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吉布斯
一战的“战争借款”在英国财政部的旧债名单上并非最早,某些债务甚至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
3月9日,英国还清了总额为19亿英镑(折合28亿美元)的“战争借款”,这笔钱是当年政府为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发行的国债。
“这一刻值得英国骄傲”
1917年,英国政府向12000名债权人筹集战争借款,刚发行时,这笔国债的年利率是5%,到1932年,英国政府已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于是把它的利率降低为3.5%。
现任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说道:“这一刻值得英国骄傲,我们终于还清了为打赢一战而背负的债务。它标志了我们国家财务信用,也给这一代纳税人树立了信心。此次政府偿清债务,是对那段岁月里国民为国奉献的最佳记忆。”
“1914年战争刚爆发时,英国还只有6.5亿英镑的债务,四年后战争结束时,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70亿,它们很多都是国债。”M&G 投资银行固定收益部的吉米·里维斯说道,“目前仍有38000名债务人持有不足100英镑面额的战争债券,这很让人吃惊。应该说,还清这部分债务确实有助于净化联合王国的财政,不过,恐怕也只能帮助政府减少每年1500万英镑的支出。”
3月9日,财务部还还清了一笔1932年由财务大臣张伯伦欠下的旧债。当年财政部为发行国债,曾设计了这样的标语:“即使你无法上战场拼杀,你也能通过购买5%年息的国债为祖国尽一份力。和当兵的不一样,债权人不冒风险”。
此番清偿“战争借款”系乔治·奥斯本近年来力推的战略举措的一部分,该举措试图一次性了断总计六项超时或“无休无止”的债务。
2014年底,奥斯本向公众宣布了这项计划。有评论指出,政府是钻了当前英国低利率的“空子”,另举新款还清这些旧账。斯瑞特尼德投资公司的托比·纳格尔估计,这次财政部一次性了断至少为政府每年节省了1500万英镑的利息支出,相当于削减了5亿英镑的本金。“债务管理办公室”按照这个数字推算,英国政府在98年间,光利息就支付了约55亿英镑。
英国的八项超期债务
一战的“战争借款”在英国财政部的旧债名单上并非最早,某些债务甚至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
财政部历史上有八项著名的超期债务,其中一项由前首相威廉·格莱斯顿签发。格莱斯在帝国辉煌灿烂的维多利亚时代曾四度出任首相,他筹集这笔借贷的目的是追加政府在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中的股本,南海公司曾在1720年所谓“南海泡沫事件”的经济危机中一蹶不振。
1888年,时任财政大臣的乔治·葛逊还清了一笔1752年的贷款,这笔钱在其后的百余年间,曾被英国政府用来支持欧洲大陆的反拿破仑战争,以及力挺土耳其与俄罗斯帝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
1927年,在时任财政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的推动下,政府把一战时向民众借贷的诸多国债,重新包装为俗称的“4%利息国债”,此举实质上为政府缓和了肩头高额的利息负担。“4%利息国债”延宕了80余年,2014年10月方才结清,前后本金加利息总计约2.18亿英镑。
17世纪末以前,西方国家若碰上用度不济的光景,通常的做法是巧立名目征收新税。1694年“九年战争”(英格兰联合欧陆诸国对抗路易十四法国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际,英格兰国库日趋枯竭,政府不得不从新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处以8%年息举债120万英镑,国家财政赤字于焉诞生。
现代意义上的国债出现于18世纪初,彼时银行和金融市场日益成熟,它们借由纸币和债券等形式塑造出了债务体系。英国国债随之从1700年的1200万英镑,上升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结束时的8.5亿英镑。
德国也是“欠债大国”
英国政府欠的是自己国民的债,当今世界还有不少陈年“外债”。
就在英国宣布还清一战内债前的一星期,希腊首相亚历克斯·齐普拉斯指责德国“从来没有为他们造成的损失支付合理的赔偿”,德、希两国关系再次跌入谷底。
二战结束后,希腊、以色列、苏联等国向德国索赔,这是历史的惯例——唯一身为战胜国却支付赔偿的是美国。1988年,“民权法案”在美国生效,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向日裔美国人在二战中被投入集中营的遭遇道歉,并宣布向健在的当事人支付每人2万美元的赔偿金。
不消说,德国是需为二战赔付最多的国家,然而现在很难弄清楚最初的总数——这主要是因为各同盟国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前前后后提出了许多各异的赔偿要求。通常认为,盟国最初向德国索赔高达3200亿美元——随即盟国意识到德国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尤其是她还背负着一战的旧债。
1952年在伦敦召开的德国外债会议上,德国的二战赔款被确定为70-162亿马克,与此同时,她的战前赔款被减免到73亿马克。
1952年9月10日,联邦德国签署了一项协议,同意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分别向新成立的以色列支付总额为30亿马克,和向“全球犹太人大会”支付4.5亿马克的赔款,分12年结清。
今年希腊政府旧事重提,正是学习了以色列的经验。2009年以色列财政部长斯坦尼兹宣称,德国应该再次向大屠杀中幸存的劳工赔付4.5-10亿欧元——即便德国早就结清了给以色列的赔偿款。
现在不仅搞不清楚德国在二战结束初期应该有多少赔款,连这些赔款现在的实际数额也是个未知数——许多国家都主张德国没有赔够。根据《赔款手册》的作者帕布罗·德·格里夫的估计,到2000年,德国还未付清的战争赔款连利息已经滚到了386亿美元。
好在,德国已于92年后还清了一战的旧债。
2010年10月3日,德国最终结清了一战的最后一笔欠债,这笔债的全部总额约2690亿马克,当日英国老牌报纸《每日电讯报》以“一战正式结束”为标题纪念这一历史时刻。
本来,联邦德国在战后承担了大部分赔款,并于1983年还清,可是1953年所谓“伦敦债务协议”却有一条:魏玛共和国时被协约国削减的债务利息,在两德统一后必须还清。于是在推倒柏林墙后的1996年,德国政府重新启动对这笔时隔70余年的利息的偿还工作。这一还,就是十四年。
这些赔偿大多数是1918年《凡尔赛和约》订立的,主要的赔付对象是德军荼毒最深重的法国和比利时。同时,法国也有刻意抬高损失的一面,因为她担心如果赔偿不能压垮战后的德国,那么后者东山再起又将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英国曾派遣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因斯作为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结果他在1919年6月辞去身荷的职务以抗议赔偿的尺度。“如果德国不能在经济上自立,她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凯因斯在挂冠而去前留下这句话。1929年大萧条来临后,德国的债务被减到1120亿马克,并被允许在59年内还清。不过,希特勒在1933年就把还债这件事束之高阁了。
后世总结二战爆发的教训,总结出一条:莫为战败国套上沉重的赔偿负担。“二战后,人们可以吊死国家首脑,却不再惩罚这个国家。”华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马克·哈里森对BBC记者谈道,“一战后,情况却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