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春雄
Uber是用智能链接取代平台传递
文|刘春雄
智能链接是定制的,提供给特定的需求者,不同于平台提供给一群人。
这是史贤龙、刘春雄关于Uber模式讨论的下篇。
Uber,从模式看是共享经济;从逻辑看又远超共享经济。
Uber是一颗火种,将点燃互联网革命的星火。
Uber就是把你逼向价值创造这个互联网最精彩的领域,谁有最好的产品,不用交流量费,互联网自动帮你找出来。
人们现在把Uber归类共享经济。
共享什么呢?
一是社会冗余资源,比如私家车(Uber模式)、短租房(Airbnb模式)。现在是过剩经济时代,社会大量资源沉淀,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条件。
二是运营资源共享,比如,有人说,洛杉矶15%的人拼车,就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这确实是Uber模式能够直接延伸的领域,用传统经济理论就能够解释,即史贤龙老师所说:优化资源配置。
依照上述逻辑类推,“Uber+”的逻辑就出现了,正如史贤龙老师所言,“Uber+”模式适合到家类生活服务。这类服务有两个特点,一是需求端的C端化;二是供给端的手艺化,适合手艺人。
史贤龙老师开讲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Uber模式的界定(见本专题第二篇文章)。总结起来,Uber模式就是跨时空链接、无缝链接、无付费链接、无障碍链接。异曲同工,我也总结出Uber逻辑的四个程序,即定位技术、需求识别、智能搜索和智能判断。
无论是史老师所说的Uber模式界定,还是我说的Uber逻辑的四个程序,都远远超出了共享经济的范围,视野比共享经济宽得多。
我把这个称之为智能链接,智能链接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一键之约”。你只要输入需求,其他的事交给互联网解决,按个回车键就够了。
既然有了智能链接,那么就没电商平台什么事了。所以,Uber的本质是用智能链接替代平台传递。中国的电商们,恰恰在做平台传递的事。
凡是可编程的工作,未来都可以交给互联网去做;凡是能用标准判断的工作,未来都可以用智能判断。
价值链接只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可能利用互联网技术自动完成。
1.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完成在哪里,服务在哪里实现。导航、滴滴快的打车软件告诉我们,这已经是高度成熟的技术。当然,不是所有智能链接都需要定位技术。
2.用户需求识别
用户的有些需求是清晰的,比如打车软件的“我去哪”;有些需求是可以在互联网中储存的,比如买衣服的尺码;有些需求有倾向性但却是不稳定的,比如服装的款式、颜色、价位,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倾向性识别。
3.智能搜索
根据已经识别的用户需求,通过强大的搜索能力,找到满足需求条件的标的,即使复杂如服装,有品牌、款式、颜色、尺码、价格等众多变量仍然能完成智能搜索。
4.智能链接
智能链接是定制的,提供给特定的需求者,不同于平台提供给一群人。Uber提供的价值链接是唯一的,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有些需求可以提供定制的链接清单,比如“今日头条”。
上述价值链接过程,没有经过互联网平台,价值链接清单与是否付费也没有关系。智能搜索就是找到符合这些条件的清单。
智能化价值链接的出现,压缩了商业生存的空间,是商业领域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