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人文视角反思医患关系

2015-04-16 05:36:15吴静娜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患人文精神医务人员

吴静娜 李 星

从医学人文视角反思医患关系

吴静娜①李 星①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为了缓和医患矛盾,需要重拾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的第一要义是人本,直接体现是关怀,基本要求是坚持公益性,关键是把握人文与科学的平衡。贯彻落实医学人文精神,一要从源头重视医学人文精神,二要理论实践相结合,三要使医学人文精神相关措施可操作。

医学人文 医患关系

为了缓和医患矛盾,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各项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但医患关系矛盾在和谐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愈加突出[1]。在国家颁布的医院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医院管理者制定各种制度、流程,要求医务人员遵守制度,规范流程。但是再严谨的流程,再规范的制度,也抵挡不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化。

传统医学,即人文主导型的医学,在其主导下的医患关系,医者关怀患者,患者敬畏医者,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在诊疗过程中,贯穿着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主张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医乃仁术”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如今,重拾医学人文精神,对于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可起到重要作用。

1 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应用于医学界是倡导当前大背景下的所有医务人员所应该追求完善的人生价值观。

1.1 医学人文精神的第一要义是人本 在医学活动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内化于临床实践工作中。我国自古就有“医者父母心”之谓。唐代伟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的序言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E.L.Trudean)的格言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病人的全过程中,总是怀着一颗以人为本的心。将疾病融入到人体这个整体中去,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求。患者不是简单的单个生物体,而是身心统一的社会实体,在其治疗上,不能机械地针对某一病灶,而是强调心理上的健全与社会协调。患者就医过程中,强调内因、心因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设备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治疗和心理治疗。

1.2 医学人文精神的直接体现是关怀 医患关系是一种信任与被信任,尊重与被尊重的情感关系,需要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而关怀正是架起是医患沟通的桥梁。医疗服务中医学人文关怀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患者躯体的关怀,二是对患者心理的关怀,三是对患者生命的终极关怀。医疗服务中实施医学人文关怀要做到: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最大限度地予以满足。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身体上的疾病已经使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低落,而缺少人情味的诊治过程只会更加影响医患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由此引发的医患矛盾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医疗环境的祸源。在实际工作中,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远远超过了医疗事故。医务人员在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环境中,难以对患者的心理、精神、行为方式等方面予以整体关注。更多关注的是运用技术进行的观察、判断和治疗,而缺乏理性、全面的辨证思维和综合思考。要发挥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来缓冲、稀释意外死亡诱发的可能的医患冲突,尤其是突发性死亡后医疗纠纷。例如,首次接触患者和其家属时,用热情主动的服务、善解人意的用语、细致入微的关照来赢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取得家属的信任,尤其对一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家属病情的复杂性,现代医学的局限性,疾病的突发性、意外性、猝死性,利用首因效应[2]来求得家属理解,为意想不到的死亡创造良好的沟通基础,减少因为沟通欠佳埋下的医疗纠纷隐患。

1.3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要求是公益性 调查显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视角都反映出“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两大主要原因[3]。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公益性,通过控制成本、合理诊疗、提高效率等惠民利民方式,真正解决患者实际困难,并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框架下,进一步尝试更多新的体现公益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方法,实现公立医院的真正价值。

医学人文精神的人本、关怀,是建立在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基础上。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本质属性所要求,“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的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公立医院“逐利”现象日益严重,部分员工不能抵御物质生活的诱惑,滋生了唯经济利益论的错误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本精神背道而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逐渐淡化,使得部分医务人员经济利益至上思想严重,缺乏动力,不求进取,随之产生了工作懈怠、损害患者利益、以权谋私等趋利行为,“人本”“关怀”就成了一句空话。

1.4 医学人文精神的关键是把握人文与科学的平衡 医学学科的每一次进步与飞跃,离不开人本与科技的较量与融合,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医学科技都是基于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取得好的观察测量结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临床上的许多有创的检查方法,也必将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推动下,被新的、效果更好的检查方法代替。然而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了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而不是聆听病人的陈述和与病人交谈。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如医患关系,这是行不通的。

2 医学人文精神的贯彻落实

2.1 从源头重视医学人文精神 我国的医学教育必须尽快实现医学与人文的融合贯通,构筑相应的医学人文训练模式[4]。医学院校的学生从跨进校门的第一步,就肩负着神圣的医学使命,不仅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更需要贯彻学习医学人文关怀相关教材,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教育学、卫生法学等学科。医学院校要进一步开展医学人文关怀教育,帮助医学生、医务人员和各类医疗卫生工作者建立和丰富现代医学模式的知识体系,把医学人文关怀根植于广大医务人员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实践中。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医院管理人员,首先要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将学习医学人文精神制度化、程序化,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医疗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其核心是关怀,把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医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医学人文关怀体现到每项实践操作中:如在医务人员接诊过程中,要做到微笑服务、热情接待、耐心倾听、适时沉默,要做到语言真挚、温和亲切、通俗易懂、用语礼貌,耐心介绍病情和检查,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多表达对患者的同情,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动作轻柔等。

2.3 要使医学人文精神相关措施可操作 医学人文精神的操作性,医院优美、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输液时提供的设计合理的支架,免费提供开水及轮椅、平车等代步工具等,从患者踏入医院第一步开始就可逐步有所体验。优化就诊流程,规范护士言行,医护人员要仪表端庄、举止优雅得体、谈吐文明礼貌、态度谦虚和蔼。

要将医学人文关怀融入人才评价体系,如在执业医师考试、职称晋升考试等考试中,加入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哲学、法学等体现人文科学的考题,使医务人员重视医学人文关怀,这对提高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将医学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分解为若干可量化指标,把医务工作者的态度、言语表达以及表情动作等作为考核医务人员临床实践的重要标准。

1 杜艾桦.和谐医患关系多维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12):65-66.

2 张明星.重视细节管理体现人文关怀[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2):910.

3 束雅春,彭志行,薛明新,等.患者与医务人员不同视角下医患关系的认知调查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180.

4 邹长青,赵群,孙海涛.医学教育之人文思考——从“工具理性主义”到医学人文的融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211.

·本文编校 李 敏·

2014-11-05)

①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常熟市 215000

猜你喜欢
医患人文精神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28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解开医患千千结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2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4
医患矛盾再会诊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6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中国卫生(2014年5期)2014-11-10 0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