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费10年不涨价背后的“背后”

2015-04-16 13:23:12邓在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行会建筑学建筑师

邓在

建筑设计费10年不涨价背后的“背后”

邓在

这十年中其实绝大多数苦逼的设计公司其实挺专业的,基本都是为开发商服务的,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做住宅设计的,您把大家称作开发商的专业住宅院也不为过。这种情况下,设计费为何不涨反降?价格在市场经济下只有一个铁打的法则:供需关系。

刘明先生在ikuku上的文章《建筑设计费10年不涨的背后!》,比较了2005年与2015年这些年中价格的变化情况,拿来比较的有肉夹馍、煎饼果子、理发和房价,都涨了3倍以上,而设计费却木有涨。他列举不涨的理由5条,分别是:

1)行业不够细分不够专业。

2)房地产及其下游行业整体混乱,占市场份额分散。

3)设计单位规模偏大。

4)国内设计系统标准落后,比如Autocad图层管理不统一。

5)整个行业缺乏专业知识,沟通低效。

其实5条都可以合并成1条,不专业。

如上观点我不是十分同意,尽管我赞成他对其他都涨就是设计费不涨这一现象的描述。他把设计费不涨归结为我们不够专业,那意思是如果我们变成专业公司了,设计费就该涨了?

现实是,这十年中其实绝大多数苦逼的设计公司其实挺专业的,基本都是为开发商服务的,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做住宅设计的,您把大家称作开发商的专业住宅院也不为过。这种情况下,设计费为何不涨反降?价格在市场经济下只有一个铁打的法则:供需关系。别听老马瞎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忽悠,KarlPopper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老马心中的形而上学在作祟。您坚持30元一平米,人家县城的设计院5元钱。您说您技术含量高,户型经典,立面时尚。开发商说我付给你方案费5元,给老子滚!这还是讲理的开发商,木有骗你方案,回头把滚了10遍都不滚的5元设计院叫过来赏给他做施工图,人家还感激涕零地“喳!”开发商成本少了20元。

为什么有5元设计院?因为一方面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木有行业保护。近十七八年来高校盲目扩招,建筑学早已不是稀缺专业乃至工民建一夜间就能摇身一变而为建筑师。现在是个学校就办建筑系,为啥?因为中国建筑的盘子大,大到老外都来抢活。但是教育总是跟不上市场的节奏,至少要慢半拍。清华建筑学一直属于收分最高的那档。但是朱总理上台后搞宏观调控,楼堂馆所下马,建筑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冬。结果,90年代末00年代初,建筑学就有从其他专业调档来的,闻所未闻吧?居然还有这种好事。工大建筑学也一直在全校收分最高之一,那几年也掉了好几个档次,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估计建工学院好些,因为只有建筑学是一本,但肯定相对最风光的时候也是个低谷。现在的在校学生形势很严峻,尤其他们是在瘟相4万亿刺激下的十年,打鸡血的十年。这些学子一出校门,会加剧目前业已严峻的供需形势。建筑学不像其他专业,能说改行就改行,数学忒差了,人家不要。所以,今后若要对学生负责的话,要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的学习,别再跟外语系一个档次了,免得将来想改行到华为当个最低档的编程员都来不及了。

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时代,东京房价能买下整个米国,也是是个学校就办建筑学,结果后来,大部分毕业生都转行了。这是前车之鉴啊!为了行业健康发展,要保证最低的收费和相应的知识产权。这事谁管?在正常的国家,前者由独立的行会来主持公道,后者由政府相关部门来管理。但是在我天朝,前者早被取缔了,代之以不独立的建协,是d的乖儿子,其实根本也不管事,最多是喉舌。管事的某某部最近又出台了取消最低收费的文件。也许是好意,表面上可以允许你更高设计费,但实际操作中,却是限制高价中标。那么这个文件的出台只有一个结果,而且还是在本已不景气的行业大的颓势下。

