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洁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50)
建筑排水系统水封破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许洁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50)
卫生间空气质量不仅决定人们的感官感受,污染空气还会对使用者的身体产生危害。为了防止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溢入室内污染空气,从3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建筑排水系统水封装置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在设计阶段、安装阶段、使用阶段分别通过合理选择排水通气系统、购买安装合格产品、科学使用卫生洁具等防止水封装置破坏的有效措施。
建筑排水系统;卫生洁具;水封高度;通气管;气压波动
按规范要求,一个有效合理的室内排水系统除了能安全及时地排除所接纳的污(废)水外,还必须有效阻隔排水管道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和害虫进入室内。排水系统水封装置的作用就是阻隔管道内的臭气溢入室内污染空气。人们虽越来越重视水封装置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水封易遭到破坏,降低水封效果。为了保护好水封,对水封破坏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设计角度探索了预防水封破坏的措施。
水封,顾名思义用水作密封,封堵管道臭气,防止逸入室内。水封装置存有一定高度的水柱,称之为水封高度。水封装置正是利用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来抵抗排水管内气压的变化,水封高度决定了水封装置的抗负压击穿破坏能力,水封高度越大,防止气体穿透的能力越强,抵抗压力波动的能力越强;但水封太深,自净作用减小,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容易在水封底部沉积杂质沉淀。因此,水封高度应按照不同的卫生器具类型及所接纳污废水污染种类、污染程度进行合理设计,宜在25~100 mm范围内选用,当无机杂质较多时,水封不宜太深。
水封装置因安装位置不同而有很多种类。蹲式便器在排水管道上设置存水弯,常用的有P型和S型两种。大多数坐便器在构造上自带水封,洗脸池、浴盆、妇洗盆、小便器等洁具在器具排水管上设有具备水封功能的排水栓,地漏在构造上也有水封功能。诸多水封形式,由于构造不同,制约了水封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水封高度不同,水封的效果、水封的安全程度也不同,设计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进行选择。
排水系统中水封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易遭到破坏。水封破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水封装置中的水流失,水封高度达不到设计高度,导致水封功能的降低或全部消失。其破坏原因有静态原因和动态原因,静态原因有卫生洁具水封构造上的缺陷和产品不合格等原因,动态原因有压力波动、自虹吸、惯性力等原因。
3.1 产品缺陷、设计缺陷
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水封深度为50 mm。目前,市场上卫生洁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合格产品因价格优势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由于这些产品质量不符合规范,水封高度不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封存水的损失,比如通过蒸发、正压喷溅、负压虹吸都易造成水封失效,管道内臭气溢入卫生间。有的卫生洁具本身存在设计方面的缺陷,虹吸力强,排水迅猛,而补充水封的尾流水量不足,冲洗结束后水封水所剩无几,致使水封深度不够。为此,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有的建筑作排水系统设计时采取了同层排水技术。由于布置管道的空间高度非常有限,浴盆排水栓的高度不得不压缩,使得浴盆溢流管接入点被降到了水封满水位以下。虽然水封深度是标准的50 mm,但由于水封比由1降至0.5以下,其安全性大打折扣[1]。
3.2 卫生洁具选择与排水系统不配套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对卫生间有了更高要求。在满足对卫浴的功能性要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卫生间的个性化、舒适性以及美观,为此有人盲目崇拜国外品牌,追求高价格、外观造型,购买了与我国建筑排水系统不匹配的卫生洁具,带来使用上的缺陷。据调查显示,一些进口品牌卫生洁具或水封装置,根本不适合在我国应用。我国“50 mm”的水封高度承受的是40 mmH2O的管内正压,而欧美的“50 mm”承受的只是25 mmH2O的管内正压。显然欧美标准的卫浴洁具不适合应用在我国的建筑排水系统里,否则就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1]。
3.3 排水系统压力波动
污废水中含有各种固体杂质,管道内实际上是气、水、固三相流动,一般情况下固体杂质所占体积比较小,为简化分析,可认为排水管道内为气、水两相流动。由于建筑物内各个卫生器具排放污水的高度和时间是随机的,因此建筑内部排水管道中的水流现象比较复杂[2]。正是由于排水系统的特殊性,造成了建筑排水系统气压波动,当气压波动幅度大于水封高度,水封就遭破坏。通常以大便器存水弯的水封高度50 mm作为临界值,在设计中取安全系数为2,因此±25 mm的气压变化允许值即为设计排水系统的控制参数[3]。
