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探微

2015-04-17 16:48:27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马榕幼儿园徐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经验科学家长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马榕幼儿 园徐琳

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探微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马榕幼儿园徐琳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实施与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分享探究过程的快乐。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指南》;科学活动

如何在《指南》的引领下,有效实施科学活动呢?我以深入实施开展的科学活动《溶解》进行小结和梳理。生成这节课的背景是在一次“糖怎么不见了”的科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溶解的现象很感兴趣。针对“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依托区域活动中的自由探究”这一点,我开设了一个饮料加工厂。幼儿每天不亦乐乎的调制各种饮料,给自己和他人。在调制过程中,常常听到他们说:老师,糖不见了,老师橙汁泡好了……在数次的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往往满足于品尝和调配,忽略了对溶解现象的细致观察。而细致观察却是科学探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幼儿自由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该怎样在洞悉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呢?这是一次“抛接球”的过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抛出了球”,教师“接过球”——生成了《溶解》这节课,“承上启下”的为幼儿的活动做好铺垫,积蓄力量。

一、灵活调整指导策略,建构科学探究的桥梁

(一)根据幼儿的能力,灵活调整难易度

我以《溶解》这节科学活动的开展来做分析。第一次,活动目标:尝试设计实验的方法与步骤,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知体验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预教了大三班,虽然对全班的幼儿做了充足前经验准备,但是,幼儿在表述的时候,说不出自己用热水还是冷水来做实验,教师为了按照教案,变得很牵强的拉到这上面。预教了大一班,发现幼儿不能设计实验步骤,教师为了按照教案,就只好自己设计步骤。预教了大二班,幼儿天马行空,自己说自己的,不能跟着教师的节奏。并且,三个班的幼儿出现了共性问题:幼儿同时进行搅拌、加热水这两个实验,会混淆,在搅拌实验的时候用了热水。有的幼儿在做加热水实验的时候又用了搅拌的方法。到底是搅拌起作用还是热水起作用呢?对幼儿来说有困难,没有办法同时进行。我开始反思:幼儿的能力不足造成了这样吃力的局面,所以,开始降低难度。

降低难度后的活动目标:尝试设计实验的方法与步骤,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知体验搅拌(或提高水的温度)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根据幼儿的兴趣,他们想做哪个实验,教师就满足他们,充分体现了在《指南》精神引领下,教师由原来的引领者,变成引导者、跟随者。

(二)及时反思,丰富幼儿的前经验

1.家园共育——“家”里的前经验准备

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家长的介入会更好的促进幼儿相关经验的迁移、深化和提升。所以,有先前经验,我们会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而单凭教师口述或者是听其他家长转达,不能让家长直观的清楚教师的意图。

(1)讲清楚要用什么材料?告诉家长所需要的材料,让家长直接用教师需要的材料进行试验,可以避免家长乱用材料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也造成让家长重新实验的负担。

(2)怎么做的?教师要让家长怎么配合、怎么做,也要讲清楚。让家长目的明确的带领幼儿参与实验,家长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方法,就能积极的配合教师,达到教师让家长参与帮助幼儿前经验准备的效果。

(3)家长应该怎么指导?大部分的家长为了配合教师,就麻木的做,为什么做,一般不去思考。为了有效的促进家园互动,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就应该把要求细化,再细化,让家长学着去指导幼儿,家长观念改变了,进步了,有益的是幼儿,是教师。

比如《溶解》这一活动,让家长在家和幼儿做关于溶解的实验时,我是这么设计的:让幼儿自由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奶粉、咖啡、果珍粉、盐巴、米、面粉、油等,感知溶解的现象,大概知道溶解的概念。在实验过程中,让幼儿尝试用搅拌、用冷水、热水来做实验。认真的观看溶解时的变化。请引导幼儿将实验的过程用完整的话说出来:如,我用热水泡的奶粉,发现奶粉放进水里,水变白了;我用冷水做的实验,我用筷子搅了搅,发现它溶解了,我尝了一下发现水的味道变了;我用鼻子闻到了它的香味。关键是说出用冷水、热水做实验,用搅拌的方法。

这样一一讲清楚,家长就有了一个“参照物”,配合起教师来就更加积极,也从中学习了一些指导孩子的办法,真正达到家园配合。

2.家园共育——“园”里区域中的前经验准备

区域活动做为让幼儿自由探索、自我学习的一个场所,可以为科学探究提供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有意义的探究问题的情境。教师要怎么利用好区域活动,帮助幼儿进行前经验准备呢?我认为明确目标是重点。只有教师心中有目标,才能眼中有幼儿,才能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材料,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从而为新的探究做准备。

(三)利用集中活动,激发幼儿迁移同类经验

面对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并运用到新的探究活动中,对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大的飞跃。因为他们可能因此学会了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学习方法上的进步。比如《溶解》,这是一个大班版的科学探究活动。活动中,教师想让幼儿自己设置实验步骤,当中有一个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幼儿用比赛的方式来验证是搅拌让溶解的速度快还是不搅拌让溶解的速度更快。我的办法是,在集中教育活动的时候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来想一想:要知道是郑翰穿衣服的速度快还是方言杰穿衣服的速度快,我们可以怎么做?通过一系列这样类似的活动,很容易就将幼儿比赛的经验建立起来了。在《溶解》活动中,当出现这个类似的问题时,幼儿异口同声的说出:比赛!我知道幼儿的同类经验已经运用到新的活动上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我们教师就是做着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建构、搭桥的活动,最终引导幼儿建造出属于自己的科学桥梁。

