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颖
(中国矿业大学 教务部,江苏 徐州 221116)
·实验室环境与安全·
改革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适应创新型实验教学需要
李 颖
(中国矿业大学 教务部,江苏 徐州 221116)
作为教育部部属矿业类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创新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校的学科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多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从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多层次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中实验室安全制度的落实两方面,对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适应于创新型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 创新型实验教学; 软硬件建设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1]。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高校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提升了高校实验室对国家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但同时也使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着日益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2]。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敲响了警钟[3]。
随着我校创新型实验教学内容的开展,学生们在入学不久即以开放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等方式,陆续进入教学实验室及科研实验室从事创新型实验工作,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4]。实验室全面开放营建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满足学生主动学习和自由探索的需要[5]。但是实验室的开放同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它直接关系到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实验室的自身安全、实验环境的无污染化的保障。建立适应于创新型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保证及必须。
实验室建设作为高校科研及建设中必要一环,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都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及物资,因此各高校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都进行了适合自身情况的探索。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改革中,针对各校不同情况进行了重点改革。
许多学者从实验室管理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黄志勇[6]在“浅谈高校实验室推行清洁生产”中提到应该对实验室进行清洁管理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途径。吕明泉[7]在“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知识与管理”中对实验室化学用品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实验室化学用品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还有许多学者讨论了开放式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并探讨了其安全管理途径[8]。
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王小璠、黄晓梅等[9-12]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绿色和谐校园”一文中对实验室的火灾隐患进行了讨论,并从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管理员的防火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消防设施管理和建设、加强实验室的药品和材料管理以及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1.1 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我校在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设实验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大多数师生在实验室使用时都不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使用时过于随便。如由于学生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将电吹风从烧瓶口向里大火力直吹,导致玻璃爆裂,致使学生的面部被玻璃脆片扎伤;将待测样品在不同实验室间转移过程中,不注意密封,使得各种有毒溶剂散布于转移途中。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然而在建成后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缺乏深入的管理,没有使实验室安全意识深入到师生意识中,甚至实验室管理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也不具有足够的经验及技能。学校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培训手段过于单一,主要采用的是填鸭式培训教育,所达到的效果不明显。另外,在实验室安全准入方面,有关人员把关不严,对于部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人员,实验室有关管理人员存在通融现象,不利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隐患较多,事故频发。
1.2 实验室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1) 安全意识不足。当前经济文化发展速度较快,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内心也趋于浮躁,安全意识不足,做事不够细心。年轻一代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激情有余而心细不够,安全意识不足。
(2) 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学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程度不够深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断层。
(3) 安全设施不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规划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实验室安全技术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学生个人安全意识缺乏。当前高校中的在校学生主要为80后及90后,激情有余,安全意识不足,缺乏动手能力,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足。
我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中形成了以普及全面的实验安全知识为基础、以实验室安全准入为抓手以及以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从而培育良好的实验室文化的有机体系。同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改革(见图1)。
图1 实验室管理对策框图
(1) 完善制度建设及管理。相关部门在已有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及管理,对实验室安全制度进行汇编,同时设立实验室考评制度。通过实验室安全制度的汇编,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使得实验室使用中各种可能以及已经出现的状况更加有章可循,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化。实验室考评制度的建立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得到有效监督,同时有利于在考评中实现激励与竞争,从而使得实验室自身建设更趋完善。通过设立并完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如发现隐患因素应拒绝准入,情节严重者需进行上报,通过安全准入制度的完善,提高实验室使用的安全系数,优化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2) 培育安全文化体系。学校相关部门对实验室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及局部或全面检查,以防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同时通过实验室安全展板等方式对实验室安全知识进行宣传,从而提高相关人员对于实验室安全使用及管理的重视,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学校通过实验室安全物品配置提高实验室安全系数。
(3) 落实安全监督。通过考核评价等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率及质量。
(4) 进行实验室安全评价。通过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效果评价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保障,从而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果。
我校系矿业工程及科学类综合研究型高校,拥有多种类型的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地方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大多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进入各实验室的人员层次不同,而安全管理是实验室进行各种教学研究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此从硬件、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改革的实施。
3.1 加强硬件建设