3.3.1 负压抽吸
排水系统的压力在瞬时内形成局部负压时,存水弯内的水被抽吸,待回复后损失一部分水封高度即为负压抽吸现象。实际中,排水横支管自身排水造成的横支管内的压力波动不大,不易发生负压抽吸。据实验发现,坐便器排水高度对系统最大负压值有显著影响,呈现的趋势为坐便器所处楼层越高,其排水所造成的系统最大负压值越大。在坐便器便排水后,最大负压层通常出现在排水层以下1~4层的位置[3],是造成负压抽吸的主要原因。另外,对于高层建筑,排水立管通水能力大,管道水流速度快,可以推知,当终限流速大且横支管断面尺寸小时,抽吸作用强;横支管短时,形成负压快且大[4]。因此,高层建筑产生的负压抽吸作用更为突出,容易在其排水横管下方出现负压区,抽吸卫生器具的水封水,造成水封高度不够,水封功能下降。
3.3.2 正压喷溅
若排水管道中的压力超过一个大气压,水封水柱受压向上喷溅;当上升水柱回落时借助惯性力而使部分水排出,待水面稳定时,已损失部分水柱,造成水封高度减小,水封效果下降,此为正压喷溅。最易发生正压喷溅的是多层建筑的底层排水横支管。当由立管流来的水量过大时,产生强烈的冲激流,掺杂在水流中的气体因受阻不能自由流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压缩,管道内压力突然增加,将污水从底层卫生器具存水弯中喷出。
3.3.3 自虹吸
若S型存水弯的下脚或P型存水弯的排出管较长,或卫生器具的底部构造很陡,当瞬时大量排水时极容易将管内气体裹挟带走,形成存水弯下部和器具下部管内局部负压,产生自虹吸将存水弯中水封水排走,造成水封的破坏。
3.3.4 惯性力造成破坏
由于排水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当较高楼层瞬时大量排水或风力很强时,水封液面晃动,致使水封水因惯性力而不断损失。此外,横支管发生冲激流时,水流在管道内形成水跃水面壅起,极可能充满管道断面,短时间内形成水塞,迫使空气不能自由流动而受到压缩,形成正压,将存水弯中水面往上顶起。而后,随着排水过程的结束,排水量减少,卫生洁具附近压缩气体突然释压,水面回落,因惯性抽吸损失水封水。
3.4 用户使用不当
3.4.1 使用不当造成破坏
有些家庭在卫生间不安装污水池,将污(废)水直接倒入坐便器,往往由于排水迅猛且水量较大,瞬间产生较大秒流量,裹挟带走水封水。且由于不是正常使用时用水箱冲水,没有尾流水补充,造成水封高度不够,水封功能被破坏。因此,若人工冲水或倾倒污(废)水时应注意流速,并及时人工补充水封水。
3.4.2 蒸发造成破坏
由于卫生器具长时间不使用而使水封水柱因蒸发而减少,最终破坏水封。比如,长期未使用的洁具或地漏,水封中的存水蒸发干涸,水封功能失效,臭气逸入卫生间。
3.4.3 毛细管作用造成破坏
存水弯内壁、接头处粗糙,极易使头发、毛巾屑等丝毛类杂物滞留在管道内,由于毛细作用而吸出存水弯中的水封水。
提高卫生间空气质量,改善室内环境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设计通气系统,有效预防水封被破坏。为此,从设计角度和使用角度两方面提出下列防治措施。
4.1 合理设计通气系统
生活排水立管的顶端应设置伸顶通气管,向排水管系补充空气,使水流畅通,更重要的是减少排水管道内气压变化幅度,防止卫生器具水封破坏。当伸顶通气管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其他通气方式。比如,设置器具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安全通气管,专用通气立管、结合通气管。从经济角度考虑,高层建筑可采用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
4.2 适当加大横管管径
排水横管排水量大且猛时,发生水跃降低管道充满度,采取较大水力坡降值,减少冲激流引起的气压波动对水封的影响。
4.3 单独设置底层排水管道
为防止多层建筑的底层排水横支管发生正压喷溅,在无通气立管而最低层横支管与地下横管轴线高差小于0.75 m时,应考虑排水管道单独排出,并不得在距立管底部1.5 m内的地下横管上接入卫生器具。
4.4 正确使用卫生洁具
用户要正确选择安装卫生洁具,且在日常使用时要加强维护管理,倾倒污(废)水时切忌突然,防止惯性力损失水封水柱,一旦水封水流失要及时通过人工将水封补满;平时要及时清理存水弯或水封处的毛发、巾帛等杂物;长时间不使用洁具时,采取一定的补水措施,防止水封水蒸发干涸,保持水封水柱高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而水封装置破坏,卫生间返臭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专业工作者在设计排水通气系统时要合理设计通气管系统,在很好地解决通气问题的同时,还要简化系统、便于施工、降低成本。用户要做到的则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正确选择安装并使用卫生洁具,加强维护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水封的破坏。
[1]贺传政,贺冠男.关于卫生间臭味的深层次思考[J].给水排水,2013(4):94-97.
[2]王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哲,张磊,席鹏鸽,等.伸顶通气管道系统中瞬间流排水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给水排水,2014(2):91-94.
[4]杨前友.建筑排水系统水封破坏的动态原因剖析[J].四川建筑,2007(9):55-56.
TU823
A
1673-1093(2015)01-0085-03
许洁(1969),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毕业于长安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就职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给排水。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1.023
2014-09-13;
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