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军,李小稳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技资源现状及对策
董志军,李小稳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350003)
在对福建省农业科技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科研基础条件、信息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省农业科技资源的现状,指出福建省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福建农业科技发展的建议。
福建省;农业科技;资源调查;对策
为摸清福建省农业科技资源基本情况,促进农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综合集成和开放共享,开展了全省的科技资源调查。调查问卷重点围绕涉农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等主体承载的农业科技资源进行,主要了解2011~2013年期间研究与发展(R&D)人员[1]、R&D经费投入、科研基础(设施)及信息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等方面情况。共收集827份调查问卷,基本反映了福建省农业科技资源的现状和配置特征,为相关政府部门掌握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情况,进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供思路和方向。
在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省份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福建省在农业科技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方面在内的资源总量持续扩张,为现代农业的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1.1 研发人员初具规模
福建省从事农业科技的R&D人员已有相当规模,为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013年,全省从事农业科技的R&D人员48 032人。涉农大中专院校、农业科研院所4616人(其中,国家及省属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3396人),占R&D人员总数的9.61%;农业园区5883人,占R&D人员总数的12.25%;特色农业产业19 925人,占R&D人员总数的41.48%;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17 608人,占R&D人员总数的36.66%。
1.2 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2011~2013年,福建省农业科技R&D经费投入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从增长幅度来看,农业科技R&D经费投入从2011年的731 79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892 161万元,同比增长21.91%;2013年农业科技R&D经费投入增长更快,增加到1 522 585万元,同比增长70.66%。由于调查中农业特色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科技型企业分别设计问卷,不排除部分企业R&D经费重复统计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可能,在不影响问题说明的情况下,主要对2011~2013年的R&D经费数据进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侧重资金投入的内部构成,避免不同主体的简单横向比较,由此造成的统计口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2013年增长幅度是2012年增长幅度的3倍多,说明社会对科技创新日趋重视,大幅度加大了科技经费的投入。
从投入构成来看,农业科技R&D经费来源中,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2011~2013年,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农业科技R&D经费投入264 004万元,其中政府资金投入(包括承担的科研项目)227 885万元,占其R&D经费全部来源的86.32%;而同期政府投入在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的R&D经费分别占各自全部R&D经费来源的比例分别为7.62%、17.28%、8.38%。
1.3 科研基础条件逐步完善
2011~2013年间,福建省加强了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全省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科研基础(设施)都得到明显的加强,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源保障。
研发机构、科研平台不断增多。截至2013年底,全省研发机构、科研平台1005个,其中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260个、农业园区97个、特色农业产业207个、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441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科研平台547个,其中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207个、农业园区27个、特色农业产业65个、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248个。
仪器设备总量颇具规模。截至2013年底,全省仪器设备102 869台(套),其中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仪器设备71 823台(套)、农业园区仪器设备3800台(套)、特色农业产业仪器设备4103台(套)、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仪器设备23 143台(套)。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国际先进水平仪器设备166台(套)。
1.4 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特别是在网站应用方面,开发普及率相对较高。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及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中自有网站的有457个,普及率74.19%。其中,农业园区有17个,占调查农业园区总数的70.83%;特色农业产业有59个,占调查特色农业产业总数的46.09%;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有449个,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6.23%。
此外,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较为普遍,在农业园区中,具有人才数据库的占37.50%,具有成果数据库的占25.00%,具有成果转移平台的占29.17%,具有农业专家系统的占54.17%;在特色农业产业中,具有人才数据库的占25.00%,具有成果数据库的占16.40%,具有成果转移平台的占12.50%,具有农业专家系统的占25.78%;在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中,具有人才数据库的占28.35%,具有成果数据库的占19.02%,具有成果转移平台的占17.15%,具有网络营销平台的占61.80%,具有农业专家系统的占15.96%。
福建省农业科技资源在实现总量扩张的同时,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即存在总体水平不高、结构配置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2.1 农业科技资源总体水平不高
2.1.1 农业科技中的R&D人员数量和质量仍需提升 2013年,福建省从事农业科技中的R&D人员数量达到4.8万人,占全省3774万人口[2]的0.127%,每万人中有农业科技人员12.7人,考虑到还有部分调查对象由于未上报而未能在本次调查统计范围之内,不排除比例可能再高一点。但对于一个3774万人口规模的省份而言, 农业科技R&D人员不到5万人的总量还是偏少了些。说明福建农业科技R&D人员数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农业科技R&D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5258人,占农业科技R&D人员总数的10.95%。其中,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具有高级职称1952人,占高级职称总人数的37.12%;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399人、744人,与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比比较薄弱,反映出高级职称人才较为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2163人,虽然绝对数量超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但是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数远超过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均每家企业具有高级职称3.67人,远低于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均数22.70人,后者是前者的6.18倍。这些调查结果均反映出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R&D人员质量亟须提升和加强。
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具有高级职称的R&D人员主要集中在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两家机构有886人,占高级职称总人数的16.85%。这与两家机构历史悠久,从事的领域专门以农业科研为主的定位有关。
2.1.2 农业科研论文质量显著提高,专利和成果的质量亟待提升 专利和科技论文是两个重要的科技活动产出指标。从论文质量上看,2011~2013年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4339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呈逐年提高趋势,分别为2011年309篇、2012年345篇、2013年374篇。
但在衡量地区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发明专利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专利方面主要集中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2011~2013年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取得的知识产权授权数为1171件,其中知识产权授权中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量为692件;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拥有授权的知识产权数为6334件,但发明专利数量很少,大多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2.2 结构配置有所优化但不够合理
2.2.1 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条件优势明显 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人员质量相对较高,科研基础条件较好,2011~2013年承担的科研项目8409个。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仅占本次调查对象总数的14.60%,却拥有37.84%的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数、69.82%的仪器设备数,且不少仪器设备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有中试基地290个,面积达到2923 hm2。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条件良好,与政府资金的长期持续性投入有很大关系,政府资金成为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渠道。2013年福建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涉农的有4个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是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3],甚少有涉农的龙头企业和大型科技型企业以及本次调查中的其他主体。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优势明显。
