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话语传播与内容监管*
——从春晚小品看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

2015-04-17 23:30刘利群王琴
妇女研究论丛 2015年3期
关键词:汉子小品女神

刘利群 王琴

(1.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101;2.中国传媒大学 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媒介话语传播与内容监管*
——从春晚小品看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

刘利群1王琴2

(1.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101;2.中国传媒大学 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构建和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方面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近期社会大众针对春晚小品中的男女平等问题的讨论,使得大众传媒与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问题再次被关注。

2015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喜乐街》用戏谑的形式展现了“女神”和“女汉子”的不同形象,其中,“女神”被定义为相貌美、身材好的娇柔女子,女汉子则被形塑成相貌平平、性格粗犷的剩女。“女神”在小品中被追捧,“女汉子”却受到大家的嘲弄。小品播出后遭到广泛的社会质疑。很多网友指出,媒体用贴标签的形式,仅仅通过外貌、性格来定义女性的价值,实际是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会产生不良的传播效果和负面的社会影响。

《喜乐街》是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首个亮相的语言类节目,安排在这个位置的节目一般是整台晚会重点打造的作品,希望能一炮打响,带动春晚的收视率。《喜乐街》播出后确实受到广泛关注,从2015年央视春晚的独家直播视频网站爱奇艺的播放情况看,小品《喜乐街》的网络点播量居所有春晚节目之首,成为整台春晚网络点播中最受欢迎的节目。

在中国,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每年的央视春晚都聚焦了亿万观众的目光。据报道,2015年央视春晚在全国有189个电视频道同步转播,电视直播收视率为28.37%,电视观众规模为6.9亿人[1],可谓万众瞩目。但是,在春晚这个最重要的媒体传播平台上,一个最受欢迎的小品节目,却在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方面遭到公众质疑。这一情况也促使我们直面现实问题,思考大众媒在承担社会公义、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方面应该如何作为。

媒介内容是大众媒介生产的终端产品,从媒介生产的过程来看,媒介内容的最终呈现需要经过议程设置、把关监管等重要的传播环节。要改善媒介内容,需要从媒介生产的机制着手。从这一角度看,在大众传媒中推进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第一,在媒介议程设置中,重视媒介话语传播的影响力

女权主义理论家克里斯·威登(Chris Weedon)指出:“一种话语只有被传播之后才能产生社会影响。”[2](P110)大众媒介无疑是话语生产和传播最重要的平台。

小品《喜乐街》播出后,一时之间在社会上掀起“女神”和“女汉子”的大讨论,也使得“女神”和“女汉子”迅速成为社会流行语。男女老少都对小品中那段朗朗上口的说唱“女神和女汉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说,这个节目成功地制造了“女神”和“女汉子”的话语传播。

媒介话语生产和传播是媒介议程设置的表达。春晚剧组在媒介话语生产方面,一直是有积极的谋划的。为了吸引收视率,提升春晚的话题性,春晚导演组在筹备晚会的过程中,曾在网络发起投票,征集观众对春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意见。征集结果显示,多数网友希望春晚成为流行语孕育创新的地方。春晚剧组于是表示,将尽量避免用网络流行语“炒冷饭”,争取“引领2015开年流行语”[3]。小品《喜乐街》中的“女神”和“女汉子”通过春晚的媒介话语生产,也成功地成为了社会流行语。

“女汉子”这个词语并不是春晚节目首创,其实之前就已经流行于网络。“女汉子”最初源于2013年女主持人李艾发起的微博话题“论女汉子的自我修养”[4]。在这个话题讨论中,李艾以女汉子自居,认为女汉子是比较男性化的女子,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娇柔女性。这一话题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使得“女汉子”一词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女汉子的流行,符合当前性别多元化的时代潮流。女汉子是“女”+“汉子”,有意地将女性男性化,模糊了男女两性的界限,在话语生产的机制上打破了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

但是《喜乐街》小品中对“女神”和“女汉子”的呈现,却更多地从身材相貌的角度来定义女性价值。春晚用一种强势媒体的“魔弹传播”优势,直接用“女汉子”标签,打击了所有身材矮胖、大龄未婚的年轻女性。从实际的传播效果看,大部人在看完这个节目后,都把“女神”和“女汉子”直接对应理解成了“白富美”和“丑穷肥”。在娇美女神的对比下,外貌平平、豪爽独立的剩女都成了女汉子,成为被人讽刺和怜悯的对象。

话语是一种能够赋权的力量。媒介对“女汉子”的解释权也是对这一话语的掌控权。除了对同一话语的不同解读之外,新的媒介话语生产能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针对“女汉子”的传播,媒体中出现了描绘女性化男人的“娘炮”和“伪娘”。针对歧视女性的男人,“直男癌”等女权话语也在媒体中被生产和传播。