知识产权的事,哎!在我天朝说多了都是泪。褚老师那本书《建筑的材料语言》卖得很好,一再加印,但有天卖盗版的卖到他办公室里了。我的那本书《建筑设计原理16讲》,据说市场反映也很好,去年出的,今年已经第2次印刷了。听说有稿费的,我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捐一半给维基百科,结果到今天我连人民的b影儿都木见着。在正常的国家,像褚老师那样出了畅销书,下半辈子神马都不用干了,现在说不定就在环游地球中;而我至少这两年不用拼命干了,国外奢侈了,搞搞国内游调查调查民居还是可以的。中纪委推荐的威尔·杜兰特写的《历史的教训》翻译成中文在京东上卖17.10元,原版书TheLessonsofHistory则要卖到130元。就算是中国知识分子价值等于零,翻译工作白忙活了,拿到国内来卖也好比打了1.3折。所以,在这个伟大的朝代,您会忙着去搞研发和写书吗?所以,也不要去埋怨中国的制造业技术落后德国100年、美国日本n年。

专业化在市场上有木有影响?肯定还是有的。我老婆她原来的设计公司是做恒温恒湿的,设计费能收到300元每平米,是普通公司的十倍,my god!但几乎都是就一锤子买卖,为啥?因为做完一个项目,连开发商自己都会了。可见,在木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走专业化路线以维持不低的设计费也只是个传奇。

在设计费不涨的局面下,建筑师的收入又肿么样?

在设计费不涨的局面下,这些年来建筑师的收入如果略有增长,那是正常的,因为随着自己工作年限的增加经验的增长,本事也在增长,在设计公司里的位置也在提升。很少看到谁的收入是显著增长,那就是说收入基本上木有长。假如考虑肉夹馍、煎饼果子、理发、房价等成倍上涨的因素,结果就是建筑师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不仅木有维持住,反而是下降了。那有木有可能收入显著提高呢,从而维持住购买力甚至上涨呢?当然有可能,那就要看工作效率的提升了。从90年代到21世纪,建筑师的收入增长较快,其因素除了整个行业产量爆炸式增长而外,不排除绘图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绘图效率的提高。正是这期间,全国的设计行业迅速从手绘时代进入电脑制图的时代。我工作的设计院办公室里有两名专设的描图员,电脑制图后这个设置木有了。工作效率提高的体现除了省了一些人员外,重复劳动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比如楼层平面图与标准层相比略有变化,原来手绘图的时代就得重新画张新图,而现在,在标准图基础上稍微修改下就齐活了。此外,修改的工作也变得异常容易。总之,建筑师画图的效率成倍地提高了。但近十年来,依然是电脑画图,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逐渐提升和软件版本更新,效率在之前基础上略有提高,但显然不是显著的和成倍的,只是持平而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目前的情况下,有可能成倍地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成本吗?可能性是有的,但难度很大,并且依赖于建筑业整个行业的脱胎换骨。比如,建筑完全实现了产品化,建筑师的工作与其是在做设计,不如说是在做选择,选择各个厂家的产品,即使厂家木有现成的产品,也可以与厂家沟通,完全可以只画草图。前后这两情况,如需正式图纸,也可以转嫁给厂家。如此情况,建筑师的效率可以大大地、显著地提高。显然,在短期内,暂时还只能是个中国梦。

互联网设计呢?就像电商一样,能够大大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成本?另外,现实的可能性呢?先看第一个问题。互联网的优势是直接面对,省掉了中间环节,也省了租店铺的成本。对于商家而言,租金和销售人员的费用是个大头。但是,对建筑设计行业而言,中间环节几乎就木有,除了少了给介绍人的好处费以及专门从事经营推销的人员的设置,这个费用能减少5%左右。但有笔费用如果原本有仍然少不了,那就是回扣。房子的租金就省不了了。因为建筑设计是各工种分工合作的,必须同时在一起讨论、协调。办公室必须有,只不过您可以不必在租金高的城市中心,似乎可以省点钱,但偏僻的郊区员工上班不方便,招人会很困难。所以,这项成本省得有限。再看第二个问题,现实吗?建筑是大工程、大产品,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落成周期比其他日常产品长得根本木有可比性,验证效果得若干年,有些工程光施工就十年,比如库哈斯的西雅图图书馆。它绝不是一双鞋、一件家具或者一顿饭;买错了,损失也不大,因此允许试错。建筑是大家伙,大到不允许犯错。正常的情况下的正常人,会把这个一大笔钱的大家伙交给一个未曾谋面的网上的设计公司或建筑师?我看悬。所以,互联网设计也只是个噱头。会不会吸引风投和股市的圈钱者呢,像电商开始那样零利润甚至赔钱赚吆喝、人气挤垮传统商家,命大的再内部淘汰?这我看也悬,因为风投并非疯子。理由就是不像电商与传统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好处。

