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教学的“巧”指导

2015-04-17 16:48:27福建省邵武市水北中心小学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翠鸟小女孩笔者

◎福建省邵武市水北中心小学 张 平

小学生朗读教学的“巧”指导

◎福建省邵武市水北中心小学张平

任何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一个个饱含信息的符号,更是一个个有温度的精灵。诵读需要技巧性处理,把自己整颗心、整个思想融入到每个字、每个词中,而课堂是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灵魂的对话,“巧”朗读能唤起学生良好的阅读期待。

巧突破;巧激将;巧点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什么是充分地读?学生怎样感知、品味呢?教师又如何达到指点的效果呢?当前的朗读教学,教师对学生朗读指导或者忽略,浮于表面,或者是无效的。朗读是一门艺术,教师如何“巧”指导,让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推动下与文章发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营造氛围巧突破

朗诵发声与人的精神状态和感觉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小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笔者认为教师指导要扣紧文本,让学生有可感的物象,注意营造氛围。一次教研活动中,几个教研组长轮番赞赏执教男教师那富有磁性的嗓音,教师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音质在公开课上示范读了《翠鸟》一课,很精彩。赞誉之后,大家不无遗憾提出的,学生读时并未“领情”,教师的“磁性”并没有吸引学生。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献言献策,最后得出共识:学生还没有走进翠鸟的世界,认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解读不够,精彩的范读也就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教师精彩的范读只有建立在学生对“文意”的触动下,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由感而发。但是,如果学生的心弦没有震颤,教师再好的范读,恐怕对于他们来说也会如“流星”或“烟花”一般。于是乎大家又把商讨的方向移至一个更深的层面:如何让教师的示范读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涵泳”相得益彰?如何让教师精彩的范读能真正起到“推动器”的作用呢?我在教学《翠鸟》一文做了这样的尝试。

《翠鸟》篇幅短小精悍,作者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课文首先生动、形象、有序、全面地介绍了小巧、可爱、漂亮的翠鸟的外形。第一自然段只有六句话,但细品简短的这几句话,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对图片、实物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对文字的敏感度。文中对翠鸟羽毛颜色鲜艳的描写的句子很精彩,而“鲜艳”一词的理解是关键。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把相关句子的理解与课文的插图或实物相结合,直观地突破,这样,教师范读,学生读“鲜艳”及相关句子,就会韵味十足了。

古人有“四雅”,即“琴、棋、书、画”。把“琴”放在第一位,可以看出音乐的独特魅力。而《翠鸟》是文字优美的篇章,课件播放音乐适当渲染,营造氛围,这样,教师含情范读,并有意识地突破段中的重要词句,学生被潜移默化,也会自然“摇头晃脑”,进入情境。

当然,任何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一个个饱含信息的符号,更是一个个有温度的精灵。教师要让学生留有足够的揣摩时间去品去悟,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又有教师前面精彩示范读的“推动”,自然读得就有情有味了。

二、进入角色巧激将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因此,教师如何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心甘情愿”地进入角色中去呢?

笔者听过董利娜的朗读,被她感染。董利娜是一位盲姑娘,十几年如一日地追寻播音主持的梦想,在2014年“金话筒”颁奖晚会上,她作为一个特殊的嘉宾,在台上亮开金嗓子,深情地吟诵。巧的是,她所诵读的这篇文章正切合自己不幸的遭遇和奋争的历程。笔者为什么被她感染呢?她没有过多的技巧性处理,而是把自己整颗心、整个思想融入到每个字、每个词中……电视机前的我感动不已。她的吟诵启示了我,在“情感朗读”中,很好地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不愧是引导学生朗读的法宝之一。而如何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心甘情愿”地进入角色中去呢?笔者依据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常用“激将法”来引他们“上钩”。

小学生的思维火花很容易被激荡,笔者在指导学生情感朗读《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的这两处时,很有感触。当“我”好不容易钓上一条又大又漂亮的大鲈鱼时,当然高兴不已,如何把这份惊喜通过声音的展示出来,笔者是这样引导的。

1.我们带着这份惊喜来读一读。(听不出惊喜)

2.我幽默地说:“看来,我钓上来的不是大鲈鱼,而是只小虾米哟。谁再来读读。”(这一“激”,起来读的学生有所会意,因为他知道小虾米不足挂齿,和大鲈鱼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那么情感投入上自然就截然不同。)在指导学生读好“我”得知父亲要把大鲈鱼放回湖中时,“我”与父亲急切地争辩之处时,笔者在学生读得没有“涟漪”之际,风趣地说:“还不够急,怪不得父亲不肯让你留呢!”这“一煽风点火”,学生真急了。或许,他们想到了自己心爱的东西曾被他人夺去时的那份焦急与不舍吧。

