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梦婕 张蕾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0)
论仓颉墓与庙保护规划的专项评估
闫梦婕张蕾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仓颉庙作为国内唯一一座纪念苍颉的纪念性建筑,它将建筑与墓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中轴线上建筑排列疏密有序,建筑体量不大,但与环境十分协调,其具有历史可信性、文物实证性及文化独特性,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及社会价值。
仓颉;保护;价值
仓颉墓与庙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史官镇界内,其北屏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庙的创建年代不详,据《仓颉庙碑》记载,在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已颇具规模,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上溯至黄帝时代。
仓颉墓与庙的价值评估主要集中在文物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仓颉作为中华文明的启谛者之一,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新纪元,受到了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尊崇,他的功绩永远被载入史册。据延熹五年(162)仓颉庙碑记载,当时的仓颉庙已有相当规模,历代史载明确,具有极高的历史可信度。
(2)仓颉庙现存格局完整,建筑以元、明、清风格为主,古碑18通,其中的《仓颉庙碑》、《广武将军碑》、《时大宋苍公碑》等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贵实物。仓颉庙内历代碑石、建筑众多,残留基本完整,是重要的文物实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3)庙内的46棵千年古柏,十余棵古槐形态各异,长势奇特,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对它吟诗作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黄帝陵古柏群、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庙内还存有许多石像、铜像、匾额等附属文物。
2.1仓颉墓与庙的现状
平面略呈梯形,前宽后窄。庙区南北长140余米,东西宽70余米,占地面积约为1.1万m2。
建筑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山门、前殿、报厅、正殿、后殿、墓冢,两侧有东西戏楼、左右耳房、钟鼓楼、东西厢房、道房窑、社房、更衣房、造餐厅、耳窑等,共计70余间。庙内现存建筑时代以元、明、清三代为主。
照壁位于庙区南端,顶部覆筒瓦,檐下置斗拱,正中设有一券洞,较为少见。山门为高台建筑。台下开三门,两大一小。台上为五间,两侧为雕刻木隔扇。前殿,硬山式,殿内原悬挂于右任书写“文化之祖”匾额,已毁。报厅,意为到仓颉庙拜谒者报到的地方,拱形顶部取代梁架,结构较为特殊。正殿,面阔五开间,硬山顶带前廊。寝殿,从建筑形式与结构来看,应为庙内现有建筑时代最早的一座。前檐采用减柱法形成明三暗五。前檐不用普柏枋,而用一根大通额直通三间,具有元代建筑的特征。殿内正中置有一尊仓颉泥塑,神态安详。建筑后面为仓颉墓冢,墓冢周长49m,高4.5m,墓顶草木丛生,遮天蔽日,墓外有六角砖砌花墙保护,围墙同墓冢间有1m宽过道,围墙开东西二门,游人可从二门出入,走过道拜谒仓颉墓。
2.2建筑形制及材料
2.2.1东厢房
东厢房位于钟楼北侧,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通面阔14.60m,通进深5.17m,建筑面积75m2,青砖砌墙。木结构,五架梁。硬山灰陶筒瓦屋面。
2.2.2西厢房
西厢房位于鼓楼北侧,面阔六间,进深二间。通面阔16.20m,通进深4.98m,建筑面积80m2,青砖砌墙。木结构,五架梁。硬山灰陶筒瓦屋面。
2.2.3窑洞
窑洞外土体平面成长方形,开间约11m,进深约12m,窑洞宽3.25m,深8.5m,高3m。窑洞内用240×120×53青砖包砌。
2.3现状勘察
2.3.1东厢房
屋面:杂草丛生,190×150×15瓦件残损40%,正脊为灰陶清水脊,屋脊松动,吻完好。泼灰麦草泥苫背。后期维修增加脊饰。
木基层:圆椽D70@140,糟朽、虫蛀、劈裂40%。飞椽糟朽、虫蛀、劈裂60%。望砖220×200×25。连檐弯曲糟朽。
木构架:完好。
墙体:260×130×60青砖淌白墙,外墙面青砖包砌,内衬砌土坯墙。后山墙室内土坯墙裂缝长2500mm,宽10mm。古柏长北山墙形中。造成山墙变形。
木装修:完好。
地面、台明:260×130×60青砖铺地,地面凹凸不平,残破40%。260×130×60青砖台明,松动、移位60%。散水260×130×60青砖铺砌,残破60%。
2.3.2西厢房
屋面:190×150×15瓦件残损40%,正脊为灰陶清水脊,局部松动,整体成曲线状。屋脊松动,吻完好。泼灰麦草泥苫背。后墙古柏穿屋面而过,造成局部屋面漏雨。后期维修增加脊饰。
木基层:圆椽D70@140,糟朽、虫蛀、劈裂30%。飞椽70×70糟朽、虫蛀、劈裂20%。望砖220×200×25。连檐弯曲糟朽。
木构架:完好。
墙体:260×130×60青砖淌白墙,外墙面青砖包砌,内衬砌土坯墙。
木装修:木棂条缺失,残破30%。
地面、台明:260×130×60青砖铺地,地面凹凸不平,局部下沉。青砖台明松动、残破40%。散水260×130×60青砖铺砌,残破40%。
2.3.3窑洞
窑洞外土体平面呈长方形,开间约11m,进深约12m,窑洞宽3.25m,深8.5m,高3m。窑洞内用240×120×53青砖包砌,大面积霉变。窑洞门窗材质为木质,现已糟朽严重。门窗侧边土坯局部掏蚀严重,土坯表面泥皮脱落严重。窑洞拱券为单券,局部变形严重,表面多处霉变。窑洞正面原有包砖大面积脱落,残留部分不足1/3。窑洞顶部杂草丛生,窑洞土体北侧腰部有一柏树残留。
2.4建筑现状价值评估
仓颉墓与庙内窑洞为民国时期遗留的建筑,窑洞顶部原有阁楼一座,由于年代久远,仅残留部分垣墙。窑洞虽经时代变迁,依然保留完整,表明该窑洞的结构性较为稳定。
仓颉墓与庙院围墙为民国时期修建,作为与庙宇配套的附属部分,土墙的沧桑更显示出仓颉庙的历史悠久,与庙内古建相应形成统一风格。
2.5现状评估结论
(1)仓颉墓与庙保存现状堪忧,古柏的生长与古建筑保护产生矛盾,已影响到文物本体的安全,造成隐患。但古柏的生长期较慢,在一定的时间不会造成不安全事故发生。屋面漏雨是紧迫解决的主要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根据《古建筑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第四章,该等级为“Ⅲ类”,必须采取现状维修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揭瓦亮椽、墙体整修、地面维修。
(2)墙体有随时倒塌的可能性,窑洞稳定性虽好,如不进行及时抢救维修可能会发生拱圈倒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建筑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第四章,窑洞及围墙残损等级为“Ⅳ类”,应进行抢救性加固维修。
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一座纪念文字发明的庙宇。不同其它求财送子的庙宇,其实质是对古代文明进程中重大事件的纪念,对重大事件的代表人物的纪念。仓颉庙有较高文化品位和深远的影响,其价值必将随时间推移而显现。从它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旅游、教育等价值上看,都是十分珍贵的。抢救、恢复、保护好仓颉庙以及周围的文物点,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发展旅游事业出发,发挥仓颉庙的优势,把仓颉庙抢救、恢复、保护好与黄帝陵、壶口瀑布、韩城太史祠等旅游景点连接起来,能有效的提高仓颉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将外面的信息带入进来,吸引外资,增加各方面的投资,为白水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迅速发展。
TU984
A
1673-0038(2015)32-0034-02
2015-7-23