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塔下的回忆

2015-04-18 09:20米钰林
中国石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乙炔试车核心技术

□ 米钰林

岁月无痕,韶光易逝。作为参与四川维尼纶厂核心技术——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开发的老同志,我见证了这个技术在川维的发展历程和历经的坎坷磨难。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此技术终于在21世纪初得到长足发展并走出川维。往事历历在目,总是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探索:经历“长化”试车失败

我到川维时刚好22岁。当年有很多同我一样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从农村、部队、学校、工厂陆续来到川维。这时的川维条件十分艰苦,职工大都住工棚,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相反还孜孜不倦地学习,渴求知识的营养。建设现场一片繁忙、热火朝天。这些和我同年代进厂的同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探索,流了汗,也流了血,甚至有些付出了生命,但可能是因路子不对或工作不得法,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后来的研究者总结了他们的教训和经验,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走上了成功之路。他们对川维及科技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人生成为激励后人不断探索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 1974年4月,现场指挥部举行万人誓师大会,川维建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电石法生产乙炔技术在化工领域里有些退缩,天然气化工的发展和部分氧化制乙炔的技术已被人们所认同接受。这时的重庆长寿化工厂经成达公司(原化八院)设计,照搬川维的技术,投资3亿元同样建了一个小于川维当年一半规模的乙炔装置。在长寿化工厂和化八院的共同请求下,川维组织开车队前往长寿化工厂帮助开车。

作为主要开车队员的我在长寿化工厂先后工作3个多月,由于设计方和业主方对技术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开车过程十分艰难。我们曾“创造”两天损失6块防爆膜的历史纪录,经历了迟迟点不燃辅氧火焰的尴尬场面,也面对了无法进行提浓水循环的现实困难和窘境,最后以这个核心技术的关键部件被烧坏无法修复而宣告失败。今天它已成为一堆历史的废铁,至今想起仍发人深省。

就在同时期,川维也在不断探索、消化、吸收天然气制乙炔的技术,自行投资设计建成一条不太规范的生产线并逐步开车成功,这就是后来称为“N系列”的生产线。它的建成和投产,检验了川维当时掌握这个技术的程度,但很多年过去了,始终没跨出改造创新这一步。

起步:建造天然气乙炔工程

□ 川维建设施工现场一角。

2002年川维投资10亿元建造天然气乙炔工程(除化纤、电厂等项目)。该项目裂解装置的核心部分,是川维自己设计和安装的。工程能否成功建成和正常运转,是检验川维是否真正消化吸收和掌握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这个技术的试金石。通过两年的建设,终于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并将成套工艺包向国家申报了专利。这些成绩的取得让川维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后来这项技术走出川维、与新疆美克集团在新疆库尔勒成功合资的乙炔岛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作为开车队长全过程参与了工程的施工。当投料试车工作进行到关键时期,装置两台核心设备乙炔炉,出现了反应后的裂化气温度居高不下的异常情况,从而造成频繁的连锁停车,试车过程严重受阻。时间过去快一个月,种种办法都试过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根据自己多年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反复分析,判断问题一定出在内部部件的安装上,必须重新调校。当时,在场的人几乎都不相信,这个整体安装的设备会在内部有什么问题。经上级碰头会讨论后,决定采用我的建议。当把我认为有问题的两个系列的乙炔炉打开后,表面上的确看不出有什么地方不对。我们就钻进设备经过仔细测量,偏差出来了!仅有10毫米!厂领导现场研究后,决定对这部分内件马上进行重新安装调校。

设备重新启动试车,裂化气温度正常了,设备运行平稳了!当新装置全流程开车成功之时,川维人奔走相告。回想建厂初期,全部由外国专家组成开车队,单机试车、联动试车耗时近一年。今天,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建设、自己开车,单机、联动试车只用三个月就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我心中感慨万千,充满了成就感!

突破:成功研发万吨乙炔炉

我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心愿,那就是沿用了几十年的德国设备乙炔炉的扩能研发。要想打造全国最强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核心技术必须有重大突破和发展,必须有超越的意识和创新的观念,才能站稳脚跟,才能站上世界领先地位。2004年底,核心技术的扩能研发项目组终于正式成立。项目组先后走访重庆、成都、北京等地的科研院校,最后决定与清华大学反应工程实验室合作研发。

但是由于数模报告过于理论化以及安全评估和扩能规模的问题,鉴定会上项目没有通过。我没有放弃,在给老厂长刘家荣的信中谈到,我们这辈人,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步入两鬓斑白的年纪了,而在天然气制乙炔这个技术领域里始终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我们不领头,怎么对得起后人,怎么对得起川维?老厂长看了我的信,经慎重考虑,终于同意重新启动该项目。

经过3年的研发,2006年6月12日10点18分,川维的万吨乙炔炉终于诞生了。

在一片欢呼声中,为之付出艰辛劳动的项目组所有成员流下了幸福的热泪。川维万吨乙炔炉的诞生,标志着川维真正意义上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对后来的3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的批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攻坚:完成新疆维美化工天然气气质实验

2006年3月,川维与新疆美克集团共同出资合作的维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建设。该项目2008年4月投产,一年之后,实际生产中天然气中的甲烷含量从97%骤降到84%,此问题关系到这套装置今后如何开车的问题,而川维作为技术转让方也遇到一个天大的难题。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就连川维本身也没先例。假如过不了这个关,投资的整个装置可能就会报废,而下游的一系列装置也会陷入瘫痪。怎么办?这突如其来的巨大难题和压力摆在川维人面前。当时,徐正宁厂长、孔全书记一班子厂领导毫不退却,迎难而上,果断做出决定:“组织技术攻关小组,打下这场科技攻坚战。”我接下了攻关小组组长的重任,先后与美克集团进行多次商讨研究。

□ 川维建设施工现场。

攻关小组通过半年的反复论证、研究,终于编写出实验方案。2009年10月17日11时16分,实验取得成功!川维人掌握了核心技术在天然气不同的甲烷组分下都能应用的关键数据和重要资料。

圆梦:成功研发1.5万吨乙炔炉及其生产线

曾经有人说:“川维人胆儿真大,没有小试、中试,一项危险的工程科研项目就直接进行工业化实验。”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过去丢掉了很多光阴,必须加速追回来。基础研究、机理研究还是一纸空白,这的确是川维核心技术发展的第一瓶颈,但川维人不畏难、不退却,敢于“亮剑”,勇敢地面对现实,承担责任,正视自己的不足。

继万吨乙炔炉投产6年之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2012年5月10日,川维再次诞生了1.5万吨乙炔炉及其生产线,这标志着川维在这个技术领域里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川维核心技术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发展到今天,历经多少代川维人的艰辛付出和努力。过去有血的教训、彷徨和困惑,也有观念意识的更迭和成功时的喜悦。科技兴企、科技兴厂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相信,川维的核心技术必将铸就中国天然气化工的辉煌,打造世界一流的天然气化工企业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乙炔试车核心技术
部分氧化法天然气制乙炔工艺技术
国内首套自动定氢装备在攀钢诞生 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室温下乙炔还原制乙烯研究获进展
Silent love 沉默的父爱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简谈城市轨道交通试车线与车辆段接口及试车流程
烷美无炔
影响规模化猪场收益的核心技术探讨
以身试车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