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火
【摘 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心灵。只有如此,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生活;提高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进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结合生活实践,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即使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东拼西凑,言之无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引导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链接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二、链接生活,积累素材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这就说明了平时的素材积累才是写作的源泉。
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比如通过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其次,引导学生锁定生活观察重点。只有经常进行有重点对象的观察,并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才有可能积累起鲜明的写作素材,否则,杂乱无章、毫无鲜明印象的观察是丝毫无济于作文的。对于这一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描写就是很好的范例。在文章的描写中,很显然,朱自清先生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观察重点的。他始终把目光投注在“背影”上,无论是对穿着还是动作都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一观察是这篇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点,如果作者没有这种潜意识的观察选择,我们也就难以体味到那样浓郁深沉的父子之情了。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要从众多的人、物、景中择出重点来。
三、链接生活,感情悟理
所谓真情实感也即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所以要获得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去实感生活。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让学生们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月下、花间等,去感受美好的景致。或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远天,使他们处于一种想说的写作境界。这样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何愁他们思维不活,感情不丰,文章不好呢?”没有实地的观察,亲身体验是决不能写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的文章来的。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
四、链接生活,走进作文
当我们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作文,就能让学生把作文练习融入到生活中,它不是作业负担,而是变成一种既快乐又有收获的事。同时,由习作练习获取的资源和在阅读教学中获取的资源互为基础,相得益彰,是语文能力生成的有效环节,为了更好的落实到生活中去作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和指导习作备课时应有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活动与基础技能训练活动中要有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训练内容,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习作训练备课不能只盯住课堂去备,而要放开思路,事先做好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外活动安排,如采访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实验研究为习作而准备。结合课外活动课,开展有益发展学生观察、鉴赏,识别能力的活动,调动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的积极性。培养积累知识收集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做一个富有情感,明辨是非,学有所成的人,体现语文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写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总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表达生活、表达情感的载体,这一点如今已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我们做教师的、做家长的一定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潜在感情给激发出来,指导小学作文时主张贴近生活,提倡写实,用真情谱写文章,只有这样,就一定能使学生增强语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笑遨于学海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敏.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23期
[2]涂异飞.走进生活,让学生喜欢作文.《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年第11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