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新城与主城联动发展研究——以浙中地区为例

2015-04-16 11:18胡俊
建材与装饰 2015年7期
关键词:浙中主城新城

胡俊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新城与主城联动发展研究——以浙中地区为例

胡俊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本文主要从城市共生理论视角,以产业新城和主城的功能、活力及空间的融合发展为具体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种群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的交叉研究,以浙中地区为例,从“区域共生观”的角度解读产业新城建设过程中与主城更新的共生发展关系,进而整体性的建构产业新城成长与主城更新发展之间的联动性组织体系。

共生理论;产业新城与主城;联动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城市都选择了通过主城改造更新以及在城市边缘区大力开发发展产业新城来实现城市产业的转移,功能的调整和空间的重构,以解决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不良反应”。因此产业新城的出现,不仅承担了城市空间重构的核心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城市中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或是城市的副中心。

1 国内产业新城发展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剖析

目前,我国产业新城的规划和开发还处于边开发边总结的摸索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抑制主城的过度膨胀和建成区在郊区的无序蔓延,未能担当起引导主城空间合理扩展的重任。其次,对新城建设的本源动力缺乏清醒认识,忽略自身的发展动力及建设条件,因没有产业支撑而简单造城,新城活力不足以及与主城之间的共生发展关系缺乏联系,导致出现“空城”,“卧城”以及“产业空心化”等城市问题。另外,在和主城联动发展上也缺少整体的协调考虑,在缺乏主城给予的发展动力和区域交通及基础设施支撑下陷入“孤岛”的状态或及地域特色丧失造成“千城一面”等现象。如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城市的发展中,往往忽略了产业新城和主城的共生关系。伴随城市化进程,主城规模持续扩张,产业新城应运而生。新城作为主城的拓展单元,在跳跃式建设发展下,往往容易出现新城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够以及发展空间隔离等问题,导致新城发展和主城更新缺乏互动和融合,各自发展,各自为阵,缺少了应有的协调和联系。

2 产业新城与主城发展的互动关系解析

产业新城作为城市的副中心及经济增长点,形成于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城的人口和产业的缓解以及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了基础。其发展和建设往往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依赖阶段(初期),半独立阶段(中期),独立阶段(后期)。在产业新城建设初期,虽然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吸引大量投资发展自身的产业建设,但却缺乏对环境及景观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所以对主城的依赖性较强,其建设和发展受主城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的辐射影响较为明显。在建设中期,依托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公共服务设施及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再需要主城的输血功能,对主城的依赖逐步降低。直至后期,产业新城基本完成自身建设,成为相对于主城独立的城市片区,与主城的动态联系基本平衡。

总而言之,产业新城作为城市地域空间的特殊经济,产业和空间单元,和主城相互联系但又相互独立。

3 浙中地区产业新城与主城发展的互动关系解析

浙中地区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城市建设和发展迅速。主城更新较快,在城市人口,社会空间以及城市功能格局上不断扩容。为满足城市经济增长以及完善城市结构的需求下,相续建立了金义都市新区以及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等产业新城,以完成城市产业的转移,功能的调整和空间的重构,缓解主城区发展的压力。

尤其是金义都市新区,其位于浙江中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协作区交汇点。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新区未来将与金华和义乌市区共同形成浙中城市群核心区,成为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和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因此,目前金义都市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也不难发现,目前金义都市新区的建设正处于建设的前期,对主城的依赖性较强,仍处于索取和依靠主城阶段。大量产业投资和建设已经展开,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等却未能与之配套,急需主城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辐射。产业新城和主城的发展相互脱节,未能形成互补,互动局面未能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建设步伐。

4 产业新城与主城联动发展的理念构建

4.1联动性概念及共生理论的基本认识

联动,原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联合行动。新城和主城作为城市系统中两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系统,二者联动发展的指向即是实现二者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协调性和和互动性。通过突出自身优势,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而形成动态平衡的联动发展模式。

共生理论最早则应用于生物学中,指的是不同种属生物之间的紧密相互依存关系。其内容主要有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部分。共生现象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揭示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除了存在竞争和基因突变等进化机制,但也存在生存合作,相互适应和协同发展,相互交换的更高层次的整合策略。其进化的核心机制无不符合产业新城和主城联动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的区域共生发展理念。

4.2基于区域共生观的共生发展理念的建构

通过对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的解读,共生理论存在于新城和主城更新发展的不同成长阶段。在城市功能,活力和空间的成长方面,不同阶段具备了不同的共生关系,引领城市的成长,。在城市功能的的成长上,通过建立组织共生,释放经济功能动力,通过第二产业的扩张性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集聚性发展,实现新城功能的外延扩张和主城功能内涵的提升。在城市活力的增长上,通过耦合共生,在经济活动,生活方式以及地域景观历史文化上完成新城活力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主城的传承创新。在城市空间的拓展上,通过演替共生,通过空间布局的调整以及空间结构的演化,完成主城和新城空间形态的生长,达到新旧城市空间的融合共生。

