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婵娟
(吉林化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部,吉林 吉林 132022)
吉林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赵婵娟
(吉林化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部,吉林 吉林 132022)
“人才红利”的实现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高校应积极地进行招生录取机制、评价考核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益改革,探索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吉林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目前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和人口比重的下降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提高,说明长期以来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等教育受教育人数的快速增长,“人才红利”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1]。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红利”的释放。吉林省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等综合优势,审慎、科学地改革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人才红利”。
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不仅给考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也无法准确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是指对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表现出特殊能力的考生进行特殊培养,使其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人才[2]。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考生的考核和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同时要对考生表现出的特殊能力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为高校吸收专业突出人才提供参考和录取依据。另外,单科考试分数反映的是考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单科分数的简单相加并不能科学的反映能力的相加。所以对考生的评价应是多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大学的入学考试可实行统一高考和大学自主考试相结合的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并给予高校充分自主招生的权利。第一次考试为高考,主要测定考生对高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为大学入学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主持。考生可依据高考成绩选择参加多所大学的自主考试,自主考试主要测定考生对所报考学校专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是否符合某些报考学校和专业的特殊要求。考试的内容由各大学根据学校专业要求自行进行确定,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面试等。对新生的录取选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从高中课程和学业成绩、高考成绩、大学入学考试成绩、面试成绩及入学申请书和推荐信,甚至某些专业在招生过程中的特殊标准等多方面来衡量、选拔和录取新生,而不仅仅是看考生在某次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曾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不过,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却又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更强[3]。改变学生学习的最迅速的方法,就是改变评价制度。我们的教育一直混淆了考试和评价的概念,缺少多元化因素,考试成绩占据着极大的份额,很多学生是“平时上课随意、考前突击复习、考完立马忘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陷入到死记硬背的学习误区,使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热情,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应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贯彻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实行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和人才评价标准的综合化,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考试的方式以能否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标准,考试方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答辩、及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侧重考核学生利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突出过程考评,采用分次累积的计分方法,把学生课堂上参与讨论的表现、平时测验、参加社会实践的反馈、学期论文中所体现出的调研能力、期中期末考试等多项内容按比例综合和评定学生成绩。可借鉴美国高校广泛应用的档案袋评价和具体技能评价,把除学习评价外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性特征、情感及态度、爱好及审美等都纳入多元评价范围。全面、客观、立体、动态的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能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学业情况反馈,也有利于挖掘学生隐藏的学习潜能,使其意识到自我价值。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对学生创新、获奖、突出才能给予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成绩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代替相近课程或毕业设计的部分成绩,更可以作为考研的依据,激发学生们创新的热情[4]。
高校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和创造型人格特征的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型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要创造尊重教师,尊重他们的知识和创新,留得住、用得上的合适环境和氛围。在教师的招聘上注意学缘结构,招聘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术流派的教师有利于学术思想的碰撞。也可由资深教授直接招聘高质量的科研助手,这样的年轻教师会在资深教授的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科研、实现个人发展。学校通过社会捐助资金在高校设立讲座教授岗位,聘请外校和科研院所学科领域专家、企事业单位相关专家等做专题讲座兼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建理论与实践强强联合的师资队伍来吸引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学习和研究活动。建立起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公平的竞争机制,为教师搭建高层次学科平台,避免高校人才官员化,学校各项政策(如收入、办公、住房等)向一线教师倾斜,在奖励面前,领导要为一线教师让路,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中,体验高校教师职业带给他们的尊严、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满足,避免吉林省高校教师队伍人才外流。成立吉林省教师发展和教学促进机构,聘请教学技术、教学评估和诊断专家,与教师一起通过教学专题研讨会、微格教学、课堂录像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如何编制大纲、设计课程、引导课堂讨论、进行有效课堂管理到教学技巧等进行反馈和咨询,帮助教师切实提高教学能力[5]。定期开展教师创新素质培训和加强学校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创新、专业理论创新、科研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的理念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始末,高校应创设一种热爱、关注科研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把学生作为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接受者。大一期间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兴趣。大二期间依托专业通过多样的讲座、培训和选修课程(如东北大学开设的如“创造性思维与技能”、“工程技术与创新方法”、“发明设计与实践”、“创业实践与技能”等课程[6])注侧重培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具体工作能力,如创新研究的设计、资料收集、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统计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步骤等。积极搭建吉林省高校大学生科研项目资助和科技活动竞赛平台,高年级学生可直接申请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校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指导机构,并拨付专项资金,学生只要有参与科研创新的想法,都可以通过课题立项的方式进行申报,一旦通过相关专家的评审,就会获得相应的资金资助,并有相关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更加具体、科学的实施意见,激励学生的自主创新研究能力,鼓励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想法和新做法,积极围绕立项研究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在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中设置创新能力学分,学生在此期间撰写的报告、论文或相关作品等都可作为评分依据。对获奖同学学校应给与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创新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中心环节。应进一步扩大吉林省高校专业设置管理权,高校在征询专业教授、行业企业专家和吉林省相关产业部门意见,经学校学术组织评议和学校批准后纳入专业发展规划的专业,报吉林省教育厅审核后允许招生。教育厅定期向社会发布吉林省高校各专业就业、布点、招生等情况,作为高校专业设置的重要参考。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基础学科,注重文、理、工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注重和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和广博性[7]。为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领域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帮助学生打下广博的知识基础,而在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设计或选择专业学科进行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通过丰富多彩的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专长和扩展知识视野为目的的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文化、心理、社会等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积极建立接近真实模拟环境的实习、实验中心,在校外要主动适应长吉图战略发展需求,找准与吉林省优势特色和支柱产业结合点,通过对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增强企业接纳学生实践的积极性,通过人才交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事业。在教学方式上给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权,包括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教学注重讲授知识和传授方法相结合,教师不仅要教授基础理论,更要把学科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和动向以及自己的相关研究教授给学生,为了真正帮助学生毕业后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更注重传授该学科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课堂教学应生动活泼,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要和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就交流,可以允许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提出问题,在所提的问题中对那些提出有创见的问题的学生应该特别鼓励[8]。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向教材质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得到训练。提倡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问题探究式方法,以问题切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在课前布置要研讨的问题并列出相关参考书目,学生可以通过去图书馆和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通过进行大量的阅读、调查、研究寻找答案,为自己的观点找论据,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大胆参与讨论,寻求尽可能客观、理性的答案,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研究,并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对所探讨问题作出总结。对于课堂上未能充分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选定题目,撰写课外研究报告,并可根据报告的内容和水平来调剂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人才红利”的必要条件,吉林省高校应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根本要求,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人才红利”。
[1] 申长雨.创造更多“人才红利”[N].中国教育报,2013-9-9(5).
[2]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吉林教育,2011.
[3] 雷玲.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张志军,徐文辉,李赛楠.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策略[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5] 林杰.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标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6] 刘玉.东北大学:半数以上本科学生深度参与科研项目[N].中国教育报,2012-11-22(5).
[7] 李勇,贺庆棠.国外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8] 欧阳文峰.浅析教学环节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美国高校培养模式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The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s at Universities of Jilin Province
ZHAO Chan-jua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The realization of “talent bonus” needs the cultiv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ve talents,universities should reform enrollment system,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faculty construction,students’ participation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content of courses,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so a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meeting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Jilin province;universities;the innovative talents;cultivation strategies
2015-09-08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233)
赵婵娟(1980-),女,吉林珲春人,吉林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1007-2853(2015)10-0018-03
G 642
A
10.16039/j.cnki.cn22-1249.2015.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