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化妆品业绩分化 在华渠道布局谋变
近日,包括雅诗兰黛、资生堂和科蒂在内的数家外资化妆品巨头发布了财报。昨日(2月12日),从财报发现,外资化妆品巨头的业绩出现分化。其中,资生堂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前9个月,净利润增长66.1%至278.2亿日元,期内营业利润同比减43.6%至188.1亿日元;香水巨头科蒂集团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二季度,收入按年下跌4.8%至12.596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2%至1.254亿美元;伊丽莎白雅顿集团二季度由盈转亏,而且亏损幅度高过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截至2014年12月31日,雅诗兰黛净销售额为30.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0.2亿美元增长1%。
此外,在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外资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相比前几年也偏弱。目前,欧莱雅尚未公布业绩,但据一位欧莱雅内部人士透露,公司2014年增长并没有延续前几年的两位数,而是个位数增长。雅诗兰黛则表示,其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张兵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中国化妆品市场确实总体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外资品牌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仍处于主要地位,基数变大后增速放缓也是正常的。“相对来讲,本土品牌取得20%以上的增长也是比较正常的。”
不过,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1825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是自2004年以来的最末位。目前外资化妆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变革,不少是在渠道方面。有分析指出,此前外资巨头相比国产品牌在渠道布局上显得相对不够灵活,但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和行业渠道的变革,外资也在加速渠道变革。
天猫提供的中高端美妆品牌在天猫开设旗舰店的时间表显示,2012年仅有2个中高端品牌官方入驻天猫,但过去两年增速较快,其中,2013年有4个,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2个。
此外,外资品牌的渠道变化不仅在B2C渠道,2014年底,伊丽莎白雅顿宣布布局微商渠道,并为微商渠道专门设定了产品,成为首个进军微商渠道的国外化妆品品牌。“伊丽莎白雅顿的微商布局,感觉定位并不是很清晰,仅仅想在困局中抓一根救命稻草,但是同时也搞乱了价格体系。”张兵武说,“公司最应该做的应该是O2O模式,比如线下体验线上销售。”宝洁公司日前宣布,与国内一家中端酒店集团维也纳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旗下的飘柔和佳洁士等产品,并第一次允许酒店打上宝洁产品的标志。
(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