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在地球上,无论是动物、某些细菌还是植物,每天都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曾有人担心,长此以往,地球上的氧气岂不是会被用光?世界岂不是会成为二氧化碳的世界?
现在,科学已经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光合作用可以把二氧化碳变为氧气,而光合作用的发现,归功于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
1771年,正当世人为地球上的氧气终归要用完而非常担忧时,普利斯特利偶然发现,把老鼠和薄荷苗放在同一容器里,尽管与空气隔绝,但老鼠仍能生活一段时间。而没有和薄荷苗生活在一起的老鼠则很快死掉了。于是,他断定,绿色植物能使密闭容器里的空气变得清新。
1779年,荷兰科学家简·英格豪斯根据普利斯特利的发现,进一步进行研究,证明阳光是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条件,如果没有阳光照射,绿色植物无法使污浊的空气变得清新。
19世纪初,瑞士科学家谢尼伯又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一些植物的叶子浸在水中,然后放在阳光下,很快,叶子不断吐出一个个气泡。谢尼伯用一支试管收集了这些气体。这些气体是什么呢?
当谢尼伯把一块点燃了的木条扔进试管后,木条猛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可见植物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是能够帮助燃烧的氧气。
接着,谢尼伯往水里通进二氧化碳。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植物叶子释放出的氧气也越多。
后来,人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吸入二氧化碳并排出氧气这一生理活动明确地称为“光合作用”。
原来地球上那浩瀚的林海、草场、庄稼地里都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在阳光照射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也就是进行着光合作用。
据计算,3棵大桉树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吐出的二氧化碳,可见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非常重大。所以,为了人类生命必需的氧气,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