在进行新校区建设规划中即考虑到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为本,根据学科及实验室类型特点的不同,分立建设,每个国家级实验室独立建楼;每个学院独立建楼,学院内部按功能区划分,便于实施安全管理。
(1) 完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安全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我校拥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填充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部矿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这些科研平台,涉及的仪器设备先进、鉴于学科特点,设备庞大,实验室拥有足够面积是保证这些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为此分别根据平台特点不同各自独立建楼,以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导、研究生 等组成优势学科团队,层层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进入国家科研平台进行创新实验教学的学生首先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创新实验的安全实施。
如安全工程国家工程中心,科研、实验用房面积显著增加,实验室拥有配套设施完善的集中科研实验用房6 800 m2,设备总资产达4 500多万元。建有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实验室、煤矿火灾防治实验室、煤矿通风与防尘实验室、煤矿安全监测与安全管理实验室。图2为瓦斯(煤尘)爆炸实验系统。
图2 瓦斯(煤尘)爆炸实验系统
基于学科与专业的特殊性,对实验室安全、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配备了完善的智能化安全监控网络,制订了一系列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实验室配置的防火门、自动检测探头、警铃、监控室等安全硬件设施。
(2) 规范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安全建设。加强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重点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安全防护硬件建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示范中心,肩负着全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又是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创新培养基地,为此加强了硬件建设:①实验室给排水管径不小于规定数值,以确保实验室给排水通畅。②合理设计电容量满足实验室用电需求;照明电与动力电电闸分开,并安装磁卡电表及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确保发生实验室事故时一键断电,有效遏制事故蔓延;对实验室烘箱、冰箱、恒温箱等固定设备,集中管理,设计专用供电电源;设计短路、过载、漏电等保护装置。③设计实验室的通风、排气系统、化学试剂专用防爆试剂柜,在实验操作上方设置排风罩;在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室配备通风橱、吸顶式排风罩进行局部排风。④实验台设计要求耐酸、耐碱、耐腐蚀、防火、易清洁、不易碰碎玻璃仪器,且要求加工实验台材料对环境无污染。⑤在实验室配备防护眼镜、洗眼器、喷淋装置、急救箱等防护与急救设施。⑥建立实验室消防、安防系统建立健全实验室消防设施。设计烟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安全梯、应急灯、疏散指示灯、防火门,安装消防栓,摆放灭火器等。⑦对关键实验室安装安防设施,设计门禁管理系统、红外安防及监控系统等,对危险物品实行24 h监护,防止外人随意接触和进入实验室,杜绝危险物品的流失和不正当使用。
3.2 强化软件建设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均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实验室管理总则”;“实验室运行管理条例”;“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财产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条例”;“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压缩气体钢瓶管理规定”;“实验室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研究成果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学实验学生须知”等。
(2) 教师重视安全教育。每个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中,不仅负责相应实验内容的完成,而且以安全理念、安全保证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始终。
(3) 学生养成安全习惯。每个参与创新实验的学生结合创新型实验教学的不同层次的深入递进,逐步将实验安全意识融入工作作风中,使之成为习惯。
(4) 签订安全责任书。实验前师生必须与签订《安全责任书》,实验过程中有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台设备做好原始记录:数据真实、资料完整。以备安全隐患排查。凡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要严格落实岗位人负责任制。保管人员、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认真严格管理操作,严禁违章或违反操作规程作业。
(5) 加强危险化学和管理。各实验室所使用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实验品做到随用随领,对混合存放起反应的物品、药品要隔离存放,严禁混存;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场所配备齐全灭火器材,并保证其完好。
我校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分别从基础实验的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及参加优势创新团队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几个循序渐进的平台,学生在基础实验体系即从基础知识部分即得到安全实验的知识,在后续各个创新训练环节,安全实验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并形成习惯。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13],同时也是高校人财物高度集中、安全事故易发的重点部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应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14]。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保证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条件[15]。
[1] 郭敏杰,胡 新,王 珣,等. 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 177-183.
[2] 叶秉良, 汪进前, 李五一,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30(8):419-422.
[3] 李恩敬.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7(2): 198-210.
[4] 宋 磊,陈 椿,康 炜. 高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162-163.
[5] 孙艳侠. 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129-132.
[6] 黄志勇.浅谈高校实验室推行清洁生产[J].广东化工,2011,38(7):208,210.
[7] 吕明泉.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知识与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22(5):116-118.
[8] 张跃国,周观海,唐加富.影响实验是开放质量的因素探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6):59-60.
[9] 王小璠,黄晓梅.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绿色和谐校园[J].价值工程,2002(12):264-265.
[10] 方华淑.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16):132-133.
[11] 尤祖明.加强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65-167.
[12] 段雪娟,吴克刚,等.浅谈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广州化工,2012(40):127-128.
[13] 王伏玲,李鸿飞,黄 涛.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教育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208-211.
[14] 魏钟波,沈 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15] 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5-7.
Reforming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LIYing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i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ve lab teaching system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To solve the principle problems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eries of reformative methods have been adopted by CUMT, and not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makes a description of the lab teaching system’s reformation of CUMT.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with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2015-02-15
李 颖(1968-),女,山东济南人,学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Tel.:13951351903;E-mail: xumosu@163.com
X 931
A
1006-7167(2015)11-02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