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陶德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适当改变纪检监察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重新认清纪检监察的工作职能。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注重预防、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肃电力行业内部纪律,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监督责任,为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十八大强调,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企业,必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判断上来,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发展全局的高度,以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广大员工和人民群众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警醒,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电力企业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方面,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一起抓,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重大决策上,不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越权投资或处置资产,违规提供担保;以“集体决策”为名,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个别领导干部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干部人事上,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领导干部;擅自设置职务名称、提高职级待遇;选人用人把关不严,存在说情打招呼、“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现象。人力资源上,突破编制、自设机构,擅自进人用人;超计划发放工资,违规在成本中发放补贴;违规在集体企业列支主业人员工资、报销各种费用;在培训费中列支其它费用。财务管理上,超标准列支成本,隐瞒或虚列收入,不按规定计列资本性支出,随意调节损益;违反财经纪律,私设“账外账”、小金库;人为调节购售电量,随意调整收入、成本和利润等。招标采购上,还存在应招未招、越权采购、定标授标不规范等现象,少数招标人员和评标专家不独立、不公正履行职责。营销服务上,不严格落实国家电价和节能减排政策,违规执行优惠电价;业扩报装私设限制条件、收费标准不合理。工程建设上,虚列和置换工程项目、违规分包,挤占、挪用和套取工程建设资金;小型基建项目化整为零、分拆立项,擅自提高建设规模和使用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上,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尚未完全杜绝。廉洁从业上,个别领导干部不顾公司三令五申,利用职务之便,营私舞弊,收受贿赂,为本人、亲属及特定关系人谋取不当利益。
以上种种问题,究其根源,一是思想道德滑坡,有的领导干部不重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存在私心杂念,放松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经不起诱惑,丧失了人格和原则;二是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个别人目无党纪国法,对公司党组的纪律规定不以为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三是法治意识淡薄,有的人私欲膨胀、利益熏心,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出了事能摆平;四是监督问责不到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有的干部习惯当“老好人”,不敢担当、不坚持原则、不动真碰硬,导致问题不断积累、风险严重加剧。
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要做好电力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先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正人先正己,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员工监督,时刻规范言行,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坚决克服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纪检监察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强化警示教育,做到干事干净。继续以发生在电力系统的“四违”问题、查处的案件和身边的典型案例为重点,大力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纪,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深化廉洁理念,做到干事干净。
落实“两个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一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于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强化责任担当,做到责任压力层层传导。通过问责把责任落实下去,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把担子担起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是落实纪委监督责任,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上持续下功夫,要主动作为,勇于监督、善于执纪、敢于问责。
深化协同监督,提高工作效能。协同监督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工作机制,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要利用好这个武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大监督体系,发挥专业部室的监督职能,以“一书两报告”为载体,完善闭环管理流程。
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开展效能监察应以企业中心工作为核心,在企业管理中融入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通过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好地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电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应加强过程监督和日常工作监察,排查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完善制度,规范流程,纠正偏差,规避风险,不断巩固治理成果,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廉政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