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芹
(身份证号:132336196807170010)
建筑砖混结构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质量管理
吴福芹
(身份证号:132336196807170010)
本文介绍砖混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砖混结构质量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砖混结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砖混结构是建筑结构的一种,它是指在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载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片石或钢筋混土结构。它适合房间相对较小,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建设。砖混结构的主要承载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构建的稳定程度,一般来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强度越高,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抗压性和抗震性就越好。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砖混结构,可以大大加强房屋建设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对于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纵向钢筋上下错位。由于柱筋定位放线时,偏离设计位置或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楼层位置偏差,造成柱筋上下错位,以致不得不采取弯折措施以“归位”。其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对位,违反了规范要求,严重影响了抗震功能。钢筋搭接不规范。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即层高+35d,并通常将搭接位置设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但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随意,搭接长度也未满足35d的要求,甚至还出现了Ⅰ级钢筋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在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不符合要求。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箍筋施工存在问题较多,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绑扎间距过大或大小间距不等。在砌体施工期间,由于成品保护不好,造成严重滑移、歪斜、松散、合模板前也未修整。
不按规定加密箍筋。按规范要求,柱与圈梁相交时,节点处一定范围内应加密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45cm,间距不宜大于10cm,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m。但实际施工中,上述两项要求未向操作人员交底,而造成了质量隐患。
箍筋弯钩长度及角度不规范。规范中对构造柱箍筋的弯钩角度及长度虽未作明确规定,但提出:“对于有关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一般要求,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执行。”基于这一点,经查该规范第3.3.4条规定: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并指出了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弯钩的角度为135°。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未引起注意,经查基本上采用90°弯钩,长度有的也不足10d。
拉结筋的摆放问题。规范规定240厚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0cm设置2φ6(墙体每增加120厚增加106)水平拉结钢筋连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00cm。但实际施工中,拉结筋经常漏放或错放,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及端头未作弯钩。
2.1砌体间断处留槎的处理
我们知道砖混结构房屋的纵墙和横墙在施工时总要有临时间断。而采用的留槎形式及留槎处砌体的砌筑质量关系到纵、横连接的整体性。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临时间断处的强度,除了按规定《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规定:“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筑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写砂浆,保证灰缝平直”处理外,其强度仍达不到同时砌筑的要求(无论是留斜槎,还是直槎加拉结筋),为了提高接槎处砌体的强度,我们在施工留槎接砌时,把接槎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级,且优先采用混合砂浆,同时在施工时尽量减少间断,避免影响砌体的强度。
2.2砌筑砂浆的质量保证措施
在砖混住宅施工时,影响砌筑砂浆的强度因素还是很多的,如在配比问题上砂浆不试配,不按配比配制,水泥用量少。对塑化材料的控制具体做法是,将石灰膏调成标准体积(12cm),进行称重计量,再折成标准体积,定期抽查核对。如供应的石灰膏含水比较稳定,则可按稳定含水量进行计量,误差控制在±5%内。其次,在现场,砂浆严格控制随拌随用,一般情况下,要求瓦工必须待所拌砂浆用完后才能下架子,严禁使用超时砂浆。
2.3防止多孔板间裂缝的措施
砖混结构楼面采用预制多孔板将逐渐被现浇板替代,但因为预制多孔板经济,且施工简便,现仍采用较多,板间裂缝是这种结构的通病。为了防止裂缝产生,楼板灌缝应待上一层主体结束后进行,相邻板底排缝宽度应不小于2cm。在灌缝前板缝必须清理干净且将板缝湿润,采用两次灌缝。
2.4防止细石混凝土楼面地坪起壳的措施
地坪起壳是砖混结构建筑的通病。地坪的一般做法是,先把多孔板面清理干净,用水湿润后抹素水泥浆一道,再铺30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捣随抹。但为了防止地坪起壳在清洗地坪时必须注意把一角(墙角)三根(门框根、墙根、管根)处清理干净。做地坪前把楼板局部不平处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拉毛。待找平层上混凝土界面剂,这样会有效地提高细石混凝土面层与预制板基层的粘结力,最后在铺设细石混凝土时用棍筒在其上交叉碾压,出浆,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而细石混凝土压面应视气温高低、地面干湿程度进行。
砖混结构可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和改善房屋使用功能,提高结构的延性和增强房屋的整体耐久性,但在施工中会遇到很多质量问题,它涉及到设计、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各个环节,以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砖混结构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1]严迎莹.砖混结构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130.
TU765
A
1673-0038(2015)25-0078-01
20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