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害谈广西沿海防护林建设
杨小兰,曾春阳,文娟,谢素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29)
摘要通过对2014年广西林业遭受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分析广西沿海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发展建议,为不断提高沿海防护林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广西;沿海防护林
收稿日期:2015-04-13
作者简介:杨小兰(1973-),女,广西桂林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营造林工程规划设计工作,Email:yang_xiaolan@aliyun.com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7.026
1基本情况
广西沿海防护林涉及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和玉林等5市辖区的18个县(市、区)。1987年,广西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1991年,国家正式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广西是工程建设重点省区市之一,先后实施了一期工程(1991—2000年)、二期工程(2001—2010年),目前正在实施三期工程(2011—2020年)。到2013年底,全区沿海防护林工程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1.30万hm2。主要营造红树林、木麻黄、松树、桉树、相思等护岸护堤林、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快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屯绿化,形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框架。
通过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沿海地区森林资源迅速增加。据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沿海地区有林地面积达141.4万hm2,灌木林地23.7万hm2,活立木蓄积量6 287.6万m3。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前的19.1%提高到2013年的49.8%,增加了1.6倍,基本形成了以村屯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为“面”、以农田林网建设为“网”,立体配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
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Rammasun)于7月18—19日2次登陆广西沿海,其中19日7时10分在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的第2次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ms-1,强台风级),是新中国成立后有记录以来进入广西内陆最强的台风。7月20日,“威马逊”横越广西南部、西部及越南北部,进入中国云南。受台风“威马逊”影响,广西沿海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个别乡(镇)出现特大暴雨。
2受灾区损失评估情况
据统计,此次遭受台风“威马逊”灾害的主要受灾区范围涉及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南宁、崇左、百色等7个市辖区范围内的47个单位,包括37个县(市、区、场圃),2个区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8个区直林场。此次台风造成广西林业损失总评估价值348 897.14万元,其中森林和林地损失评估价值338 939.26万元,占受灾区损失评估总价值的97.15%;林业基础设施损失评估价值9 957.88万元,占2.85%。
本次超强台风灾害,造成受灾森林和林地面积18.37万hm2(其中受灾森林面积17.49万hm2,占原有森林总面积的5.42%),损失森林蓄积393.48万m3,其他活立木蓄积9.88万m3,损失价值338 936.26万元。受灾森林和林地面积、损失森林蓄积分别占受灾区原有森林和林地面积、蓄积的6.88%和3.58%。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将引起今后一段时期受灾(县)木材、竹材等木质产品及松脂、八角、干鲜果品等非木质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影响林农生产生活和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次台风灾害造成林业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9 957.88万元。由于林业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短期内对林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本次台风具有降雨强度大和风速快的特点,台风通过风的水平力和树本身重量产生的垂直重力作用于树木,造成林木树皮撕裂、折干、枝条折断、大量落叶、连根拔起和种实早落。同时通过产生的倒木、断枝和落叶压倒其他植株,引起小面积范围内的个体死亡,产生大量的林窗,导致郁闭度降低、透光性增强,幸存的林木也因台风的影响造成大量的萌生枝条,影响干形,长期形成的物种协调共生共存局面将发生改变,生态链遭到破坏,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近年来广西“绿满八桂”工程实施的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屯绿化项目所种植的树木被风吹倒、折断严重。主要原因是绿化树种多为大苗,根系未长深,周围缺乏其他林木防护,加上很多大苗没有支撑保护措施所致。城镇村屯绿化树受灾数量14.37万株。
此次台风登陆点所在的防城港市,森林和林地受灾面积中受灾损失程度为“重”等级的面积达3.98万hm2,占受灾损失程度为“重”等级总面积的48.42%;与防城港市相邻的钦州、北海市森林和林地受灾损失程度为“重”等级的分别为1.20万hm2、0.63万hm2,分别占14.58%、7.65%;与防城港市距离最远的百色市,森林和林地受灾损失程度全部为“轻”等级。因此,森林和林地受灾损失程度由台风登陆点(防城港市)→台风登陆点附近(钦州、北海市)→距离台风登陆点较远的地区(百色市)逐渐减弱。
从各地反映和实地调查情况来看,沿海防护林在此次台风中,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的作用,特别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基干林带(木麻黄为主)更为突出。总体表现为:有防护林的地方比没有防护林的地方受灾要轻,防护林密集的地方比防护林稀疏的地方受灾要轻。没有防护林围护的地方比有防护林围护的地方房屋受损要多50%以上[1]。
3评估结果分析
从此次台风调查情况分析,广西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初步构筑的绿色屏障,在抗击强台风侵袭中起到了显著的保护作用,但自身受损也十分严重。现有的沿海防护林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由于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补助低,社会造林主体没有营造公益林的积极性,各项目县(市、区)在实施工程时,主要以营造桉树用材林为主,导致用材林所占比例偏大,影响沿海防护林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与工程建设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基干林带老化严重,且得不到及时更新,防护效能逐渐降低。据调查,现在北部湾地区的防护林带以木麻黄为主,这些木麻黄多为20世纪70年代种植,树龄偏大、容易老化,并将结束50a左右的有效保护期。而近几年营造的防护林带尚未成林,还未起到明显的防护作用,且台风过后这些防护林受损严重。三是海岸基干林带宽度不够,大多数宽度只有20~50m,加之经过多次台风的袭击后,林木受到摧残,断枝折干,大部分变成了疏残林,局部出现断带、缺口,以致林带质量呈下降趋势,防护功能降低[6]。