媒介传播是“意义”的生产和传播的过程。如何利用媒介更好地传播正能量,在媒介话语生产和话语传播领域其实有很多操作空间。从媒介制作的角度来看,大众媒介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可以通过一些热点性别事件的关注或重点性别议题的聚焦,在大众媒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话语生产和话语传播。尤其可以利用大众媒体的优势传播平台,制造一些性别话题,契合当下社会中的流行文化和社会环境,传播一些有利于男女平等的媒介话语,吸引受众,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第二,在媒介把关机制中,完善媒介内容生产的监管体系

为什么会出现“女神”和“女汉子”这样的节目?从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过程来看,也是因为媒体监管体系和把关机制缺乏明确的性别评价指标。

“把关人”理论认为,媒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会从自身的价值立场从发,对信息进行层层过滤和筛选,最后传播给受众。这一理论在电视媒体的传播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能进入春晚的节目一定是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筛选的。

春晚的总导演哈文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春节晚会选拔节目的标准,她指出:“好节目是硬道理。”“什么是好节目?我们是有评价标准的。比如语言类节目就要‘好笑’,追踪社会热点,为观众带来乐趣和启迪。同时,对于节目和演员,我们坚持‘三不用’,即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这是底线。”[5]

春晚导演组在节目测评方面也花了很多心思。据报道,对于春晚的节目筛选,有专门的节目审查小组对整体节目进行把关,同时,春晚导演组还专门制定了一套规范的节目测评方案。2015年春晚对语言类节目的审查测评十分严格,第一次采用了“掌声记录仪”来检验节目“笑果”。这套仪器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操作,用于对现场观众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对各个节目的鼓掌情况、笑声分贝等数据进行监测,并对观众在各个时点的反应进行记录。审查结束后,导演组也会立即组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观众代表进行座谈,从故事情节、台词、演员等多个方面汇总观后感和意见建议,从而形成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测评机制[3]。

但是,在这样层层把关的严格监测中,春晚节目组精心设计的这一套测评指标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因为这一监管体系中缺乏针对性别平等的评价标准,正是因为这样的缺失,使得“女神和女汉子”这样的节目在获得大量的关注和传播之后,又被广泛质疑节目内容有歧视女性的嫌疑。同样遭到质疑的,还有春晚另外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小品节目《投其所好》,这个小品本来是作为春晚节目组重点打造的反腐节目,但是其中的女科长角色却被设定成通过拍马屁和权色交易上位的反面形象。于是,女官员的形象也在这一媒介传播中受到损害。由于性别平等意识的缺乏,使得春晚的一些节目内容难以产生民众期盼的社会正能量。

在目前的媒体政策中,有不少针对媒体内容的管理条例,但是这些条例基本没有针对男女平等的内容监管,一般只是笼统地规定禁止淫秽色情内容。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进一步推动性别主流化,制定和落实包含男女平等内容的媒介管理政策,将性别指标纳入中国的媒体监管政策和指标体系中,完善传媒监管机制。使大众媒体在报道性别议题时有政策可依。一些媒体机构或特定节目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引入专家把关。比如,目前已经有不少专家呼吁,春晚应该在节目审查环节设置性别顾问或者加入性别平等的评价指标。

总体来看,男女平等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历经多年的政策传播,已经在社会中达成了基本的认同,但这样的认同还没能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当前,一些媒体受到市场化竞争的影响,过于追逐收视率和点击率,这使得媒体更重视那些吸引眼球的、具有话题性的内容。在大众媒体的内容呈现中,一方面是大部分媒体对女性议题不关注的“性别无意识”,另一方面,又存在一些媒体像“女神和女汉子”的小品内容中过度消费女性的情况。

大众传媒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而男女平等价值观一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传媒作为社会公器,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传播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在这一方面,大众媒介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需要做出更多的积极努力。

[1]陈文.央视羊年春晚收视创新低观众规模首跌破7亿[N].新闻晨报,2015-02-22.

[2]Chria Weedon,Feminist Practice and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1987.

[3]李夏至.央视春晚用掌声记录仪测“笑果”[N].北京日报,2014-12-22.

[4]徐子琪.“女汉子”李艾“鸭梨山大”难堪重负向何炅哭诉[N].城市晚报,2013-09-25.

[5]郑海鸥.春晚,以观众之心为心——专访2015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N].人民日报,2015-02-10.

1.刘利群(1965-),女,中华女子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媒介与女性研究、国际传播研究。2.王琴(1976-),女,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媒介与女性研究、女性媒介研究。

本文是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男女平等价值观研究与相关理论探讨”(项目编号:12&ZD035)子课题“大众传媒与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汉子小品女神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女神”不易做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一看就会,女汉子必备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女汉子的搞笑版春天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笑到你喷了又喷的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