5 浙中地区产业新城与主城联动发展策略的优化和提升

5.1政策联动方面

主城作为城市的核心发展区,具有商业服务繁荣,文化设施丰富以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和谐的特点。在主城区发展建设中,综合评判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改善环境。通过主城工业用地的置换以及居民区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在大力保护主城历史文化特色及城市面貌的基础上,提升主城区的生活品质。同时也通过主城拆迁安置政策,控制主城区建设容量以及用地性质的置换。同样,对于产业新城,也应逐步完善城市基本职能,以降低对主城区的依赖性。通过政策的约束,以基础设施的配套引导,控制新区土地开发的区位及规模,减轻因分散而带来的负面效应,避免四处开花的建设模式。所以浙中地区产业新城的建设,应强化要素保障。①土地保障:通过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用足、用好、用活建设用地指标。积极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计划,取得上级预留指标。②财税支持:建设初期新区规划范围内新产生的地方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及其他相关税费的市级留成部分全额用于新区建设。③金融扶持:从信贷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开展金融扶持,支持新区发展。④环境容量:健全完善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

5.2经济联动方面

新城建设中,通过招商引资,拓展多元投资渠道。放宽准入门槛,放开投资领域,积极吸引民间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新区建设,实现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配置力的“三力合一”,加快新区建设的整体推进。在城市人口的转移方面,通过对新区基础设施以及生活环境的投资,增强新区城市吸引力。金义都市新区应按照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要求,制订出台新区工业项目、总部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管理办法,坚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四轮驱动”,释放多产业能量,提升了城市能级。

主城更新上,通过对主城区居住用地和居住面积总量的控制,尤其是土地开发量的控制以及工业用地置换过程中土地用途的转化,控制住宅用地开发量,增加公共用地或是城市广场及公共空间的建设,降低主城区城市建设的容积率,以缓解主城人口的增长。同时,也可探索由市场主导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的模式,以房地产开发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积累城市建设资金。

5.3空间联动方面

新城和主城的空间规划,应考虑阶段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对空间体量开发强度和开发模式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更新制定不同的发展和建设规划策略。对于主城更新中必须保护的资源,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方式。对于建设需要控制的地段,明确控制范围和对策。对于需要更新的区域,也需要落实更新的方式和步骤。而新城的空间规划也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进行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开发建设。同时也应强化主城建设总量控制,优化功能布局。完善新城和主城的交通结构。金义都市新区具备天然的区位优势,是当之无愧的浙中之心:位于浙中城市群的中间地段,与金华和义乌的距离在20~ 30km左右,与市内其他城市的距离在50km以内,这种优势为城市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所以通过加强空间联系载体的建设,即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有力促进城市空间的重新分布。

5.4人文及生态景观联动方面

人文及生态景观的联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主城和产业新城的面貌协调,也有利于主城特色的延续及产业新城现代景观特色的形成。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和特色以确定城市整体发展的人文及景观特征,发挥景观节点,景观轴线以及历史文脉的表现和感染力,营造产业新城和主城的核心区域,强调城市发展中整体和局部的联动。对于类似金义都市新区等产业新城的建设,应严格根据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要求,正确处理好新区整体规划与建筑单体的关系,严格审查建筑物的风格、色彩和材质,力求单体建筑特色与整体格调的协调统一,将主城的自然风貌特色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产业新城的现代建设相融合,完成现代和历史的联动。通过景观规划中区域,界面,轴线和节点的设计,形成有机联动的景观特色系统。

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新区拥有佛堂、孝顺等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在浙中地区产业新城和主城特色区域的处理上,可以通过划定山体,水系,生态走廊的自然风貌保护区,体现城市历史延续性的历史风貌再现区以及集中体现城市现代风貌的现代风貌促进区,以此体现城市文明的代表性地区。同时强调婺江的边界特征,结合城市点,线,面的历史文化景观布置,增加两者的视觉通道。并以此为景观轴线,结合沿江两岸历史景观节点,形成主城和新城良好的空间过渡,完成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拓展。

5.5设施联动方面

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活力。产业新城建设的初期,往往重在产业规模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上,而忽视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给主城环境及交通容量增加负担。所以产业新城的建设,应按照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新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要求,坚持“适度超前、整体配套、滚动开发”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保证商业网点,文体设施,中小学校的配套建设,力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新区吸引力,以完成产业的转移,功能的调整和空间的重构以及人口的转移。

6 总结

产业新城作为主城的拓展单元,既是主城在完成向心力主导的功能集聚转向离心力主导的功能扩散过程的产物,也是主城在满足一定基础条件上形成的新的城市形态。立足于区域“共生观“协同联动发展的指导思想,摸清新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引导产业新城与主城空间的合理发展、产业的优化配置、经济的飞速提升、人口的重新分布,才能促进新城有机可持续发展以及与主城的交流和融合。

[1]张静.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7:5~122.

[2]李翘.走向理性之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新区发展与增长调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8~45.

[3]周捷.大城市边缘区理论及对策研究-武汉市实证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7(6):10~22.

[4]吕颖慧,曹文明.国外新城建设的历史回顾[J].山西:阴山学刊,2005(2):103.

[5]孔繁德,冯雨峰.生态学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24.

[6]赵燕菁.空间结构与城市竞争的理论与实践[J].广西:规划师,2001:6.

TU984.2

A

1673-0038(2015)07-0003-03

2014年度浙江省金华市社科联重点立项课题(Z140)。

2015-1-16

猜你喜欢
浙中主城新城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在“商”就要在“言商”上有新作为——浙中新报着力做好“商”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地方媒体如何讲好本地故事——以《浙中新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为例
长江新城
浙中1000kV变电站工程强夯地基原体试验
“十三五”时期重庆主城拟打通170条“断头路”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