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榕
(云霄县和平乡林业工作站,福建云霄363300)
云霄县内洞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探讨*
黄建榕
(云霄县和平乡林业工作站,福建云霄363300)
云霄内洞村以奇岩怪石、小桥流水的独特的乡村自然山水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成为一处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表明:内洞村具备区位、经济和自然资源独特等优势,可以同周边乡村风景区统筹规划,整合周围已经开发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联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精品路线。但同时也存在知名度不高、旅游安全现状差和基础薄弱等劣势。内洞村面临发展旅游和政策支持等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竞争激烈、旅游文化整合和市场运作混乱等威胁,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为内洞村更好地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对策,为全县乃至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云霄县内洞村;乡村旅游
内洞村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西南部,紧邻532县道,距县城约20km,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2km,距国家级红色经典景区乌山约15km,为通往国家级经典红色旅游区—乌山风景区必经之路,位于云霄县城和乌山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内洞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解放前曾经是驻防在乌山的闽南地委机关连接外界的重要枢纽和交通要道,现存的红军走过的石板路见证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全村下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312户、1132人。地域总面积54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村民以种植枇杷、竹子为主,枇杷是村民主导产业,品种主要是“早钟六号”,是远近闻名的枇杷专业村,是全省第一早熟优质枇杷生产基地。
内洞村四面环山,大树林立,风光秀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怪石奇岩,层峦耸翠,飞瀑流泉、连珠溅玉,绿树掩映,花果漫山,鸟语花香,蜂蝶流连,溪水潺潺,炊烟袅袅。村民生活朴实,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宁静的村庄、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乡村“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轮廓。
内洞村有百年榕、成事岭、古民居、西溪、原始森林、红军古道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
目前,内洞村已形成小有名气的“內洞五景”——楼、溪、树、岭、道有机结合的综合景观。
楼:内洞村民居古朴,极富闽南和客家建筑文化特色。建于清朝末年的土楼吴彩楼,现虽年久失修,但风采依旧,是内洞村的标志性建筑,围绕土楼成辐射状散开的有闽南特色的土房民宅40余座,形成众星拱月的独特景观,民宅建筑群落前低后高,依附在两座土楼的旁边,排列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土楼前有口月牙形池塘,池水清澈见底,池中鱼儿悠闲游戈,形成村中一道风景线。
溪:内洞溪名为西溪,水质清澈,溪两岸有形状各异的奇石,景色秀丽,特别是长约1.9km的峡谷地带,分布着滑瀑、叠泉、深潭、奇石,风光旖旎,游鱼历历可见,是夏季避暑嬉水的好去处。
树:村中心位置有一棵5人合抱有百年古榕,该榕树原是寄生在枫树之上,随着不断生长,把整个枫树包裹其中,形成树包树的独特景观。该树枝繁叶茂、树冠高大,是村民祭祀、休息的场所。
岭:村内有一个山包形状独特,状似船头,村民称之为成事岭。成事岭上供奉着成事公,传言拜过成事公后家庭和睦、百事可成。
道:村地处乌山脚下,是从云霄上乌山的必经之地。革命战争年代,内洞村是乌山革命根据地的前哨阵地、交通要道,村内保存完好的条石小道见证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如今,行走在红军古道上总能让人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3.1 发展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3.1.1 旅游形象不突出,旅游知名度不高
没有良好的市场宣传和形象推广,纵然旅游区“天生丽质”,也会“养在深闺人未识”,以致旅游区最后的结果就是门可罗雀,入不敷出。而那些资源条件一般的,只要旅游宣传做得好,旅游形象突出,利用良好交通条件的景区在市场运作中也可大大提高知名度[1]。內洞村旅游风景区是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旅游形象不突出,旅游知名度不高,有待于强化旅游形象,提高知识度。
3.1.2 乡村旅游基础薄弱,旅游设施不健全
云霄县旅游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够完善,旅游投入不足。特别是內洞景区内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的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旅游供给能力较弱[2]。
第一,内洞村交通比较落后,缺少高速公路与客源地直接对接,现有道路等级比较低,尚有部分山路未修建柏油路,现有的交通状况满足不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停车场容纳能力不足、泊车困难。第二,乡村饭店缺乏。目前,村里只有一家梦达农家乐,经营较不规范,若有大旅游团来就餐满足不了需求,供给能力不足。第三,乡村旅馆尚未配备。全村没有建设、配备乡村住宿式的简易旅馆。无法满足外地游客留宿过夜的意愿,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第四,旅游标识标牌配备缺乏。从国道进入该村的路口没有挂立醒目的村牌,进入本村的各路口也没有挂立方向指示牌,要通过向村民问路方可知道行程方向,游客进出村庄极为不便。第五,导游人员欠缺。村级组织对培养导游人员重视不够,以致于现在全村没有较专业的导游员,一旦有游客要求由导游员带队讲解,无法满足这基本的要求。
3.1.3 旅游潜力产品尚待开发
从调研中了解到:内洞村不仅有开发乡村旅游良好的天然资源条件,而且有许多旅游产品可以开发利用。例如:内洞村一年四季盛产水果,春季有早熟的枇杷“早钟六号”,五月有杨梅,夏季有荔枝、黄皮果、龙眼,秋季有蜜柚、金枣,冬季有芦柑,这里可开发四季水果采摘体验式旅游。该村还有一传统产业——竹业,加工竹艺品是村民的老行当,但是对竹艺品加工停留于自发、传统状态,没有把它作为旅游潜力产品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提升[3]。
3.2 问题产生的原因
3.2.1 群众发展旅游业意识较差
内洞村是革命老区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多数村民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村内多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发展旅游业意识欠缺,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匮乏,接纳游客能力低。宣传力度不到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2.2 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投入
云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平乡是云霄县较为落后的乡镇,内洞村是省级扶贫村,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大的支柱产业,村财收入相当贫乏,对发展旅游的投入极少,致使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3.3.3 市场运作较混乱,缺少整体规划