课堂是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灵魂的对话,而指导好朗读能唤起学生良好的阅读期待。“完璧归赵”是《将相和》一文中的精彩片断。其中,蔺相如的那张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时的一份担当,在秦王仗势欺人面前的一种不卑不亢,一种机智勇敢。这些“闪光点”主要归功于他的那张嘴。怎样把蔺相如的语言不露痕迹地呈现呢,有一位老师是这样“激将”的。

师:现在,我是越王,你们就是蔺相如,你们怎么读蔺相如的第一句话,才能让我这个越王放心地把这个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重任交给你。

生1读得字正腔圆,但是似乎没有底气。

师:我听明白了你的意思,但是,如果把重任交给你,我还是不很放心。

生2读得铿锵有力,雄心勃勃。

师:我放心了,因为从你的话中,我听出了那份决心的坚定。

师(提高嗓门):如果让我这个越王放一百个心把关乎赵国的命运之职交付于你们,你们有怎样的决心?

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亮开嗓门,他们神色凝重,整个教室仿佛成了一个“出征台”了。要知道谁不想当英雄,谁不想流芳千古,何况是那些争强好胜的小学生呢!

三、触发真情巧点燃

《狼牙山五壮士》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对于这句话的情感朗读,在教学中,笔者根本无需过多的指导,无论从音量、语速、轻重、表情,全班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都读得很起劲。又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的两语段:“‘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一下。”“‘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又拿起他面前的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法庭上的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和法官的歇斯底里形成鲜明对比。学生朗读时,有的不由自主地拿起课桌上的笔袋或自己的拳头当道具,彼此的吼声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两处朗读,笔者教学中不需要过多指导,为何学生的“凶样”“怒气”特别易爆发?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教师坚信,在学生内心的意识里一定埋藏着人性的真、善、美。孙双金老师说过,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怎样“点燃”学生的心灵呢?

下面,笔者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情感朗读指导教学为例说明。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篇经典之作,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光彩夺目。细细琢磨,它承载了不少的“正能量”。在初识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感知作者的爱憎和悲悯之心的同时,又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珍惜今日所拥有的美好和幸福。考虑到现在学生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司空见惯,笔者以“步步为营”法让学生走近小女孩,走近安徒生,走近那个时代。

为了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笔者得把学生的心收拢。在板书课题时,除了沿袭平时书写时的端端正正,还写得特别缓慢。同时,把“卖火柴”三个字较“小女孩”三个字大一些。一大一小的视觉冲突,很快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接下来的“布阵”作了伏笔。笔者用低沉的语气示范读了课题,再请学生齐读,学生模仿得不错,到此,有几个曾经嬉笑的学生,也闭上了嘴。笔者知道可以拉开“序幕”了。

于是,就课题和学生一起质疑,一起交流。如小女孩多大?她为什么要去卖火柴?她在什么时候卖火柴?火柴卖了多少?……这些问题因有了充分的预习,也由于童话文体的特点,学生谈得顺畅。此时,重点是和学生一起说说,在下雪天你会觉得冷吗,你都在干什么?在除夕那天,你和家人的情形怎样?这些话题学生很有体悟,他们个个很有话讲,脸上流露出兴奋和留念。这时,笔者把话锋一转,这个小女孩如果听到了你们的话,她一定会羡慕不已,知道为什么吗?班上的气氛“一泻千里”。再适时出示文中的相关句子,庄重地说:“你们读一读就豁然开朗了。”

因为教师的智慧点燃,笔者窃喜,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他们内心的那份真、善、美展现无遗;笔者庆幸,自己精心的布局已有成效。

李吉林老师说过,以“情”激“趣”,以“美”悦心。指导学生朗读,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读进去”,真正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又要指导学生“读出来”,对文本的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教师巧妙地挖掘,让学生愿读、乐读、真读,有效地读。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翠鸟小女孩笔者
翠鸟
爱掐人的小女孩
学生天地(2020年7期)2020-08-25 09:00:46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童话世界(2018年35期)2018-12-03 05:23:08
爱哭的小女孩
翠鸟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52
翠鸟
小青蛙报(2014年12期)2014-09-22 21:13:37
家长切莫学翠鸟
中国火炬(2011年1期)2011-08-15 06:53:34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