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木林
(漳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张木林
(漳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住宅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落后、政策不完善等相关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解决对策展开了相应的分析,希望更好的为我国住宅产业化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住宅;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住宅产业化以住宅市场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将建材工业和轻工业作为依托,利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对各种住宅构配件进行生产,并进行现场装配,充分利用人才以及科技等相关手段,将住宅设计、构配件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最终促进住宅产销一体化。目前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产业化过程中受到了一系列的瓶颈,使得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发展过程非常缓慢,这不仅使得人们开始对住宅产业化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同时也使得这方面的额房地产开发企业比较少。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问题展开分析,以更好的坚定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信心。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建筑行业中引进的新型技术还比较少,多数建筑始终在采用传统施工方式。一直到了1994年,我国才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后来在1999年,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这时才开始对产业化住宅进行大力的推广,到了2006年,建设部颁布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先后将深圳、沈阳、济南等城市作为产业化试点。到了2014年将北京和厦门作为现代化产业综合试点的重点城市,通过对试点城市进行设立,为这些城市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大力推广产业化住宅。到现在为止,我国产业化建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虽然进步非常明显,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要低很多,可见我国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始终还有很多路要走。
2.1国家政策上的缺失
2.1.1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足
从2001年“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开始实施以来,陆续普准了住宅产业化基地46个,并在2011年9月成立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联盟。基地经批准以后,政府并没有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但是鼓励人们在住宅产业化发展方面展开科学技术研究。此外,因为缺少政府在住宅产业化方面的支持,企业就不能将国内高校的科研实力结合在一起,在实验室中对相关技术进行重点研究。此外,也是因为政府政策上的不足,使得企业在产业化住宅发展过程中缺少推力。
2.1.2现有政策吸引力需要进行提升
现有的政策已经对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目的、申请程序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但是这些文件和政策并没有提及相关优惠的措施,在而后发布的相关文件中也鲜有提到经济以及技术等优惠政策的。从整体上来看,住宅产业化政策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相关政策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也不能吸引相关企业走上这条现代化住宅建设道路上。
2.2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
2.2.1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缺乏完整性
早在住宅产业化被提出之前,就已经有人针对住宅产业化标准化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在其提出之后,就制定了通用的标准。例如日本在提出这一概念之后,日本住宅公团成立了,还对标准住宅建筑体系进行了开发。我国从1994年住宅产业化被提出来以后,没有形成相应的标准规范,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非常完整的标准体系。
2.2.2缺乏通用部品标准
通用部品是住宅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建筑通用部品主要由内部装修部品、外部维护部品以及设备部品等不同的类别。目前日本的通用部品库已经有10000余种,且每种通用部品都存在与其相适应的标准性规范,部品厂商可以按照这些规范展开生产,并为建筑市场提供部品。然而通用部品标准的缺失使得部品生产工艺的进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同时对住宅产业化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2.3企业方面的问题
2.3.1企业不愿意承担引进新技术的风险
要想走上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就要建筑企业提高认识,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并不愿意迈出这一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学习新型施工技术上,同时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还需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当技术得到更新之后,这些技术人员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给,按照供求关系来看,这时劳务成本会大大上涨,企业不愿意冒着技术更新而出现成本上涨的风险。
2.3.2房地产企业的研发投资动力不足
现阶段只有很少的计价地产企业在住宅产业化上投资实践,产业化市场中只有与日本及香港等地的经验相结合展开研发,从万科的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正因为目前产业化住宅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因此项目研发成本远远高于传统技术施工项目的成本。
2.3.3通用部品生产商的缺乏
建造产业化住宅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工程,需要对上游和下游的生态环境进行构建。从整体上来看,住宅产业化与通用部品生产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目前在通用部品标准上的缺失是的很多厂商并不愿意参与通用部品生产,这种情况下通用部品成本非常高,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建造房屋的实现。
3.1加大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力度
①成立产业联盟,对住宅产业化结构体系进行完善。产业联盟得以成立以后可以加强技术上的交流。此外还应组织专业人员展开市场调查,进一步了解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户型,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对装配部品进行设计,对通用部品规范进行编制,使产业化住宅体系得到完善。②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引导住宅产业化的发力发展。政府可以利用以下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a.降低申请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的土地价格,在政策上进行引导;b.制定优惠性的政策,吸引地产企业走到产业化道路上来;c.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申请住宅产业化的企业提供贷款上的倾斜;d.减低首付比例和购房贷款利息,将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
3.2积极引入新型技术,加大技术上的投资力度
①应加强和科研结构、高校之间的合作,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对信息平台进行建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住宅产业化进行发展。例如万科和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建立的项目,建立起了住宅产业化的研究中心,还在研究过程中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吸收了香港与日本技术中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VSI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并将其在建设项目中应用。②将SIM技术应用于建筑全过程管理中,针对建筑物展开计算与分析等工作,对整个项目各个阶段进行整合,促进建设效率的提高。③积极应用IPD模式,从整体上来看,IPD模式就是一种整合体系,可以将整个项目周期密切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还能极大程度的降低项目的成本,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3.3进一步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①建筑企业应积极采用新型的技术进行施工,用于打破传统观念,对传统施工工艺进行改变,将国外成熟的技术引入进来加以推广,促进建筑部品工业化生产的实现,缩短交付使用的时间,同时有效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②对通用部品生产商进行发展,通用厂商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借鉴制造业发展的模式,与部品标准规范相结合,由政府牵头,组建相关企业从事通用部品的生产,不仅可以对建筑部品质量进行保证,同时还能充分满足资金运转的实际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在住宅产业化方面起步比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之所以会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政府政策不利、通用部品标准上的缺失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住宅产业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应该加大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入新技术,勇于打破传统,对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1]陈德强,陈爱韦.国外住宅标准模数化制度及对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启示[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0):4~6.
[2]齐宝库,王慧玲.低碳住宅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辨识与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7~61.
[3]司晓玲,贾国柱,孔继利,栾世超.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5):216~218.
[4]谢怡.住宅产业化发展分析——从日本住宅产业化结构分析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之路[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181~183.
[5]董良峰.现阶段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定位及推进措施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9~43.
F293.3
A
1673-0038(2015)38-0190-02
201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