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
热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寒冷季节,各单位以及千家万户都需要足够的热能来抵挡寒冷。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大型集中供热系统,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区域供热系统,常见形式是热电厂中汽轮机的抽汽或背压排汽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热水,并通过热网输送到各采暖用户。热力公司求生存促发展就必须重视供热质量,否则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不良的后果。在全国各个领域已展开了节能运动,对于耗能大户的供热企业来说,节能更重要,因为供热企业是直接消耗能源为热用户服务的,能源是否得到合理高效地利用,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供热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热用户的供热质量需求。
热水采暖系统是通过锅炉或热电厂,管道,散热器等多重系统共同构成的一种综合性供暖设备,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加热热媒水,再通过管道供给散热器,从而对室内进行散热的过程,这个散热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全面化的发展模式,也是目前深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种供热方式。这种采暖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以热水作为主要的热媒来进行热量传递和交换,通过加热地片或者相关的暖气片来使得整个室内温度得到一定的上升与控制,可以同时满足多个不同的室内供暖要求,还可以根据房间对温度的要求进行调节。
(1)落后的供热系统还大量存在,而且一些新建的供热系统仍在走老路。有的供热系统把直供、直供混水和间供三种形式混在一个系统中,并由热源供出统一供水温度。有的供热系统仍以单管垂直串联系统为主,系统内垂直系统供热严重失调,高层和低层冷热不均衡,高层热的开窗户,低层冻得不行,供热质量较差,能源浪费严重。热源、热网和热力站都普遍存在着许多技术缺陷和设备选型明鲜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造成建设投资高,运行费用高,能源浪费严重。供热质量差,热用户冷热不均现象普遍存在。
(2)管网布局不合理。随着供热面积不断地扩大,从而新增了不少的供热支线和干线,但在布设供热管网时,没有经过现场勘查科学计算管道用量,使一些管线呈单一枝状延伸。而供热系统中已运行的调节方案都没有考虑到供热系统的热惰性,供热管网采用的是静态运行模式,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1)锅炉房运行管理操作引起的供热系统不热。热用户大量增加,原锅炉不能供给足够的热量,水温上升缓慢或达不到设计温度;煤质不符合锅炉设计要求,达不到锅炉所需要的发热值。把好来煤质量关很重要,对原煤的要求是:低位发热量不得小于25000kJ/kg;含灰量必须小于30%,含硫量必须小于15%,原煤粒度,水分应达到一定的要求,含挥发分高而灰分多的煤易细化,细小的炭粒子就容易被气流吹起而形成烟尘。在干燥的煤中掺入5~10%的水,可以增加煤的粒性,减少炉膛未完全燃料损失。对于链条炉排锅炉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00~150mm,对于往复炉排锅炉,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70~120mm,对于固定炉排锅炉,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00~200mm。如果煤层厚度过大,会妨碍通风,造成不完全燃烧损失。
(2)循环水泵选型不当造成电能浪费。运行水泵的总功率往往超过实需功率很多,甚至数倍。产生错误的原因是设计人员的“宁大勿小”的心理促使他们在套用有关设计规范时,全部采用“上限叠加”的作法,最后再乘一个安全系数造成的。还有的根本不做计算,而是套用类似的设计;或按照自己和别人的习惯不负责任设定的;甚至还有一部份对供热基本知识都不清的人,把楼房的高度也加到循环水泵扬程中造成的。当水泵扬程超过实际需要时,就会产生出口阀门无法开大的结果,否则电机就会过载,同时使电能大量浪费。
(3)供热系统中的存气及其危害。气体进入系统的原因是供热系统在充水前是充满空气的,因此充水后一定有部分空气存在系统中,系统供热后再压力和温度的影响下,大部分空气从水中溢出,但还有一些空气溶解在系统的热水中。另外,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滴漏现象,蒸发和热胀冷缩现象等因素也有空气进入系统中。供热系统是不允许气体进入的,如果进入了空气不能及时地排除干净,气体将聚集在管道中,形成气塞,影响水的正常循环。气塞聚集在散热器中,将减少散热面积,甚至是局部系统不能循环,发生冻裂管道和散热器的情况。
[1]丁亦如,孙杰,谈目前供暖系统中常见的几个技术问题[J].区域供热,2001(4):1~6.
[2]张宝林,闫横,刘志勇.浅析城镇供热系统节能[J].节能,2006,289(8).62~63.
[3]刘杨.锅炉供热系统节能技术在供热管理中的应用[J].记者摇篮,200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