沿海滩涂属土地、海洋、林业、环保等部门多头管理,各自都有法律法规依据,很难协调统一管理。沿海基干林带的土地使用权分别是集体和个人,要用于公益事业,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地势相对平坦,土地用途广泛,地方政府和群众往往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土地的用途,未能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当保护沿海防护林与发展地方经济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忽略生态保护,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存在征占用沿海防护林地搞建设和开发的现象,对沿海防护林体系造成一定破坏。
“威马逊”超强台风对沿海防护林破坏较大,许多沿海防护林网破、带断、缺损严重,开展清理、补植补造等工作需要较大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台风造成7.66万hm2的沿海防护林严重受灾,恢复重建按21 000元hm-2计,所需资金约16.09亿元。目前,受灾单位,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单位(如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资金缺口较大,更需要外来资金帮助,希望上级部门尽快拨付救灾资金或给予信贷扶持。
由于受灾面广、量大、劳动力缺乏和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恢复重建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受灾林木在短期内难以完成扶正、清理等恢复措施,对不能尽快完成恢复措施的林木,将直接影响林木后期生长。为此,受灾单位需想方设法加快恢复重建进度,将灾害损失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在遭受“威马逊”超强台风袭击后,沿海防护林带受损十分严重。做好风倒木、折断木清理、如何进行补植补造、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进行及时的技术指导和必要的科学研究,使灾后的沿海防护林尽快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护林体系。
4建议
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从此次台风对基干林带造成的破坏程度来看,基干林带对防灾减灾具有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要加快断带缺口地方的造林补植,尽快实现基干林带的真正合拢,又要通过增加宽度、增加树种、优化结构,以及对残次林的更新改造。只有建设一条具有相当宽度的高质量基干林带,才能真正起到“绿色屏障”、“绿色长城”的防护作用。因此,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将防护林工程的建设资金用在建设“高质量基干林带”这把刀刃上,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标准,逐年建设宽度至少在100m以上的高质量基干林带,全面提升基干林带的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巩固广西“山青水秀,碧海蓝天”的生态优势。
一是争取国家支持。及时向国家林业局汇报灾情,争取国家在救灾资金安排、造林资金扶持等方面大力支持。国家工程造林因台风损失的面积,尽快组织调查评估,并上报国家林业局核销。
二是做好森林保险理赔。积极指导各县(市、区)林业单位及林场协助保险公司做好财产保险、森林保险等理赔,降低林农和林企的损失。如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卖兆村桉树种植户在政策补助下,自己仅用了3 800元为146.7hm2的桉树林购买了森林保险,台风过后获得66.5万元保险赔偿,规避了一定的风险。
三是争取减免税费,减轻林农负担。主动与财政部门加强协调,尽快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减免受灾林农采伐税费的优惠政策。对林农在受灾林地清理所产出的木材,免征育林基金,扶助林农增强生产自救能力,加快造林绿化灾后重建的步伐。
重灾区要加强对受灾林木的采伐审批服务工作,受灾林木的采伐审批服务(林木采伐等相关行政审批服务)前置到受灾乡镇,加强指导,提高审批效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强化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文件要求要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与作用,但受灾区林地保险购置较少,仅有部分国有林场和林业大户会给林地购置保险,仅占受灾林地面积的18.58%。今后要加强购买林地保险的宣传工作,让社会充分认识购买林地保险的重要性,由“要我买保险”转变到“我要买保险”。扩大受灾区林业保险范围,转移、分散林业大灾风险,确保灾后恢复或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切实加强对台风袭击后林木生长修复、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科学指导林农对受灾林木的处理,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事半功倍。
二是建议借鉴 “威马逊”超强台风带来的实践成果。如从台风后保留的树木中,选育抗风、防浪性能好的树种或品种大力推广和加强相关科学研究。重点针对抗风树种选择、营林模式、林分结构和受灾林带恢复重建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快建设以城镇、村庄绿化、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点”,以基干林带、道路绿化为“线”,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其他山地防护林为“面”,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为“网”,融生态需求和景观需求为一体,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层次多样、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综合防护林体系,确保台风频发地区林业生态安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报告.2014
[2]冯汉华.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价.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31(1):28-31
[3]罗细芳,陈火春,古育平,等.沿海防护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林业建设,2013(1):46-48
[4]金国东.广东沿海防护林建设与发展探讨.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1):8
[5]庞革平,张雷.沿海防护林防灾显身手.人民日报,2014(9)
[6]韦启忠.广西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及对策.林业资源管理,2012(2):31-33
[7]海口专员办.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保护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林业工作研究,2005(4):8-17
[8]傅培佳.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北京农业,2014(5)
[9]李俊,颜福彬,林雪锋,等.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沿海防护林的实践与思考.现代农业科学,2010(12):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