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浙江 宁波 315010)
PCR具有高灵敏度,可扩增微量DNA,但如果不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其高灵敏度同样会带来麻烦[1]。本研究通过对本鉴定中心DNA实验室发生的15例法医DNA外源性污染进行分析,强调DNA提取、包装、送检务必要按规范操作,尽量避免人为污染。一旦发生污染,要有能力及时发现,避免给办案造成更大的问题。
15例均来源于宁波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2004年以来的案例资料,DNA技术人员对上述异常比中信息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为实验室外源性污染。从检材类型分,脱落细胞11例,唾液斑4例;从案件性质分,盗窃案12例,凶杀案3例。
通过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人工和自动比对,案发现场物证比中质控库人员13例和案件无关人员2例。13例质控人员污染,包括提取人员8例(53.3%),拍照人员2例(13.3%),送检人员2例(13.3%),其他人员1例(6.7%);案件无关人员 2例(13.3%),均为凶杀案死者指甲内的脱落细胞比中同一解剖台上先行解剖的死者。
盗窃案和凶杀案因为提取生物检材数量多,特别是脱落细胞类检材量多,增加了检材被污染的风险。脱落细胞、唾液斑类检材肉眼均无法看见,尤其是脱落细胞分布广泛,载体往往比较大,更容易被污染。从污染的来源来看,以检材相关接触人员为主,包括提取人员、拍照人员和送检人员等,未按规定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帽子规范操作,未使用洁净提取器械等。
上述15例物证因为无法获得正确的DNA信息,最终被弃用,在一定程度上给案件侦破带来了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发生实验室外源性污染,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1)加强培训。本单位结合《法医学物证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GA/T 169-1997),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作了《法医学检材提取、包装、送检手册》分发至派出所,通过基层的法医学检材提取、包装、送检规范操作培训,现场勘验技术人员对检材的处理逐步规范,采取戴手套、口罩、采用一次性用具等预防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建立并适时更新质控库。上述15例外源性污染有13例比中质控库人员,因及时发现,未造成进一步影响。目前本地质控库以刑事技术人员为主,建议扩大范围,把有可能接触到现场物证的人员包括侦查人员纳入质控库范围。随着人员变动,需要及时补充更新质控库。另外,随着Y-STR在案件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建立Y-STR质控库也势在必行。(3)同一物证不同法医专业的多项检验更要防止污染。本研究中有1例是药物胶囊板上的脱落细胞DNA比中提取人员。该药物胶囊板因办案需要,进行了痕迹、毒物、DNA多项检验,这类物证关注度高,污染风险大。因此各实验室在整个检验过程包括生物检材的采集阶段均应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