二、努力搭建探究平台,让幼儿充分表达与分享

《指南》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一)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幼儿的探究有成果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一个大概的规划,导入几分钟,第一次探究几分钟,教师讲解几分钟;第二次探究几分钟,分享几分钟,教师要事先计划好,根据探究的实际情况,保证幼儿的探究时间。有了足够的探究时间,幼儿的探究过程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不会浅显的停留于表面,在这样比较充足的探究过程中,幼儿便会留下探究的感悟与收获,而这样的探究过程着实能为探究活动后的分享与表达提供依据。

(二)抛出有效的中心问题,让幼儿的表达有思路

教师在观察的时候,信息的反馈很重要。教师心中要清楚,在每次探究中要让幼儿说什么?那么教师就要围绕着问题,让幼儿探究的时候做什么?比如,我们开展的《溶解》活动。教师预设的问题是: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时候就可以有目的的问幼儿这些问题——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往往能给幼儿清晰的思路,等到回答的时候,幼儿心里就有底了:刚才教师就是这么问我的,我直接说出来就可以了。教师也可以带着本子记录,把幼儿的突发状况记录下来,心中有数。或者是先跟说的好的幼儿预约:待会请你来讲。这样的引导,让幼儿的探究不会漫无目的,表达与分享时也能根据中心问题去思考与梳理。

(三)激发无限的探究欲望,让幼儿的表达有激情

教师设计的第一次探究,一般都是试探性的,试一试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小结之后,再次深入探究。所以,教师设计的探究至少要有两次。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实验与验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反复的观察、实验与验证。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时间足够,才能让他们在自己发现问题之后,有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发现事情的真相。当幼儿们通过自己实验,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时,那种乐趣,是无法形容的。从此,幼儿由衷的探究欲望将被激发出来,产生我们不能估量的积极效应。这是一个一点一滴建构的过程,是建设,是值得我们为幼儿创造的。

三、注重有效的回应方式,让探究后的分享更加精彩

纵观我们平时科学探究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给幼儿的回应孩无非都是一些泛泛的评价,诸如:你真棒!你很棒之类。幼儿对于自己为什么棒?为什么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一无所知,只是知道教师表扬了我。这样的表扬真的对幼儿有意义吗?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真正有效的回应是具体的表扬、鼓励和肯定的语言或肢体动作的体现,是教师对幼儿认真观察的结果。只有教师真正认真观察幼儿,才能知道幼儿做了什么事情值得表扬,才能事出有据。这一切是建立在教师用心的结果上。真正表扬到了点子上,才能从心灵深处深深的触动幼儿,让幼儿意识到:这就是我比别人棒的地方,我要坚持我的优点。而作为其他的幼儿,他们也可以有一个参考的空间,他是这样做的,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我也可以这样做。这样一次又一次具体的表扬、肯定和鼓励,让幼儿获得真正的进步。在实践中,我对以下几点回应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用具体的语言回应幼儿的表达。比如,幼儿说:“老师,春天来了,花开了。”教师回应:“是的,你说的真好!有什么花开了呀?”这样,用肯定的语言回应了幼儿的表达,比夸张的表扬来得有效,幼儿知道自已的表达是正确的,教师又对幼儿的进一步观察探究与表达做出了具体有效的推进。

(二)肯定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比如,幼儿说:“我看见橙汁粉加水后,变成了橙汁。”教师回应:“你会用小眼睛观察,真棒!”再比如,幼儿说:“我看见一粒一粒的东西。”教师回应:“你连颗粒都观察到了,观察得真仔细!”这样,肯定了幼儿的观察方法,幼儿的观察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幼儿调动五官进行观察,提供了铺垫。

(三)赞赏幼儿坚持的品质。比如,在溶解这节科学课上,教师请小朋友坐回来进行经验梳理。有一个小朋友一直没有回来,在观察他的实验材料。小结的时候,我特意请他分享。他说:我一直盯着方糖看,盯了很久……这时候,我的回应是:哦,你刚才一直盯着方糖,盯了很久,发现方糖融化了!你会坚持观察。这样,通过教师表扬,幼儿的观念就转变了,不会用批评的眼光去对待这个孩子,也会觉得因为他的坚持,看到了大家没有看到的现象,从而赞同这个孩子。那么,在下次观察时,就可能记住:坚持观察是会得到教师表扬,我也要坚持观察。一次、两次,幼儿坚持的品质就培养起来了。

(四)鼓励幼儿说完整话。比如,幼儿的回答是:“我选的是方糖,我把它放进水里,它融化了。”我的回应是:“你说的真完整,真棒!”这样,孩子以后回答问题就会形成一个基本模式,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回答,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以后,幼儿说话就会套用这个模式,那么说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完整。

(五)肯定幼儿词汇用的好。比如,幼儿说道:“慢慢融化了,裂开了。”我的回应是:“融化、裂开,这个词汇用的很好!”幼儿词汇的学习首先要建立在理解词汇上面,当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词汇表达出来时,说明他们理解了。这个时候教师点出来你的这个词汇用的好,不仅是对幼儿本身的肯定,更是对幼儿会正确运用词汇的肯定。这样的肯定,会影响幼儿今后对词汇的使用,丰富幼儿词汇量。

教师只有善用这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回应,才能让幼儿真正知道,自己因为什么受到表扬。让他们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责任编辑:闽晓)

猜你喜欢
经验科学家长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科学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科学拔牙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