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虞山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种子管理站 353000)
烟稻轮作作为水旱轮作的一种主要栽培模式,近年来在南平市延平区不断发展,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750 hm2扩大到2014年的近2000 hm2,涵盖延平区多数乡镇。烟稻轮作不但有利于减轻病、虫、草害,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也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为充分发挥烟稻轮作优势,提高农民收益,促进产业发展,2014年引进中浙优10号在延平区作烟后稻试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好,很受欢迎。该品种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06制7-1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4年福建省农业厅同意引种,引种编号为闽种引稻 (2014)第001号。现将其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2014年引进中浙优10号在延平区3个试点作烟后稻种植。在王台镇井窠村种植1600 m2,平均每667 m2产量625.3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34.2 kg,比增5.8%;在峡阳镇小梅村种植2420 m2,平均每 667 m2产量 614.5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26.6 kg,比增4.5%;在南山镇大坝村种植2136 m2,平均每667 m2产量624.6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32.6 kg,比增5.5%。表现高产稳产 (表1)。
中浙优10号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在王台镇井窠村作烟后稻种植,6月18日播种,7月15日插秧,10月15日成熟,全生育期129 d,比Ⅱ优明86早熟1 d;在峡阳镇小梅村作烟后稻种植,6月13日播种,7月13日插秧,10月11日成熟,全生育期130 d,比Ⅱ优明86早熟3 d;在南山镇大坝村作烟后稻种植,6月16日播种,7月12日插秧,10月12日成熟,全生育期128 d,比Ⅱ优明86早熟1 d。平均全生育期129 d,比Ⅱ优明86早熟1~3 d。
中浙优10号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平均株高126.8 cm、穗长26.1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209.4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6.2 g。表现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高产稳产。
经福建省引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在延平区作烟后稻种植,苗期有零星苗瘟发生,大田期未发生稻瘟病。
根据闽种引稻 (2014)第001号公告 ,糙米率82.6%、精米率73.7%、整精米率32.2%、粒长7.0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41.0%、垩白度5.2%、透明度2级、碱消值4.4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4.2%、蛋白质含量9.2%。除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外,其他各项指标都达到食用籼米品种品质标准三级及三级以上。米饭软硬适中,适口性较好。
中浙优10号作烟后稻种植,在栽培技术上应掌握好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环节的关键技术,确保优质、高产、稳产。
秧田选择距离大田近、肥力中上、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块。每667 m2大田用种量0.75~1.00 kg、秧田播种量8~10 kg。延平区近年烟叶主栽品种为K326,该品种全生育期120 d,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采收结束。根据烟叶采收时期,适时播种,一般掌握在6月上中旬播种,7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5 d以内。由于中浙优10号种子谷壳薄、有裂颖,吸水较快,在播种方式上应采用间歇浸种法,浸种时间掌握在8~10 h(或干播)。因中浙优10号前期扎根慢,2叶前容易浮苗,育秧方式应采用湿润育秧,秧苗在2叶前采用湿润灌溉,2叶后浅水勤灌。每667 m2秧田用腐熟农家肥1000 kg加45%复合肥30 kg作基肥,于播种前1周左右耙沤。秧苗3叶期施尿素、氯化钾各3 kg,移栽前5~7 d再施尿素5 kg作送嫁肥。秧田隔10~15 d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苗瘟;用25%扑虱灵粉剂25 g对水3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黑尾叶蝉。1叶1心时用15%多效唑50 g对水30 kg喷雾,促秧苗矮壮多蘖。
烟叶成熟时,及时采收,及时清理烟田,7月上中旬完成插秧。中浙优10号作烟后稻种植分蘖力较强,株行距宜掌握在20 cm×20 cm或20 cm×23 cm,每667 m2插1.2万 ~1.4万丛,双本插,插足基本苗7万~8万苗。
管水应根据“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干湿灌溉、够苗烤田”的原则。插秧后25 d左右或每667 m2苗数达15万苗时开始烤田。首次烤田1周左右至田面现鸡爪缝时复水,干湿交替灌溉,自然落干,至收割前5~7 d断水,提高土壤透性,防止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千粒重。施肥应采用“前促、中控、保尾”施肥法。烟后稻种植由于前茬烟田用肥量充足,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可少施基肥。根据中浙优10号需肥水平及规律,基、蘖、穗肥比例掌握在3∶5∶2。一般每667 m2用碳酸氢铵25~30 kg作基肥;插秧后7~10 d、15~20 d结合中耕分别用水稻专用肥25~30 kg作追肥;穗肥则依苗情施用,一般情况下可用尿素 2.5~3.0 kg加氯化钾3.0~4.0 kg拌匀撒施,或用尿素0.5 kg加磷酸二氢钾100 g叶面喷施 (喷施时注意避开开花时间)。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烟后稻栽培模式虽然是水旱轮作,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但近年来南方黑条矮缩病时有发生,应根据病虫测报及发生情况,注意做好秧田稻飞虱,特别是黑尾叶蝉的防治工作。可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采取保护天敌 (如蜘蛛、青蛙)、稻田养鸭等措施进行生物防治;适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如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 g对水30 kg喷雾。由于中浙优10号感稻瘟病,应注意各时期的稻瘟病防治工作,破口抽穗时用30%爱苗乳油15 mL对水50 kg喷雾可预防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的发生。同时,还应根据病虫测报,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防治时间、方法应根据病虫测报进行,确保丰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