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强管理顾问业务总监 何德权
勘察设计企业向权责发生制转型障碍及对策研究
天强管理顾问业务总监何德权
随着勘察设计、施工企业上市增多,引导了一定规模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而设计类企业往往是轻资产结构的公司,相对与非设计企业,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其净资产回报都更能够满足上市的要求,另外设计公司很多都研发或拥有一些专利或专有技术,大部分成为了高新技术企业,因此其上市道路相对其他制造企业比较容易,也就是说设计企业申请走向资本市场相对其他企业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设计企业要上市还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既从首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也就是通过完工百分比来核算收入与成本,而不是按照实际到账收入来核算收入与成本,这项工作对于申请上市的勘察设计企业来讲是一个主要挑战。
其一,设计企业习惯于按照到账收入来开具发票。长期以来,许多设计企业往往根据业主的付款意愿来开具发票,对于干了活,而业主没有确定的往往暂时不开具发票也不计入应收账款,导致项目发生了现实的人工成本及相关费用,而收入并没有及时体现,但是一旦申请上市,就需要只要发生成本就应对应纳入收入,而不是按照实际开具发票来作为计入收入的唯一依据。
其二,设计企业习惯于用产值进行内部核算,但内部核算与会计核算并不关联。对于大部分没有上市的设计企业而言,对于内部奖励普遍是按照项目产值来核算内部奖金。同时按照产值的实现状况、到账收入状况、业主反馈等综合核定项目组的内部产值并计算奖金。但是这种核算仅为内部服务,财务并不是按照该产值来核算收入,也不是按照该标准来核算成本,因此实际的收入成本与账务的收入成本必然存在标准与时间差,难以真正反映阶段的工作价值,因此如果不保证产值核算价值与会计核算一致就难以真正做到完工百分比的一致性。
其三,设计企业单个项目成本、收入没有独立核算。由于在从事项目时,往往一个项目经理或项目组承担多个项目,项目组与财务人员为了方便,往往把这些项目成本与人员奖励汇集到一起,由项目经理内部去结算,导致没有积累历史单个项目的成本与收入对比,一旦新的项目开始,难以适时统计出项目产值与未来财务数据的一致性。
其四,业主的多变性导致按照项目进行权责发生制结算标准难以统一。利用完工百分比对于项目进行核算,需要积累多年的项目运营状态,提出项目产值与收入的计算标准。从目前大体上市公司来看,项目的合同标准有按照设计面积进行核定,按照项目的造价标准进行核定,也就是做到同工同筹,按照合同收入一定比例进行核算;也有的按照混合方法进行核算。不同设计行业与项目特点,核算标准也各有差异。对于建筑设计、市政设计等大都按照面积与长度来进行项目核算,而对于园林、高速公路等往往按照投资规模来核定项目收入,因此在项目进行完工百分比核算时要选择合理的项目核算标准,才能保证项目收入与成本针对具体项目都有相同的核算办法,也能够合理的与财务核算相一致,实现财务效果与项目实际成本收入的一致性。
其五,设计企业成本与收入的统计基础有相当地区差异性。利用完工百分比对于收入与成本进行统计,一个是业主很难确认工程设计项目,往往只有政府认可审批通过,并且再施工过程中不存在问题,一个是设计人员确认设计收入与成本,一个是外部机构包括审图与政府机构确认,但是后期设计图纸需要不断完善与补充,对于设计任务如何确认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再者不同区域、不同业主对于设计的确认也存在相当的差异,强势的业主可能要到项目实施才开始确认收入,而弱势业主可能在初始阶段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设计费,因此对于利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与成本需要明确确认主体与确认的公允标准,这样才能在走向资本市场获得一致的审核通过与认同。
差别一,一个是按照实际工作量来核算成本与收入,一个是按照实际的成果来核算成本与收入,可以简单的说完工百分比是按照过程来核定工作成效,而实际到账收入是按照结果来体现成效。对于设计企业来看,由于不同业主不同,项目跨年度周期不同,按照结果与过程来核算收入与成本有很大的差异性。往往过程努力并不能再当年体现,就可能出现过程辛苦,年底却不能兑现奖金。