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划,区内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旅游形象不突出,市场定位不明确。相对其他景区景点而言,景区客源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不够成熟,未能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影响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4]。
4.1 保护优先,科学规划
为了加大对內洞环境保护力度,综合考量周边群众利益,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县建设局已聘请有资质单位对景区进行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对景区进行合理定位、分期实施规划目标。统一规划后,要最大限度实现旅游资源价值;以自然、生态、参与、体验旅游为主线,突出其生态背景,塑造其旅游形象,成为具有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地;要以旅游景区开发为重心,辅以周边合理规模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辅助景区开发,最大限度提升旅游形象、品味和知名度;要充分利用媒体舆论的力量,积极、有效地扩大乡村旅游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4.2 统筹发展,凸显特色
积极利用新闻媒体、旅行社、旅游网站和各类活动,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不断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底蕴。依托资源优势,将各景点连成一线,按照大景区的格局,通过完善旅游步道、优化游览线路、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旅游产品等方式,真正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精品区[5,6]。
要深入开发已小有名气的“內洞五景”——楼、溪、树、岭、道景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挖掘现有曲折溪涧、森林瀑布、农业资源、客家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要以枇杷园、山茶园为产业依托,充分利用和平乡专业枇杷村的千亩生态枇杷园、传统山茶园,配套酒店、餐厅、会所、养生会馆等休闲度假设施,同时设置垂钓、露营、攀岩、野外拓展等游客参与的山野“体验活动”项目,开发溪水漫游道、农业观光、农业水果采摘、农家美食、特色住宿等旅游项目,植入主题乡村客栈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打造休闲农业、客家文化体验为主导的主题乡村旅游品牌。并开设当地农特土产品商场,将当地远近闻名的“早钟六号”枇杷、野生枇杷蜜及其它特色土蜂蜜、农家土鸡、土鸭、土鸡蛋、鸭蛋等进行推广和销售,用品质塑造口碑,以诚信铸就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4.3 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老区”的品牌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该村是县级“美丽乡村”,依托“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有规划有方向地开发乡村旅游;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率,提高现有道路等级,扩建停车场,充分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已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教育、规划论证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社会资金完善旅游设施建设。主要做好:(1)景区内道路硬化及停车场建设;(2)乡村饭店、旅馆配备建设;(3)指示牌、警示牌等标识标志的设置。
4.4 加大开展人员培训,提高群众接待能力
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快培养当地专业的旅游人才,提高当地群众接待能力,使之参与到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去。培训有能力、有兴趣的老乡,为游客提供住宿的同时,兼导游、导购,集游购娱、吃住行一体化,为游客提供各种便利,充分满足游客旅行的需求的同时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4.5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旅游建设应实行严格监管下的专业旅游机构开发、建设和运营,确保旅游活动为管理机构和当地社区群众的发展带来一定收益的模式,即由村委会统一规划、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注重引进专业的旅游投资、建设和运营机构,并与村委会进行有机结合,营造一个统一管理、市场化专业运营的管理与经营机制,确保保护、社区发展和生态旅游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7]。
内洞村乡村旅游处在发展初期,随着时间推移和数量增加,更多农民的参与,旅游行为对旅游活动中不同利益和处在不同地位的主体,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出于自身的利益,一些“公地悲剧”现象也会相应产生,如:住房乱搭乱建,污水、垃圾乱倒乱扔,客人来了围追堵截,削价竞争、假冒伪劣现象等伴随而生,使自然、人文、经营的环境恶化。因此,我们在帮助当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时,一方面要教育村民恪守公德,强化环境意识,讲清利弊关系;另一方面,对造成“公地悲剧”的行为不能放任自流,要有要求、有规矩、有标准,管理绝不能缺位。管理机构要配合村委会制定乡规民约,联合旅游管理部门推行旅游行业管理经验,出台一些等级划分、品牌服务、诚信建设的规范等,使乡村旅游在市场牢牢站住,得到长远回报。
总体来看,内洞村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通过开展人员培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有望成为内洞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成为我县乃至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
[1]宋竹芳.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A].2012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23.
[2]张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19.
[3]宁士敏.中国旅游消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王仰麟,杨新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旅游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1999,21(1):37-43.
[5]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6]李会云.再论旅游产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1):68-71.
[7]陈朝英.基于SWOT分析的乌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对策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4(2):37-70.
责任编辑/丁 珌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Neidong Village of Yunxiao County
Huang Jianrong
(Heping Forestry Station of Yunxiao County,Yunxiao Fujian 363300)
F592
A
:1003-4382(2015)08-0042-03
2015-7-20
:2015-9-10
黄建榕(1968-),男,福建云宵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公益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