五)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生态环境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是基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态安全利益的强烈驱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可被利用的程度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综合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要努力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要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办事,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要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绝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受到惩罚。[3]209总书记的讲话蕴含着这样的深意:第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给自然留下足够的修复空间。第二,要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用严格的制度和法治促进自然修复和恢复,不断地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第三,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要尝试建立和运用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对我国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进程中的生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国家还应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视域里的行政管理制度设计,采取有效措施满足自然生态保护行政管理的现实需求,强化对生态灾害的即时防控。

(六)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海洋强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重,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要努力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要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制度,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要完善海洋资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把好环境评价关口,要坚决杜绝严重损坏海洋环境的项目上马。要周密制定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从严控制围填海项目,保护海滨湿地,严格查处边申请、边审批、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要反对和坚决杜绝化整为零、越权审批的做法。要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积极开展海洋修复工程,大力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4]106我们在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时应该注意:第一,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式对国土空间布局的全覆盖。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海洋大国,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土空间布局的总体中进行通盘考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开发海洋,又要保护海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理念和追求国土整体空间的实践效果。第二,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陆地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加强制度建设,多措并举,加快美丽海洋和海洋强国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海洋战略的整体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措施,是我们经略海洋、保护海洋、维护海洋权益,全面推进国土空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要在与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错误行为做斗争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又要严肃查处和杜绝“三边工程”,加快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在不断地提高防止海洋环境危害能力的过程中加快美丽海洋和海洋强国建设。

简言之,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早已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的家园。我们党积极倡导并领导人民全力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崭新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又提出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增强了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地取得新成就、新突破。

[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刘新刚.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维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6]何干强.论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7(5).

[7]韩喜平,庞雅莉,穆彦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导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责任编辑:戢斗勇,梁念琼】

The Scientific Guide on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Study 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of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LI Xin-shi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Langfang065000,Chin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credit for contemporary and the interes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the futur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mocratic politics.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We shall impleme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We shall set up and strengthen new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us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to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alize more policies and stimulate more joint-ac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put on efforts to create a good produc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people,take active measures to leave nature more space to be improved,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maintain marine natural regeneration.

Xi Jinping;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view of Marxism

D616

A

1008-018X(2015)02-0001-06

2014-12-10

李新市(1958-),男,河南安阳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教授,军事学博士,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总书记海洋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爱的海洋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总书记的告诚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