差别二,完工百分比年度收入核算认为调整空间少,按照到账收入核算人为调整空间大。在任务相对合理的情形下,个人工作量在每年度之间平均不会有过高的差距。也就是平均每个人的工作量相对平稳的市场差距不会变化太大。即便是有所差距,也可能是整体企业项目的快速增加。反过来年度到账收入核算则有可能导致不同年份之间差距很大,认为调控的因素则比较多:一方面企业自身为了暂缓交企业税费,故意不收取相关收入,导致当年度收入远低于预期收入;另一方面项目的进程受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实际到账收入与合同或者与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有相当的时间差,导致到账收入与预期时间有相当的差距;另外业主也为因为各方面原因而延迟付款,有可能业主自身财务状况可能导致延迟付款,也可能是项目尽管设计完成,但审批环节受政府等各方面制约难以及时推进,导致业主不愿意及时支付;还有可能是项目过程中反复修改,导致业主延迟付款。可以说业主在目前中国市场又很大的话语权,延迟付款甚至拖延付款往往导致到账收入低于预期。再者,业主延迟确认收入,导致公司没法获得。
差别三,完工收入百分比。显然,要实现公司上市,对于改变设计院的项目成本与收入核算标准有个过程,需要从项目成本、进度、业主付款特征及规律的经验积累,根据项目合同签订方式,项目过程数据统计,分包计量标准,项目财务核算,项目后期回款等都需要进行摸索并逐步改变。
其一,逐步积累项目工时与合同收入对应关系。针对项目、业主、区域进行分类,统计项目的工时或工作量价值,分析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付款进度的关系,从而找出与合同、进度报价之间的规律。建立基于项目工时或项目工作量价值为基础的项目预算系统,为未来项目工时统计、工作量价值统计或项目合同报价提供依据,也为项目按照权责发生制提供基础。
其二,逐步形成项目执行的过程统计与分析体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一个是对于项目过程工时统计、项目成本统计、业主业绩认可、政府审批进度及合同进度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就重大差异进行工时与合同节点分析,避免项目成本过于偏离合同工作量,及时与业主与政府部门就工时价值与合同价值进行阶段确认,及时保障合同收入的确认。最终得出不同项目、不同业主工作量与实际到账收入之间的理性对应关系。
其三,摸索出适合项目人工激励与到账收入、合同收入、项目价值贡献之间的对应模型,从而保障公司收入统计、利润统计与成本统计之间的有效预期,同时也确保公司现金流的充沛性。由于不同企业在对于人工成本激励又不同的方式,有的按照实际到账收入给付,有的按照工时价值给予,有的按照合同收入给付。由于不同项目与区域特点不一样,需要不同企业根据公司资金状况,合理在人工激励上考察他们的实际工时、可兑现的公司收入、项目价值分不同阶段进行兑现,达到既体现设计师的工时价值,又能保障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的充沛性,从而既激励人,又不至于现金流短期出现不匹配现象。
其四,逐步建立标准化的项目合同格式。由于不同业主的不同项目付款方式,按照不同阶段划分有不同的标准。需要逐步形成统一的项目工作量统计、项目阶段完工标准、付款进度、项目结算标准化体系。为了统一标准,需要建立标准化的项目合同格式,统一对外合同标准,初步拟定对于完工的判断与付款之间的普遍规律,从而保障工时价值与到账收入之间能够及时体现。大量项目在形成类似的标准格式后,年度产值与年度到账收入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关系,也能够给予员工合理的保障。
总之,对于从收付实现制向完工百分比转变的勘察设计企业,统一项目工时标准,及时进行工时统计,摸索工时完成与到账收入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工作量实现、工作量价值、现金流量之间的企业良性循环关系,对于未来上市就能找到理性的收入核定与成本核算,也才能准确预期企业的成长状况。当然,要完成实现完工百分比更多是项目设计人员平时工作量的及时统计与分析,再发过来修订与完善工作量标准,逐步形成工作量价值与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
10.3969/j.issn.1673-1093.2015.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