2.2.2 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中的科研条件总体偏弱 由于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如传统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上农业园区设立的时间不长,服务于特色农业产业的农业科技人员数较少,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中的研发机构还比较薄弱。从数量上看,研发机构的数量少,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拥有的研发机构、平台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相比,差距甚为明显,两者研发机构的总和304个,占不到总数(1005个)的1/3。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的科研条件只有不断加强,才能在产学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3 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成为经费投入主体,但是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不断加大R&D经费投入,来自企业自筹的R&D经费逐年攀升,2011年为255 844万元,2012年为280 627万元,2013年为373 808万元。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已成为农业科技R&D经费筹资的主要渠道。
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使科研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科研平台得以建立、仪器设备大量添置。但企业主体众多,本次调查的589家企业(包括8家产业创新技术联盟),拥有科研平台441个,平均每家公司不到1个,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独立的科研机构,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平均数量更少。企业拥有的仪器设备数23 143台,平均每家企业为39台(套)。科研基础还是相对薄弱。
科研基础薄弱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众多,但2011~2013年获得省级以上的科技奖励363项,平均每家企业获奖数量不到1项,而每家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均获奖数量为2.69项。
2.3 区域分布不平衡,地区间农业科技资源差异显著
涉农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R&D人员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R&D人员最多的是福州市,共2684人,占涉农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R&D人员总数的58.15%;排在第2位的厦门市,为641人,不到福州市的1/4。福州市、厦门市集聚着农业科技R&D人员的大多数,特别是福州市,这与所在城市分布着大量的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大关系,如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涉农厅属科研机构,仅福建农林大学R&D人员就有1097人。漳州市439人,居第3位。漳州市由于多分布一些省属涉农科研院所,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R&D人员数量紧随厦门市之后,比其他地市稍显突出。其余6个地市R&D人员的总和占涉农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R&D人员总数的18.46%,与福州、厦门、漳州差距较大。
农业园区除了包括农业科技园区,还有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等。园区中从事农业科技R&D人员5883人,R&D人员较多的有漳州市和厦门市,分别为1751人、1247人,漳州、厦门两地市R&D人员的总和超过总数的一半。漳州市园区R&D人员主要分布在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平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厦门市园区R&D人员主要分布在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特色农业产业中,从事农业科技R&D人员19 925人,地区分布最多的是漳州市,数量为6460人,占总数的32.42%;泉州市、宁德市R&D人员数量紧随其后,两地市R&D人员之和约占全省的1/3;其余6个地市R&D人员占全省的1/3。
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中,从事农业科技R&D人员17 608人,地区分布人数最多的为漳州市(3163人),与漳州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多有一定关系,本次调查漳州市这两类农业企业数量达到104家,在设区市中最多。其次为厦门市(2917人),厦门市的这两类农业企业虽只有25家,R&D人数却居第2位,与企业自身重视研发投入密切相关。如2013年厦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119 155万元,在所有的设区市中最高。南平市、泉州市的R&D人员也都超过2000人,其余5个地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R&D人员的总和占总数的42.12%。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必须立足福建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农业科技需求,在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4],加大农业科技R&D经费投入,增加农业科技资源总量,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业。
3.1 深化改革,优化科技机构空间布局
进一步加大科技机构改革力度,促进科技机构在省市空间的合理布局,改变科技研发机构过于集中在福州、厦门两地的情况,促进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新设研发机构按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依托省内原有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实验室,或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加强国家所属科研机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等建设,或直接引进省外知名研发机构落地建立分支机构,形成布局合理的科学研究体系。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扶持若干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支持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公共检测机构等,发挥其在所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3.2 政策引导,夯实农业科技人才基础
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农业科技活动,优化农业科技R&D人员内外部结构,促进农业科技R&D人员向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流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在农业科技人才的评价上,加大服务农业生产一线科技人员在职称、奖励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将更多的高级职称资源配置到农业技术服务一线,增加基层中高级职称的职数,提高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中农业科技R&D人员质量。
3.3 加强统筹,增加农业科技经费投入
要加强统筹,发挥现有财政资金的效率,对农口各部门的农业科技经费进行有效整合,避免重复投入或低效使用,确保财政资金真正花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要逐年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投入。增加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经费投入,支持开展农业科技方面的基础研究,增强农业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
强化对农业企业科技工作的扶持力度,出台政策对从事农业科技的企业实行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引导农业企业投入财力积极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3.4 多头并举,推进农业科技资源共享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在确立科技资源拥有主体的权利的同时,促进研发机构、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中试基地等农业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搭建全省范围内的农业科技资源的数字共享平台,逐步推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开发和应用。整合涉农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力提高农业科技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更好传播和共享。针对基层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率不高的情况,建立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网络,促进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提高公众的农业科技知识水平。
[1]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2010)[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2]福建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科技年鉴(2014)[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4]倪国华,郑风田.粮食安全背景下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J].中国农村观察,2012(4):52-54.
(责任编辑:黄金泽)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in Fujian Province
DONG Zhi-jun, LI Xiao-weng
(Fujian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350003)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for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from the aspects of R & D personnel, fund support, basic condi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dicat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ujian Province.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survey; countermeasures
2015-10-14
董志军,男,1979年生,行政管理硕士。
福建软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农业科技资源调查研究”(2014R0105)
10.13651/j.cnki.fjnykj.2015.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