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223)
潜江凹陷属典型的盐湖断陷沉积盆地,是江汉盆地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凹陷,其砂岩资源量达2.1×108t。潜江凹陷自白垩-新近纪经历了两期断-拗旋回,纵向上发育了两套烃源岩,形成了新沟嘴组、潜江组两套勘探层系。油藏的发育环生油洼陷分布,具有分布广、类型多、规模较小的特点。自1958年以来,潜江凹陷已走过50余年的勘探历程,经历了4个勘探阶段,即区域普查阶段(1958-1965年)、区带勘探阶段(1965-1979年)、深化勘探阶段(1980-2000年)、隐蔽性油藏勘探阶段(2001-2015年)。一直以来,潜江凹陷都是江汉盆地勘探的主战场,勘探效果较好,累计探明储量1.2×108t。尽管目前的资源探明程度是58.7%,处于中高勘探程度阶段,但是剩余的资源量仍然较大(还有9.0×107t),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储量的增长还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
由于其独特的沉积特征和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储量发现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呈“波浪式”向前推进。从探明速度与探明程度关系(图1)可以看出,储量的增长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探明程度 <30%,储量处于高速增长期。在这一阶段,储量增长呈现大幅度波动,年探明速度一般在1%~8%,规模大的油田首先被发现,如王场、钟市油田等,出现了第一次储量增长高峰期。第二阶段探明程度在30%~50%,储量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凹陷勘探不断深入,对地质成藏规律性认识也在不断成熟,储量增长速度平均在2%,除了继续发现新油田之外,老油田的规模扩大也使得储量大幅增长,形成第二次储量增长高峰期。第三阶段探明程度 >50%,储量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在该阶段,勘探已进入中高勘探程度的隐蔽性油藏勘探阶段,依靠地质认识的深入和科技进步寻找小断块、岩性、复合小型、特小型油藏成为这一阶段增加储量的主要手段,储量增长平稳,增长速度减小,探明速度平均在1.0%。
图1 潜江凹陷储量增长速度与探明程度关系图
潜江凹陷储量增长经历了高峰期的波动发展后,目前处于一个持续稳定增长期。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对新领域勘探力度的加大,潜江凹陷勘探还会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潜江凹陷储量的增长阶段与勘探阶段是密不可分的。总体上看,由于不同勘探阶段的勘探目标、主攻层系及勘探理论和技术方法不同,潜江凹陷的勘探对象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20世纪60-70年代以凹陷内部构造隆起带勘探为主,20世纪80-90年代以凹陷边缘断裂带及凹陷内复杂断块勘探为主,2000年以来进入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勘探重点逐渐转向斜坡带和向斜带的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受此影响,各阶段探明储量增加也有不同的特点(图2)。
图2 潜江凹陷勘探阶段与储量关系图
区带勘探阶段的油藏规模以 >100×104t油藏为主,占92%,其次 <100×104t的油藏占8%;油藏类型以构造和复合油藏为主占93%,岩性油藏仅占7%;油藏埋深中深油藏占53%,其次中浅层油藏占47%;油藏分布上,潜江组5 588×104t,占同期储量的97%,新沟嘴组199×104t,仅占同期储量的3%。
深化勘探阶段的油藏规模以 >100×104t油藏为主,占比下降到50%,其次 <100×104t的油藏占50%;油藏类型以构造和复合油藏为主占88%,岩性油藏占12%;油藏埋深中浅油藏多,占51%,其次中深层油藏占49%;油藏分布上,潜江组2 561×104t,占同期储量的55%,新沟嘴组2 125×104t,占同期储量的45%。
隐蔽油藏勘探阶段油藏规模>100×104t的油藏占46%,<100×104t的油藏占54%;油藏类型以复合、岩性油藏为主占77%,构造油藏降低,占23%;油藏埋深以中深油藏为主,占63%,其次中浅层油藏占37%;油藏分布上,潜江组1 433×104t,占同期储量的78%,新沟嘴组397×104t,仅占同期储量的22%。
因此,潜江凹陷探明储量增长总体表现出“先大块后小块,先构造后岩性,先浅层后深层”的特点。随着勘探程度提高,储量规模也越来越小,油藏的埋深以中深层为主,类型以岩性和复合为主。
从潜江凹陷储量发现过程可以看到,其增长先后经历了三个高峰期,每个高峰期的出现都是受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认识、勘探理论和技术进步、勘探投入的不断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地质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化。60-70年代,在背斜油藏地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选凹定带,明确了主力生油层,开展以寻找局部高点为目标的构造油藏勘探,探明储量5 000多万吨,实现了第一个储量增长高峰。80-90年代中后期,在复式油藏地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地震地层学、沉积相研究,采用盆地模拟、圈闭评价、油藏描述等新技术,进一步明确了有利勘探区带,以断鼻、断块构造油藏为主,兼探岩性油藏,新增探明储量4 000多万吨,带来了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2001年以来,在隐蔽性油藏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对凹陷构造演化、沉积体系不断深化研究的基础上,转变勘探思路,以隐蔽性油藏为主,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复合相控砂体预测等技术方法深入开展精细沉积微相、小层砂体展布规律研究,老油田规模不断扩大,新增探明储量3 000多万吨,实现了储量的持续增长。
二是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凹陷勘探早期,采用“五一”型地震勘探解剖了凹陷结构,发现了多个背斜构造,探明了王场、钟市等背斜型大油田。80年代,随着二维地震广泛应用和早期三维地震试验,先后发现高场、潭口、老新等构造油田。90年代,通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又发现马王庙、周矶等复杂断块型油田,实现了储量的快速增长。2001年以来,通过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满足了隐蔽油藏勘探的需要,实现了以构造油藏为主向岩性、复合油藏的转变,扩大了王场、黄场、老新等老油田的含油范围,保持了储量的持续增长。
三是钻探工作量的持续投入。勘探实践表明,保持勘探工作量的不断投入是储量持续增长的基础,特别是探井工作量越多,探明储量增加越多。如:区带勘探阶段完钻探井719口,发现油田9个,迎来了第一个增储高峰期;80-90年代完钻探井269口,发现油田11个,形成了第二个发现高潮;2001-2015年完钻探井144口,确保了储量的持续增长。
1)探明储量增长在不同勘探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总体上表现为“先大块后小块,先浅层后深层、先构造后岩性”的特点。
2)探明储量是油气勘探的最终成果。它的增长取决于盆地资源量的大小,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能保持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勘探理论的创新、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勘探工作量的持续投入。
[1]乔文龙,董广华.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基础和储量增长趋势研究 [J].中国石油勘探,2006(03):14-15.
[2]郭元岭,宗国洪,赵乐强,高磊,石红霞.中国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规律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1(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