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源
(江苏东升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水利建设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构架和实践
李源
(江苏东升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宿迁市223800)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水利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建设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构架及其应用实践。
水利建设;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个河流、湖海较多的国家,水利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又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合理运用钻孔灌注桩技术。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必须要合理运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施工前,要仔细研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要求,把握好施工中的每个细节;同时还要了解施工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在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依照施工工序开展工作,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管工作,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都必须要亲自核验,核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材料检验人员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材料标准检验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把好材料质量关,材料质量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在钻孔灌注桩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包括混凝土的配制、钻孔、清孔等。
2.1泥浆、混凝土的配制
泥浆的配制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在配制泥浆时,需要掌握好水与相关材料的比例,一般来说,烧碱、纤维素、膨润土和水的比例为0.003:0.007:7:100。其中,烧碱主要用来增加水化膜厚度,提高泥浆的稳定性;纤维素主要用来降低泥浆的失水率;膨润土用来增加泥浆粘度、降低密度,从而使泥浆容易进入钻孔中。泥浆的粘度在18~20s之间。将泥浆泥浆泵中,再进钻杆流入钻孔,使之在钻孔壁的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孔洞内外渗流,进而达到保护孔洞的目的。配置混凝土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强度,在配制前,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试配,确定合适的配制比例,然后再依据这一比例配制混凝土。
2.2钻孔
钻孔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第一步。目前常用的钻孔方式有正循环和反循环两种。正循环钻孔的机器体积较小,易于携带,在地势偏僻、狭窄的地方,可以运用这一种钻孔方式。且,相对于反循环钻孔方式,这一方式简单易学,成本较低,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但是,正循环相对于反循环方式来说,循环的速度要慢得多,且适用范围相对较小。反循环钻孔方式在大多数地形和地质条件下都可以适用。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钻孔方式。在钻孔时,泥浆从泥浆泵流入钻杆内部,在循环系统中反复流动。当泥浆流过钻孔必时,会在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在钻孔时,必须要合理控制压力,一般不得低于20kPa,同时要尽量保证压力均匀。泥浆的比重需要在1.03~1.1之间。在使用反循环钻孔方式时,要保证套管内的水位高于自然水位2m。
2.3清孔
要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清除钻孔底部的沉淀土。在钻孔工作完成后,要立即清孔,否则会导致孔底的泥浆沉淀堆积,极易引发塌孔事故。目前常用的清孔方法主要有:抽浆法和砂浆置换法。抽浆法适用于所有土质的钻孔。它主要是运用抽浆工具将钻孔内沉积的杂物吸出,再将配制好的泥浆通过钻杆注入孔中。注入的泥浆含沙率不得高于4%。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并且不需要其他的设备,但是往往很难将孔底的杂物完全吸出,尤其是一些已经固结的泥浆、砂石等。要想将钻孔完全清理干净,还需要运用砂浆置换法。砂浆置换法是用砂浆将孔内的矿渣置换出去。它的操作过程是:工作人员先用掏渣工具将孔底的杂物掏出,然后再注入特制砂浆。砂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泥、水和炉灰。注入的砂浆厚度大概为60cm。必要时,可以在砂浆中加入缓凝剂,防止砂浆迅速硬化。在混凝土灌注时,要保证孔底的杂物厚度不得高于30cm,同时要在孔壁结构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够灌注混凝土。在清孔的过程中,要及时检查钻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它的作用在于保证地基的稳定性。要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要合理运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施工前,必须要严格审查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要求,检查施工材料;在施工中,要严格依照施工工序开展工作,同时要做好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工作,尤其要注意对泥浆、混凝土的配制工作,钻孔工作和清孔工作的监管,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都不存在质量问题。除此之外,施工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钻孔灌注桩工作,避免因施工技术问题导致的工程返工或者施工中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TV553
A
1673-0038(2015)50-0242-01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