目前看来,靠技术手段的提升或者产业模式革命来达到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短期内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改善目前处境呢?俺吃地沟油的操点中南海的心,认为最好做到下面几点:

1)各设计院头头脑脑联号抵制这个取消收费标准的文件,因为结局很明显,不是共赢而是共输。

2)建筑师协会逐渐向独立的中立的民间行会靠拢,制定一些保证公平的游戏规则,谁违反谁出局。

3)还是这个协会学学人家香港,每年做些技术统计,这个行业有多少产量,需要多少职位,再反馈给学校,根据情况制定招生人数。

以上3点其实都是从规范市场来说的,其目的是为保证公平,避免恶性竞争,以利行业健康发展。行会制定收费标准由来已久,正常国家都这么干,从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乃至今天都是的。即使在行会维持正常秩序的保护下,建筑师一直也不是个高收入职业,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和法国,建筑师光靠建筑设计甚至都不能养活自己,必须再兼职搞点别的,或者在宫廷中某个职位,或者是个多面手,或者趁着房市好搞点低价买高价卖的投机生意。福斯特除外,后来富得跟赵本山一样有私人飞机,甚至比本山大叔强的是飞机直接就停在自己公司的楼顶上。但是要知道丫也有惨的时候,差点就要破产倒闭了,关键时刻咱们中国人救了他,香港汇丰银行给了他一笔大单子,从此不仅活了过来,而且稳稳当当地走向富一代。

真正的市场是有规则的,规则如何形成?一靠自律,就是所谓的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就是被老毛一再嘲笑的宋襄公,而战国时代则是无规则的丛林社会,为了生存和胜利而不择手段。二靠独立的中立的行会。而行会就是规则的制定者,假市场经济的裁判往往都是黑哨,就跟中国足协一样,不独立不中立。保证竞争公平,不仅仅是限制起码的低价,还得保证杜绝暗箱操作。对这一条我朝建筑师各个心里都有数,就不说了吧。行会不仅制定管理内部的规则,还是建筑师的工会,能保证合理权利免得受到外部如政府恶政等的侵害。

第三点其实是调整供需关系的有效手段,香港就有效果很好的现成经验。

可惜各行各业的行会在49年后逐渐被取缔而消失殆尽,要恢复它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重新成立,民间团体合法化在我朝非常困难,也几乎相当于敏感词。另一种就是由官方色彩的建筑师协会逐渐转变成民间性质,这不是不可能的,不仅不是而且据说也是克强总理支持的事。脱离官方色彩的建协如何构成?当然应该由市场中的实际参与者来推选而不是政府指派,就像当年提出的中超公司以取代足协一样,目的还是公平服众。规则不能为了规则而规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尽量精简少到不能没有。以前的无行会保护的恶性竞争使得中国的建筑师在设计上的效率举世著名,乃至于有了库哈斯那句名言,大意是中国建筑师人数是美国的1/10,却干着10倍的工作,拿着1/10的工资。库哈斯说这句话其实是深受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的影响,他本意是“SB的西方建筑师应该向中国建筑师学习”,其实他肯定特别是说给他OMA的职员们听的。但却透露出一重要信息,中国建筑师在价格上占有巨大的优势,只有美国建筑师的千分之一。那为什么,世界的建筑设计市场不被巨大优势的中国建筑师占领呢?除了他们都有行会保护,从而咱们很不对等而吃亏外,也多少侧露出,在设计这种创意产业,价格优势并非真正的优势。一平米多出30元钱对于踏破铁鞋的真正买房者来说是个事儿吗?

2015年06月11日

初稿于成都

(来源:http://www.ikuku.cn)

猜你喜欢
行会建筑学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 08:22:58
当建筑师
中世纪英国行会述略
史志学刊(2017年3期)2017-04-12 07:25:15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宋代行会初探
行会 异军突起的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