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2015-04-17 01:24刘逢源
发明与创新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素养

刘逢源

(洞口县远程教育中心 湖南邵阳 4223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社会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的新形势,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紧迫课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教师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二、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意义

1.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师要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2.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紧迫任务。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现在更多的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教室等在规划与建设当中。这些现代化教育装备提高了学校硬件条件的同时,也对学校教师的硬件基本操作能力,运用多媒体等硬件设施进行课堂教学能力,收集教育教学信息服务于学生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借助网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手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3.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需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要求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在具体实践中要求能够营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可以进行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学习活动,最终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三、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目前,虽然在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的要求下,大部分教师都参加相关培训,并取得了相关的培训合格证书,但是在农村各中小学,由于网络未完全普及、硬件设施落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信息素养差别大等原因,导致农村各中小学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培养、提高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势在必行。

1.加强学校领导的培训,提高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学校领导是否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具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决定着学校教师整体信息素养的高低。所以,应从学校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应用与管理的基本方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的方法、信息化教育评价等方面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

2.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备欠缺,教师们认识不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加快实施,农村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全面实现信息化。农村教师只有接受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才有真正的出路。因此,要加快培养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要有效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要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3.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

(1)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学校应定期聘用相应课程的优秀人员进行上课,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可借助学校内部信息技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

(2)聘请有关专家作相关的辅导报告,注重突出主体、模块结合、关联指导、反思升华的课程整合原则,突出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突出课程教材改革、突出课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研。

(3)信息技术的培训要持之以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要使教师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以常抓不懈的态度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不仅要进行技术层面的培训,如学习动画和网页、课件制作等;还要有目的地开展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

4.加强软、硬件建设,搭建教师信息化教学平台

上级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为教师创造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使教师信息素养再高也有“用武之地”。同时,学校还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评比及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同时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

5.督促教师自学,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第一,教师应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视程度,意识到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第二,教师个人应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自己购买电脑,接入互联网。经常在电脑上写作,或制作电子课件,或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共享资源,在资源网中进行在线备课,访问名师。教师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我的培养,适应学校信息化环境才能加强自身信息素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主动地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没条件的学校,教师也应该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

6.培养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即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应用信息的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能力,使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得到体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主动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化的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郭红霞.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养成[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

[2]全宏瑞,温守轰,姚惠伶.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方法[J].教育探索,2010(07).

[3]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6(07).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