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视听味嗅景观美的内涵与提升改造技术探讨

2015-04-17 17:54:48徐来兴
防护林科技 2015年12期

森林视听味嗅景观美的内涵与提升改造技术探讨

徐来兴

(连平县溪山镇林业管理站,广东 河源 517153 )

摘要森林视听味嗅景观美是指森林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各方面的美学综合景观。在美学、林学、声学和旅游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将现有视觉景观较好的森林进一步提升改造。通过采取增加彩叶树种、合理布局香化植物、开展植物造景、根据植物物候特征实现季相变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营建措施、引入人文特色文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宜人、可亲近、天人合一且与周边环境相容的全方位森林景观。

关键词森林景观;声景观美;提升改造

收稿日期:2015-10-21

作者简介:徐来兴(1965-),男,广东连平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759.5

文章编号:1005-5215(2015)12-0101-02

森林是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进程的加速推进,森林重要的环境服务功能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此外,随着乡村观赏旅游业的发展,森林旅游发展迅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观林带等的建设给林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仅满足森林在生态上提供的良好环境,还要求在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上也有美的享受。因此,在森林景观提升改造中,美学、声学、旅游学的基础知识也要真正融入林学中,才能在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上将森林景观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除一般理解的视觉景观外,还应将声景观和味觉、嗅觉的感受加上去。在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和森林旅游的今天,根据现有森林的树种结构、林相状况、地貌特征、林分结构和物种情况,从美学、林学、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综合制定改造方案,有重点分步骤提升森林景观,突出“自然、人文和生态”。科学布局,打造森林景观的声景观美,将生态和游憩功能结合起来,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1森林景观的声景观美的内涵与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的视听味嗅景观美包括视觉景观、听觉的风景、味觉的美感和嗅觉的风景等。并且同一森林中因为不同的时间(一天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等)和不同的空间(从不同位置角度、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距离)在视听味嗅角度产生不同的综合美感。此外,森林景观与其周边环境的相容度,也是重要的考量指标。具体上,还包括近景、中景、远景和过渡地带的景观,整体景观与局部特色景观,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相变化,不同林相的层级景观,不同动物和植物种类所产生的声音,不同受体的不同感受等。

2提升改造的主要技术

2.1 增加彩叶树种

现有的森林景观主要以常绿植物为主。特别是常绿树种,有较长的生长期,常绿。除开花季节外,基本上其他季节的季相变化不大。为此,根据现有林分的情况,在适地适树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综合改土、保水和造林技术,增加各种彩叶树种。如金叶水杉、黄金宝树、红叶石楠、红叶李、紫叶李、花叶白蜡、红叶海棠、金叶国槐、红枫、金叶女贞、红叶椿和火炬树等。特别是在道路,视觉焦点区、色彩斑块区等,采用丛植、套种方式进行。

2.2 合理布局香化树种

在原有林相基础上,将含笑、土沉香、半枫荷、黄樟、杜仲、橘红、厚皮香、檀香、苦丁茶、黄金宝树、夜来香、八角肉桂和柏木等树种合理配置。通过花、叶、树皮、果等植物本身所分泌的各类芳香物质,人的神经和嗅觉将会得到不同的刺激,达到香化保健的目的,使人放松、减少压力。研究与实践表明,有些保健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有害气体来净化空气,如椿树、广玉兰、夹竹桃等;有些可以吸收大气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有些通过分泌物进行杀菌。植物体在分泌物或花香中有许多成分可以给人嗅觉上相异的感受,散发的气体有嗅觉治疗的功效。如面对松树、樟树、黄金宝树锻炼过程中,吸气时,可以使人身体不同的部分有良好的反应。香气沁人心脾,调节放松,使人愉悦舒服。

2.3 季相变化造景

由于开花时间不一、花期长短不同、花色各异,许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会显现不同的季相。乔木、灌木和草本的不同物候特性可使立体的空间感觉丰富与充实。如春夏季开花常见的樱花、白千层、深山含笑、木棉、春花、梅叶冬青、火力楠、桃、紫玉兰、泡桐、油桐、紫荆、含笑、紫花泡桐、染料木、紫花泡桐、金银木、紫金牛、刺槐、木莲、凤凰木、龙船花、木荷、女贞、银桦、广玉兰、南洋楹、五色梅、杜英、国槐、紫薇、小叶女贞、野菊、桂花、海南红豆、蜡梅、茶梅、醉香含笑等。还有许多植物全年开花,如双荚决明。另外,大部分落叶树种和草本性植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显现不同的景色。最常见的如枫树叶子的物候变化最大,秋冬时节赏枫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除花、叶外,植物还有果、树种、枝的不同形状和颜色有不同的观赏美感。同时,还要考虑人在不同季节的林中的不同需求。另外,同一植物在不同的海拔生长也有差异,展现不同的景观。因此,在景观提升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生境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尽可能做到四季有花,各季有鲜明的特色。满足观花的同时,还要从观叶、观果和群落变化上考虑,使季相变化过程中,有丰富的景观层次。

2.4 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营建措施

在保护好森林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采取包括禁止捕猎野生动物、生物通道建设、立体的多孔隙动物生活环境空间营建和人工招引设施的设置等措施。通过营建乔灌草藤的立体植物空间模式,吸引各种动物特别是鸟类。根据不同鸟类的喜好在背风向阳处设置人工鸟巢,种植鸟兽喜食的果类植物等。

2.5 将重点的自然景观与森林景观配套

森林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地貌景观,如山石、水溪、瀑布、湖泊、岩溶景观等。在具体的提升改造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植物造景时,要结合地形进行,突出地貌景观的特点,使两者相得益彰。

2.6 完善基础设施

合理布局道路保证不同季节的重点景观在人观赏亲近时景观良好的环境,如休息亭、座椅等。以森林公园为例,要根据森林公园的建设要求做好立标确界、道路建设与指引导向标识、停车场建设、防火林带建设、各种配套休息、卫生及安全的服务设施。还要建设好各种标识设施(如线路导引牌、景点标识牌、全景导游牌、应急标识和危险警示标识等)。

3结语

森林视听味嗅景观美的基础是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性、丰富的地貌类型、立体的空间感、良好的周边环境相融,使受体在森林观景时视觉上、听觉上、味觉上和嗅觉上得到极大的美感与满足。在景观提升改造中,要与森林公园、景观林带、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重点打造典型,精品示范并进行推广。具体实践中,要重视改造提升前对物种种类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美学、声学、林学和旅游学的理论,遵循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的原则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将休闲旅游、森林探险、健身锻炼、科普教育、物种保护等功能结合起来,发挥当地的人文和历史特色,结合其区域资源优势,实现森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与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飞平,廖为明.森林声景评价景观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J].林业科学,2012(4):56--60

[2] 周根苗,薛亮,冯超,等. 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8 (5):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